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狂喜之后》(杰克·康菲尔德著,周和君译)节选之一
第十章 恶的救赎
人们普遍会因为我被视为转世活佛,生活必然只体验到宁静祥和、无尽的幸福,完全无忧无虑。但实情并非如此。身为德高望重的喇嘛以及转世的觉者,应对此知之甚详。
——堪竹法王仁波切(Kanju Khutnsh Tulkn Rinpoche)
如果我们遇见一个真正的伟人,然而在得知他的伟大可能是由于他的脆弱而来时,难道不会因此受到感动却反而害怕吗?
——《佛洛伊德传》卢·安德鲁·沙洛梅(Lou Angreas-Salomé)
罗达·斯洛丝(Radha Rajagopal Sloss)的近著《阴影下的生活》(Lires in the Shadow)里,对于幼年时期跟父亲克里希纳穆提生活的情形有详细着墨。她在书中叙述这位精神领袖才华洋溢,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并为人们带来心灵改革的勇气和觉醒。她提到多年来克氏对她一直犹如慈爱的第二位父亲。
她述说后来她得知克氏竟然与她母亲维持了20年之久的婚外情。当时她父亲还是克氏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和极亲密的友人,她因此内心震惊莫名。日后她更发现克氏才是她的亲生父亲。除了这段不可告人的风流韵事之外,克氏本身对于其他女人也有强烈的需索,她们为他秘密堕胎,而他则口是心非玩弄两面手法,生活日益奢华,并且性格高傲又刚直,导致日后跟自己的部下长期对簿公堂。这些有关克氏作风的故事,也能从对他甚为熟稔的人口中得到证实。但当她的私生女罗达质问他在这些事情上扮演的角色时,克氏则是愤怒地驳斥,“我是没有自我的!”
我们对于克氏这种言行不一的作风以及其他许多类似的例子该如何看待呢?是否发生于灵修团体中的丑闻,都有其特殊的原因,还是这其中必然存在某种机制,某种近乎原型的征兆,好让我们能够分辨察觉,并在灵修道路上走得更有自觉?
如何睿智地待人处世:学会分辨智慧
在我们开始细数自己和别人的缺失之前,很重要的事情是要先擦亮眼睛和心灵,确定自己是以敞开的心和谨慎的态度进入这个灵修的领域,而非带着瞋恚、分别心或合理化的态度。此刻我们需要的是一颗能分辨智慧的心。
佛陀在经典中教导每位修行者,要诚实分辨睿智和健康、愚蠢和不健全之间的差异,不要完全依从任何典籍、教诲或权威人物。被匿名戒酒协会(Alcoholics Anonymous)称之为“无畏之道德情操”的特性,不论对学生或老师们来说,都是必要且有效的锻炼方式。
分辨智慧的能力意味把事情看得透澈明晰。就像我们先注意到脏衣物累积得差不多,应该加以清洗了,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也需要事先诚实评估此事的来龙去脉。在我们共同面临的灵修困境上,必须有足够勇气去质疑自己所抱持的信念,包括共修的团体、老师和自己。我们得借由看清事实,以及诚实面对困难和坦白在修行上的各种困境,来化解自己孤立无依的封闭窘境。但我们必须永远抱着慈悲的精神,并且要记得保持彼此的内在联系。只要能在心理上跨出这一步,就能产生巨大的疗愈效果,虽然刚开始时内心可能感到惊惧、挣扎。我们必须勇于信赖真理,到头来那份真理就会带领我们迈向自由的境界。
不论内心是如何清朗无惧,分辨智慧的能力仍旧是奠基于慈悲之中,因为这份智慧不仅让人看到问题本身,也能清楚事件的原因和误导的动机。由于这种看待事情的态度并不带有严厉批判,因此能使我们分辨圆熟与迷妄的区别。除此之外,明辨的智慧了解到任何传承和老师都各有其优缺点。所以,它让人能够选择美善并且扬弃丑恶。
明辨的智慧里面有一种谦卑和慈爱的特质:它并不要求事物一定要完美无缺,乐意省视正反两个面向,在每种情况里学习,并了解其成因。让我们以开阔的胸襟,省视在灵修旅途圈子里会碰到的困境。
困境的四大领域
灵修团体中最常见的危险在于权力的滥用。这种情形最常发生在既定团体里,身为老师或大师的人揽控了所有的权力。团体中老师的意见被奉为圣旨,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他的每句话,胆敢质疑的人会受到排挤,老师的权威地位无法动摇,师生间毫无互动可言。这时候老师便能轻易掌控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还美其名为学生的利益着想。是老师的心灵在不知不觉间贪恋权力的甜美滋味,从而忘却追求智慧与人格陶养的初衷。尤有甚者,原本师生间那份纯粹且无条件的爱,也变质为某种奖励学生服从的手段,任凭老师的喜憎来决定关爱的程度。这样充满分别心的作为势将引发学生争宠夺位和勾心斗角的堕落局面。而学生里又画分为“受宠”,或“失宠”叛逆受罚的两个群体。他们在团体中搞起小圈圈,互相诋毁,流传各种谣言耳语,暗中进行权力斗争。而滥用权力最令人痛苦的后遗症就是偶像崇拜、偏执狂,还有其他恐怖的后果。
