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起义的烽火迅速席卷中国。清廷在武昌起义之后起用袁世凯,但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却乘机与革命党妥协,向清廷逼宫。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溥仪的名义下达了《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就此终结。但这时与清朝世代联姻、休戚与共的外蒙古却成了摆在民国政府面前的难题。
▲ 溥仪
经略外蒙,清王朝的得与失
清朝对蒙古的统治可以追述到入主中原之前的1636年,这年4月漠南蒙古二十六个部落的王公齐聚沈阳拥戴皇太极为“博客达车臣汗”,确立了清朝与漠南蒙古的臣属关系。皇太极将漠南蒙古部落称为内蒙古,将未向自己臣服的漠北喀尔喀部称为外蒙古。
后来在康熙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中,位于漠北的喀尔喀部才向清朝内附。清准战争后清朝正式确立了对外蒙古的统治权。不过,清朝对于外蒙的统治很薄弱,只在乌里雅苏台、库伦、科布多驻扎了数百士兵。清朝的办法是笼络上层贵族,以此控制外蒙。
▲ 康熙
进入19世纪中期,清朝国力衰微,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连续不断的战争中,清朝不断抽调外蒙的精兵南下作战。连年的征战令外蒙人口急剧减少。
此时,清廷对外蒙的政策又是错误不断,外蒙逐渐离心。清朝规定蒙古王公袭爵必须要得到北京理藩院的批准,这也是清朝中央对于外蒙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 第二次鸦片战争
但由于吏治腐败,理藩院的官员巧立名目向袭爵的蒙古王公勒索贿赂,蒙古王公想要袭爵就得拿出上万两白银进行贿赂,许多蒙古王公囊中羞涩,多年得不到爵位。同时清廷财政紧张,每年依例对蒙古王公的赏赐也屡屡克欠,有的甚至被克欠几十年。
这时清政府又开始了新政。准备在外蒙设立行省,废除蒙古王公对外蒙的统治。这是一场来自西藏的战事更将外蒙搞的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