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勺状司南”的来历 别再说“司南就像一把勺子”了
“磁勺状司南”的来历
很少有中国人不知道“司南”人。长期以来,司南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最重要的方向仪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工具。
对司南的常见描述如下:
“在汉代,人们使用天然磁铁制作指南工具‘司南’。司南的形状像一把勺子,放在铜的方形地盘上,周围刻着24个方向。司南在光滑的盘子里旋转,当它停下来时,勺柄指向南方。”
图:20世纪50年代,根据王振铎的观点恢复的司南模型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个司南模型(如上图所示)。由于广泛的宣传,这个模型已经成为中国人对司南最具体的印象。自2000年左右以来,公众逐渐开始了解司南模型的起源,并知道它是由历史学家王振铎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根据个人观点复制的,这是真实的“司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术共识。
王振铎之所以认为司南是磁勺,是因为东汉人王充在《论衡》中·是应篇中的一句话:
“司南之勺,投之于地,其基本指南。”
大众同时也了解到,同款磁勺状司南模型,在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时,使用了古人所没有的现代工艺。此说来源,是自然科学史学者李志超。据李披露:
图:40年代王振铎绘制的司南复原模型图
“在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研究学史研究室,老主任钱临照院士亲自向我陈述了一段往事:1952年,郭沫若带着礼物来到苏联,决定当司南。钱老先生主办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任务。他们找到了最好的磁石,叫琉璃厂玉工照王振铎的复原件。它很漂亮,但没有指南。期限紧迫,所以我们勺放在大电磁铁里进行人工磁化。”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孙机曾在文章中表示,留在国家博物馆展示的司南模型也是“人工磁铁”:
“王振铎先生是根据他的理解制作的‘司南’,磁勺放在占世铜地盘上。用什么材料制作这个勺子?他说:‘司南更有可能通过天然磁石得到它。’然而,天然磁石的磁矩很小,生产过程中的振动和摩擦会使其退磁,这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王先生使用了另外两种材料:一种是钨钢‘人造条形磁铁’,另一种是‘云南生产的天然磁石是磁性的’。汉代没有人工磁铁,不言而喻;他使用的云南天然磁石也被放入强磁场中磁化,以增强其磁矩。这两种材料都不是汉代人能想象的,更不用说实际应用了,然后在博物馆里展示了很长时间了‘司南’中勺是人工磁铁做的。”
然而,王振铎的助手、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李强并不同意孙机的说法。
图片:西汉铜勺(图片来源:赵晓军,《西汉未央令官铜勺及其相关问题》
据李介绍,王振铎的司南复原实验分为两步。1945年10月,四川南溪李庄进行了第一步。李庄环境艰苦,“第一,找不到有一定磁力的磁石;第二,没有合适的玉工和相应的设备。”因卑就简,“借用高校和研究院的设备,对钨钢做的勺进行磁化,来做磁勺的指南的实验。”第二步是1947年8月在南京进行。王振铎“在万难中找到天然磁石,用传统工艺制成磁勺,进行实验。”换句话说,王并不是故意违反恢复工作的原则,而是用古代没有的人造磁铁进行实验。
此外,李强还特别指出:“出土文物、后人复制模型、礼品是三种不同属性的东西”,“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通史展示中,从来没有,也没有必要用人工磁铁制成的模型来展示。”——值得注意的是,李并没有否认使用古人没有的人工磁化技术作为礼物送到苏联的磁勺状司南模型。
以上,乃是“磁勺状司南”一般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