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不熟悉三侠五义,但是一定对其中的一个章节不陌生,那就是狸猫换太子。
讲述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赵恒死后,宋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很多部和包拯有关的电视剧、电影都有这个故事。但是相信很多朋友都想问,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历史上发生的故事。
与史料稍稍对照一下就能发现,案件审理之时,即历史上刘后过世、宋仁宗亲政的明道二年(1033年),这一事件整个过程,也与包拯毫无关系。这件事发生在仁宗亲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道二年以前,而此时包拯还是一个布衣百姓。直到景祐三年(1036年),包拯才出来做官,担任天长知县这样一个小官,根本没有机会和能力去审理这样一个大案。不过故事与历史的巧合是,宋仁宗的确不是刘后所生,他的母亲也的确姓李,宋仁宗也的确曾为自己的身世而大动干戈。
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据历史记载,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亲加抚养,后来在年幼时即继了皇位。这样,刘德妃就成了皇太后。由于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刘太后垂帘听政。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不敢说。但刘太后仁慈厚道,当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时,刘太后将其由宫女晋升为宸妃。后来李氏病故,刘太后还以皇后之礼给予厚葬,这对一位宫女出身的人来说,也是备极哀荣了。过了若干年,刘太后逝世后,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言下之意,宸妃乃刘后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
刘太后驾崩,宋仁宗马上就获悉自己为李宸妃所生,随即把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参知政事陈尧佐、礼部尚书晏殊等刘太后任命的朝廷重臣,悉数贬出京城,一个也不留下,重新任命一批刘太后时代不得志的官员为朝廷大臣,政府班底几乎重新洗牌。接着追尊李宸妃为皇太后,并在朝廷上下实行“封口”,再也不准议论刘太后垂帘听政那些事儿。
在此过程中,被身世之谜弄得心力交瘁的宋仁宗,还做了一件让自己特别后悔的傻事。宋仁宗赶到停放李宸妃灵柩的奉先寺,开棺验尸,寻找真相。李宸妃的棺材用四根铁索吊着,停放在一口大井上,宋仁宗开棺一看,发现她面容完好,栩栩如生,明显不是毒药所害。不过,开棺验尸之后,宋仁宗非常后悔自己的鲁莽,觉得有愧于刘太后对自己的抚育之恩,于是,“诏中外勿辄言皇太后垂帘日事”,把身世问题抛却一旁,全身心投入到了更重要的边防要务和改弦更张的朝廷大事之中去了。
把这些大事细细梳理成一条线,就不难看出刘太后去世不久那些日子里,在宋仁宗的主导下,朝廷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无刀光剑影,但明显伴随着鹤唳风声。
故事由来
其实真正历史上的狸猫换太子应该是出现在明朝成化年。
朱祐樘的生母纪氏,与明宪宗朱见深一夜春风,不久怀孕。专宠后宫的万贵妃得知消息后,命人给纪氏吃堕胎药。但在众人帮助下,纪氏平安生下皇子。万贵妃后派太监张敏去溺死皇子,但张敏将婴儿藏了起来。就这样,朱祐樘被偷偷地养到6岁。
一天,朱见深看到自己的白发不禁感叹:“我都快老了,但还没有儿子。”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朱见深急忙追问缘由,张敏等人趁机说出真相。朱见深喜出望外,立刻派人去接儿子。第二天,便颁诏天下,册立朱祐樘为太子。
所以历史上的狸猫换太子并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