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佛塔:永宁寺塔有什么历史背景 遭受雷击中毁灭
公元534年,北魏永熙三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权臣高欢控制下傀儡皇帝,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十月,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次年,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西魏文帝,西魏建立)。这一年,中国北方在经历北魏九十五年的统一(539年北魏灭北凉)后再次分裂。同一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资治通鉴云:“魏永宁浮图灾,观者皆哭,声振城阙。”一座百丈佛塔——永宁寺塔毁灭了。
永宁寺塔为北魏都城洛阳内的皇家寺院永宁寺中佛塔。据杨衒之(曾任北魏朝奉请、抚军府司马)所著《洛阳珈蓝记》记载,这座皇家寺院建造得与当时的皇宫极为相似。寺院的四面院墙都有着如用宫城大门一样的寺院山门。寺院的大殿更是建造得如用宫殿一样宏伟,整个寺院仅僧房就有一千多间,但是整个寺院最为世人惊叹的是寺中那座堪称奇迹的百丈宝塔。
永宁寺塔始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公元516年),由笃信佛法的灵太后胡氏主持修建,胡太后(司徒胡国珍之长女)多信佛事,有一姑母,出家为尼,好谈释教,颇能讲道,太后自幼相依,遂耳熟能详。
公元519年,历时三年之久的永宁寺塔终于完工,建成后的永宁寺塔每层九间,设三门六窗,涂以朱红色油漆,每扇大门上都排列着五行镏金铜钉,如同宫殿那般庄严,塔的最顶端是巨大的镏金铜制宝瓶,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铜瓶下面又有13重铜盘,周围都悬挂着大铜铃,塔刹连到顶盖四角的四根链条上也挂着许多铜铃,整座宝塔,耗费巨大,巧夺天工。
永宁寺塔为木质结构,关于它的高度,史料记载不一,有说塔高九层,一百丈,百里外都可看见。也有记载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丈,合今约136.71米,加上塔刹通高约为147米,这种说法教为可信。永宁寺塔是当时洛阳的制高点,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佛塔。
是什么导致了这座佛塔的毁灭?
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中给出了答案:公元534年二月的一天夜里,一场大雷雨不期而至,147米高的塔刹遭受雷击,木质塔端由此被引燃,从而导致了一场灭顶的天火。雨夜中,一百多米高的寺塔火炬般燃烧,寺中僧众无法扑救,最终这座宝塔在焚焰中轰然倒塌。可叹宝塔从建成到毁灭不过短短十余年。
永宁寺塔现存遗址位于汉魏洛阳古城中,迄今尚存塔基遗迹,清代误定其为陵冢,树“汉质帝静陵”碑,至今碑石犹存。遗址于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