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活简介:白居易青少年、中年、晚年有什么变化?
曾国藩有句名言:“青少年经不起顺境,中年经不起闲境,晚年经不起逆境。”
谁不想事事顺利,能安享时光?
可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梅花怎么能扑鼻香?”
大诗人白居易的一生,恰恰证实了曾国藩“人生三境”。
青少年经不起顺境
白居易出生时,正赶上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乱局,一家人颠沛流离分居五处,过着长期贫困的生活。
然而,他并没有被痛苦打倒,从小就站了起来“兼济天下”的志向,刻苦攻读。
后来,他写信给他的朋友元祯,详细回忆了他年轻时刻苦学习的经历:
白天写赋,晚上读经,中间学诗,不敢懈怠;
而且经常看到嘴边舌头长疮;
写在胳膊肘上,手心长老茧;
年轻,头发白;
以至于成年后,身体比同龄人弱。
古语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正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白居易就像一玉,被磨砺得越来越耀眼。
他三岁读书,五岁学诗,十几岁文采斐然。我们从小就背诵的《给古原草送别》是他16岁时写的。
离开原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完,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青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郁郁葱葱的别情。
古龙说过:“一个人在青春里骄傲可能不是一种祝福,但青春的折磨往往会使他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一块美丽的玉,不经思考,不能成为工具,一个人的生活,不是这样吗?”
少年白居易,就像他诗中描写的杂草一样,用他不屈不挠的意志,展现出一个少年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多年后,当他在大雁塔上写下进士和第时“慈恩塔下的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的”恐怕是对逆境中坚强成长的青少年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