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罗成吗?罗成的原型是罗士信吗?
大家都知道《隋唐演义》中的罗成,这得益于近代《隋唐演义》和《说唐》在群众中的广泛传播。小说中的第七个英雄非常个性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事实上,历史上没有罗成,他的形象和李元霸,宇文成都是小说虚构的,但小说《隋唐演义》的奇怪之处在于,它将虚构的人物罗成及其历史原型罗士信同时在小说中演绎。
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罗士信(公元594-622年)是隋末唐初的军事人物,但由于早逝,在小说中给作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大业年间,罗士信为齐郡(即齐州)守卫张须陀下属的一员战将。他以一举击败齐郡长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让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而闻名,受到张须陀的高度重视。613年,罗士信跟随张须陀征服王薄、孙宣雅,在潍水作战。变民军刚刚开始布阵,罗士信驰马到阵前,刺杀了几个人,砍下了一个人的首级,用长矛在阵前巡逻,变民军大惊小怪,不敢靠近罗士信。变民军大败溃逃,张须陀趁机率兵进攻。罗士信每杀一个人,就割下鼻子放在怀里,回来后,检查杀贼的数量。张须陀感叹赞赏,他让罗士信服侍他。每次打仗,张须陀都带头,罗士信紧随其后。从此,罗士信成为世界著名的少年猛将。杨迪皇帝派使者去慰问,画了张须陀和罗士信战斗的场景。614年,征集左孝友、卢明月,他和秦叔宝对卢明月大营进行了突袭。616年,张须陀输给李密自杀,罗士信任裴仁基投靠李密,被任命为总管。
618年,在攻击王世充时,罗士信立即进军,并被捕。王世充一开始非常重视罗士信,但后来疏远了他。更让罗士信难以忍受的是,王世充还带走了罗士信的马给侄子王道询。因此,619年,当王世充派他进攻谷州时,罗士信带领1000多名下属前往唐朝,被唐朝高祖李渊任命为陕西省道路行军总监。
此后,罗士信在多次攻打王世充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当时,罗士信由秦王李世民指挥。罗士信在进攻千金堡的战斗中展现了他的智谋,这也是罗士信回到唐朝后最精彩的战斗。晚上,他派了100多人把婴儿带到城里,故意让孩子哭,先大声叫门:“从东到罗总管”,故意说:“此千金堡也,吾属误矣。”赶紧离开,让守军认为罗士信已经撤退,而城下人是从洛阳来的逃亡者。看到自己的人竟然叛逃敌人,守军大怒之下开门追击,被罗士信伏兵趁势攻入,夺取千金堡。一位血气方刚的少年大将,又以勇敢著称,在对敌时却用兵设计得如此细致,可见其才华。
621年,王世充平定后,罗士信被任命为江州总管,并被封为国公。622年2月,窦建德剩下的刘黑凯在河北起兵,李世民率军征讨。刘黑凯猛烈围攻河北南部一个城市,李世民率领三次救援,被刘黑凯挡住,无法前进。恐怕李世民守将王君廓支撑不了,罗士信自愿接替王君廓守明州。于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率领军队突破,罗士信率领200人杀入城下,勇敢进攻,最终突破包围进入城市。这时,天下大雪,后续救兵无法进城。虽然罗士信死守城市,但城市很快就被敌人打破了。罗士信努力杀敌,最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刘黑凯早知道罗士信是当世猛将,就亲自劝说他投降,而罗士信宁死不屈,终于被杀,终年20岁(《旧唐书》说20岁,《新唐书》说28岁)。听到罗士信的死,李世民非常难过,花了很多钱买了他的尸体,把他埋在裴仁基墓的一边。
这样的勇将阵亡,而且还是在李世民眼前阵亡的,李世民对于此事必然是非常痛惜。历史上,李世民一生所向披靡,但在征服刘黑凯的战役中却遭受了不小的挫折。罗士信的阵亡更令人遗憾。他一生勇敢超人,立功无数,经常站在患难之际,在危机中领命。他真的不辜负李世民的死亡“勇”字。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罗士信将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声誉。
二十多岁,风华正茂。就这样,唐朝少了一个难得的将军和军事天才,世界上少了一个喜欢割敌人鼻子报功的年轻英雄。为了朋友的忠诚,为了世界的生命,为了能够重振世界的圣人,为了实现和追求忠诚的大臣的价值,罗士信在生死之间毅然选择了死亡,但他轰轰烈烈的丈夫行为让他永生!英雄是什么,这就是英雄!(文/讲史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