对于老师和团体而言,第二个容易滋生的问题是帐目不清。人们进入灵修生活后,心中对上师极其感恩,当某个团体的运作兴旺起来时,大众的捐献往往会如潮水般涌入:这些金钱可能是为了奉献上帝、建寺庙、教堂,或护持灵性导师从事神圣工作。由于绝大部分宗教都强调人们应过简朴生活,因此这些老师大都不知道如何处理金钱问题。如果他们忙于俗务而未能精勤修行,终日沉浸在物质社会中,就会被金钱弄得不知所措,汲汲营营于攫取安全感,或假灵性之名,让自己完全沦落到贪婪的地步。最糟糕的情况是,滥用金钱可能会使某些权高位重的人士拥有秘密帐户,私底下过着不为人知的奢华生活,一方面无耻挥霍同修的捐献,一方面还要求其他的团体成员过着严谨清贫的生活,或是投入义务工作。
第三种常见的伤害是以宗教之名进行性侵害。现在人们滥用性能量已成为普遍现象,身为老师若是对这类问题没有警觉,就极易成为灵修团体的问题。老师本身的需求,再加上教义中对于性的态度往往模棱两可,导致在团体中产生秘密恋情,学生以“性”为交换手段来得到亲近老师的机会,或是借着“坦陀罗”(Tantra,指某种印度教或密宗修炼方式,以图案、梵咒冥思进行修炼仪式)的修炼之名而向上师献身,或其他形式的性剥削。这些不正常的关系常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创痛。极端的、错误的性行为还会导致秘密后宫、虐待儿童,甚至有些老师还告诉学生自己具有特殊神通,能够保护对方不受任何伤害,但事实上他们却将艾滋病毒传染给学生。
第四个常见的问题是酗酒和滥用毒品。现代文明中各种诱惑,让人们沉溺于各类瘾症。这些问题在灵修团体中也相当泛滥。某些灵修传承的仪式中是以饮酒狂欢的恍惚状态做为灵性转化的象征。明白的说,其实这行为可能被人们公开或私下当做是酗酒和嗑药的借口。染上酒瘾或沉迷于嗑药的老师,会让整个团体向下沉沦,而且那些陷溺于瘾症文化中的学生,生命里最大的痛苦来源正是这些带他们走上歧路的老师。
2
看了你多次的留言,很抱歉今天才有空响应。翻译克氏思想与其他精神导师的教诲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对克氏生平事迹已经没有丝毫兴趣了,我认为花太多时间去思辩他的私徳是否完美,基本上意义并不大,因为他的教诲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只破不立、犹如剥洋葱般的细致推演,的确无以伦比。就我个人的体验来看,克氏所谓的“觉察”是必须具备一些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健康(生理性的),如果饮食起居习惯不良、营养素缺乏、精气神不够饱足、内脏功能低落、那么即便再使劲地觉察,也仍然是陷落在混乱思绪与脑部噪音里。我认为大部分人之所以无法在觉察上落实,不能在自性上保任,最主要就是因为生活压力大、能量耗损过多、内分泌失调。我曾经有过十个月的闭关经验,安静了大约三、四个月之后,精气神就开始不一样了,可以说念头少得惊人,而觉知的清晰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情况,那时才明白空寂到底是什么滋味。那段时期的运动量是我此生最大的,每隔一天就会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而且心情上是真的放松了,因此在贡献社会与照顾身心之间,必须取得一种平衡才行。这是我在健康的云霄飞车旅程中的肺腑之言,希望像你这样用心的seeker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帮助!
3
几年前接触到克的一本书,就感受到一种爱的能量与讯息,但我当时读不了他的思维与逻辑。关于克的教导和品行,最近有『克里希那穆提』论坛也在讨论,比较深入,可供参考。
这里贴一段:
关于克氏的教导和他与Rosalind的关系,我多年前也知道一些。但我一直对他的教导不契,所以对他的书和生活不感兴趣。今年年初与你讨论时,我看到你矢口否认克氏的丑闻,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认识的克氏爱好者都不否认这一点,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我那时引用过基金会承认这件事情的资料出处。但这次引用时,由于没有核对原资料而出现错误,可以说是无意的。
我用了一个周末阅读从两个图书馆借来的克氏的所有资料,主要是因为我开始对他的教导感兴趣,不是因为你的逼迫,因为对于我来讲,克氏与Rosalind的25年私情,其性质并不因他是否有私生女而改变。而克的辩护者,包括Mary Lutyens,更关心的是,克是否批准了Rosalind的堕胎。克与Rosalind的决裂和仇恨,与她丈夫的延续多年的一系列官司,被《东方之星》传记作者称作“克氏生活里最丑陋的一章”。
话说回来,读过克氏的传记和有关教导后,我对克的印象大大好转,有几次被他的敏感、vulnerability和不妥协所感动。我也不认为克是伪君子,一个原因是他在教导中,并没有强调独身和婚姻的神圣性。另一个原因是他并没有鼓励“古鲁瑜伽”,让人崇拜他,在爱里与他合一。还有,克氏虽然没有公开他们的私情,但他也没有竭力隐瞒,比如内圈成员都是知道的,克的大量私信也证实了这个关系。他们的好朋友,著名的赫胥黎夫妇,在信里都把克和R当作夫妇来对待,并且邀请他们带女儿去他们家度假。《东方之星》的作者认为,克没有公开这件事儿,可能是因为克憎恨这会带来的粗俗反应和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