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麋鹿回归中国35周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麋鹿象征祥瑞仁和。
截至2020年9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在中国的种群数量约8000头,已有24个省份引进麋鹿,饲养点和放归地总共81个。
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回归35周年纪念邮折日前发布。麋鹿于1865年被科学发现,1900年在中国本土灭绝,1985年漂泊海外的麋鹿回归中国,重返北京南海子故里。
北京市大兴区南海子湿地是麋鹿的物种发现地、本土野外灭绝地、重引入地,与麋鹿有着不解之缘。大兴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德刚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北京(国际)麋鹿文化大会上介绍,邮折采用三折页的形式,封面选用麋鹿在自然湿地环境中的特写作为主图,下半部分绿色七巧板设计寓意各方力量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麋鹿保护,烫金字体突出麋鹿回归35周年纪念主题。
据了解,邮折内页以奔腾的麋鹿群作为底图贯穿三折页。左边引言文字介绍了麋鹿回归35年来的科研及保护成果。中间邮票选取中英两国签订《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成立麋鹿保护联盟、推出麋鹿文创产品等重要历史事件照片,衬底以写意方式,通过桂树及月亮的剪影烘托出团圆的意境,配金色鹿群奔向远方。右边选用特色纪念封,淡黄底色上绘有麋鹿油画形象,搭配复古纹饰封舌,整体以古朴风格烘托麋鹿深厚的历史底蕴。
“邮折特别选用了邮电部于1988年为宣传保护珍稀动物而发行的麋鹿邮票。同时收入有齿版和无齿版两种票型,具有极高的宣传展示和收藏价值。”李德刚说,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持续推进麋鹿文化建设,将麋鹿视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明珠、南中轴文化带的活化石、新机场国际交往的大使。
百项成果科研教育齐发力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生命历史。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南海子是麋鹿在中国最后的栖息之所,也是其东归回国之后的家园。35年来,北京市大兴区坚持推进以麋鹿保护为主线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各方协同合作,如今,中国境内的麋鹿数量已扩增至8000多只。
本届大会举办麋鹿回归35周年百项成就展览,以时间为序,通过生动详尽的图文介绍,向公众系统展示35年来围绕麋鹿开展的物种保护、栖息地生态建设、科学研究与文化建设的100项重要成果,全面展现麋鹿保护史和研究史。
为唤醒公众生物保护意识,近年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不断创新科普形式和作品,深入开展麋鹿及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
为进一步巩固麋鹿保护和研究成果,《中国麋鹿保护35周年百项成果》纪念图书同期发布。这本著作梳理了35年来麋鹿种群健康监测、麋鹿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麋鹿遗传多样性评估、麋鹿栖息地建设等详实内容,为麋鹿种群的生存繁衍保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世界物种保护及生态建设提供了优秀的中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