如何执政汉武帝刘彻?对抗匈奴的后果是什么?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略逊风骚。”这是毛家大爹最著名的词沁园春.《雪》中的一句话,可见大爹对秦始皇、汉武帝的高度赞扬。事实上,历代文人墨客对汉武帝的评价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雄才大略,拓土开疆或击败匈奴”;一种则是“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或者说是军国主义”。这两种不同评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司马光所描述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这样记载了汉纪十四:“班固赞说: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犹多阙焉。孝武(即汉武帝)初立,卓然罢废百家,表章《六经》,随后略咨海内,举其茂俊,与之立功。……如武帝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节以济斯民,虽然《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臣光说:孝武穷极欲,繁刑重敛,内宫,外事四夷,信疑神怪。巡游无度,使人疲惫不堪,起为盗贼,其原因无异于秦始皇。然而,秦朝之亡,汉以之兴,孝武能尊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诚直言,恶人欺骗,善贤不倦,惩罚严明,后来改过来,照顾人民。这就是为什么秦朝死了,秦朝死了!”在这篇文章中,班固称赞了汉武帝的才华,而司马光则这样评论汉武帝:孝武极其奢侈,重刑重敛,几乎和秦始皇一样,而秦亡,汉兴,因为孝武能尊重先王,知道该遵守什么。特别是在晚年可以改变的时候,所委托的顾命大臣霍光等得力避免了亡秦之祸。
从司马迁的《史记》来看,司马光之言之所以准确.也可以在平准书中看到。《史记.平准书是一篇“食货志”,内容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国家消费、土地、兵役、税收、经济、政策等。从“食货志”政府对人民实行仁政还是暴政是最容易看到的。国与民,就像天平的两端,两端保持平衡,基本上就是仁政。假如老百姓这一端失衡,那就是暴政。从《史记.根据平准书,汉武帝没有行使仁政。因为他是军国主义者,喜出望外,耗尽了民间脂肪,变成了本加利寻找民间财富。他太过分了,这使得国家成为了一台赚钱的机器,而人们的血汗却被这台机器榨干了。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初,国家实行黄老“无为而治”养民政策。到文景时,国家稳定,人民富裕;首都积累了巨大的硬币,以至于仓库里的钱绳腐烂了;世界上到处都是粮食;太仓里的粮食大大小小地堆积如兵阵,有的暴露在外,腐烂不可食用。邻居有马,骡马成群结队;住在巷子里的普通人也可以吃膏粱肥肉。他们不想改变官僚的老死。官员以官职为姓名……真可谓“文景之治”,太平盛世。
但当刘彻成为皇帝时,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江淮地区首先对南越和闽南用兵,突然动荡不安,成本巨大。然后开拓西南夷,凿山通道千里以上,使巴蜀地区人民疲惫不堪。通往沧海县的道路向东挖掘,人工成本等于西南夷的发展。北方与匈奴的战争逐渐扩大,军需大增。朔方县,由于水陆运输距离极远,从萧山以东的人民不得不承担这一负担,花费数十万至数百亿,国库空无一人。因为,他开始卖官衔爵。捐赠财产的可以补充官额,能出钱的可以免刑,交羊的可以当郎官。
连年与匈奴作战,首先派将军卫青以10多万兵力攻击匈奴右贤王,获敌首级,俘虏1.5万人;第二次派卫青攻击匈奴,获敌首级,俘虏1.9万人。汉武帝大方,立功者赏金20多万金。成千上万的匈奴投降也得到了高度赞赏,大汉政府负责吃喝拉撒。由于战争的巨大成本,库存硬币和税收入的倾销仍然不足以供应战争的消费,所以再次出售官员和头衔。武功爵每级价17万,共值30多万金。最高的武功爵可以是乐卿,更大的甚至可以封侯或封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