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语指事后应验的话,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谶语,几乎历朝历代都有。今天我们来说说历史上著名的一些谶语。
一、亡秦者胡。据说秦始皇在世时,得知一个谶语:“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胡指的是胡人,于是他命蒙恬北击匈奴,击败匈奴后又修万里长城,防止匈奴南侵。谁知胡实指胡亥,最后果然是把秦朝弄得灭亡了。《史记》云: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二、刘秀当为天子。汉光武帝刘秀为平民时,就有预言说“刘秀当为天子”。据说当时的国师刘歆还因此自己改名刘秀。《太平御览》引《东观汉记》载:光武微时与邓晨观谶,云:“刘秀当为天子”。或言:“国师公刘秀当之”。光武曰:“安知非仆乎?”建武三年,说故旧平生为忻乐。晨从容谓帝曰:“仆竟办之”。帝大笑!《后汉书》也记载: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
三、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谶语不知出现于何时。《后汉书》记载:帝患之,乃与述书曰:“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似乎早在汉光武帝时,就流传了这句谶语。
东汉末年的袁术以为自己应之,遂称帝,谁料其不久就败亡了。《后汉书》:(袁术)又少见谶书,言“代汉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典略》也有类似的记载:又见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后曹丕篡汉建魏,人们认为此谶语应验了。《三国志》云:周因问曰:“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
《三国志》另有一段记载也言魏即当涂高:“故白马令李云上事曰:许昌气见於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於许 。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 魏当‘代汉 ’。”我觉得这句谶语太过玄乎,“当涂高”的意思模糊,可以有很多解释,没有定论,所以谈不上应验不应验。
四、桃李子,得天下。隋炀帝时,民间流传童谣《桃李歌》,言李氏为天子。《隋书》载:大业中,童谣曰:「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其后李密坐杨玄感之逆,为吏所拘,在路逃叛。潜结群盗,自阳城山而来,袭破洛口仓,后复屯兵苑内。莫浪语,密也。宇文化及自号许国,寻亦破灭。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人言应在李密身上。
《资治通鉴》记载:会有李玄英者,自东都逃来,经历诸贼,求访李密,云“斯人当代隋家。”人问其故,玄英言:“比来民间谣歌有《桃李章》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准道许!’‘桃李子’,谓逃亡者李氏之子也;皇与后,皆君也;‘宛转花园里’,谓天子在扬州无还日,将转于沟壑也;‘莫浪语,谁道许’者,密也。”既与密遇,遂委身事之。谁知李密败亡,最后李渊建唐,应验了谶语。
《隋书》还记载: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晓图谶,谓帝曰:“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劝尽诛海内凡姓李者。术士安伽陀也知李氏为天子,劝隋炀帝尽诛李姓人,隋炀帝因此而杀了李浑。
五、女主昌。话说唐太宗时,有谶语云:唐三世后,有女主武王代天下。唐太宗以为此谶语说的是李君羡,将其杀之(李君羡封邑、属县皆有武字,又小名武娘子)。《旧唐书》记载: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三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
《资治通鉴》亦记载: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白屡昼见,主史占云:“女主昌。”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恶之。我们都知道,最后此谶语应验在武则天身上。
这些谶语最后似乎都应验。它们是后人附会、捏造出来的(说是后人捏造的也不太可能,毕竟史实在那里),还是果真有那么准呢?
当一个人乱讲话时,这些不好的“话”和未来应验了的“灾祸”,都属于一种
复负性的能量场。当我们说出这些话时,按照易经“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
原理,就会诱导我们的命运朝着这些负性的结果靠拢。也就是说,是我们主动
的把我们人生命运的频率,调到了和灾祸一样的频率上。也可以这么说,灾祸
也是自己感召来的。
不要将话说的太满
关于乱讲话,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也十分灵验,就是把话说的太满。
比如:有些人夸口说他好久都没有感冒了,结果没过几天,他就感冒了;
还有一些人说他开车技术特别好,从来没发生过磕磕碰碰的事,结果没几天就出车祸了;
还有一些人说他几乎不丢东西,结果没几天就把手机丢了……
等等这些情景,相信我们每个人或身边的朋友都经历过。
当我们说出“我从来都不……”或者“我好久都没有……”的时候,其实已经把自己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了。
为什么呢?
其中深刻的原因来源于儒家经典《尚书》中的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但它的意思不仅仅是说行为上不要太自满,同样也适应于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