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率关宁铁骑灭南明 大破十万女真骑兵是真的吗?
明清之际风云变幻、战事频仍,给文学作品留下了想象发挥的空间。著名的 “关宁铁骑”就被文人墨客赋予了过多浪漫色彩——战无不胜、英雄、美人、末世苍凉等等。
清军重骑兵
这甚至影响了历史作品的书写,比如所谓的广渠门之战九千关宁铁骑大破十万女真骑兵,吴三桂率关宁铁骑灭南明等,但这两个事件都严重地夸大其词。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关宁铁骑”是怎么回事呢?
成军于丧乱之后
明与后金的战争中,从1618年抚顺丧失到1622年广宁陷落,明朝先后有40多万部队出关。结果却是损兵折将、辽东土地丢失大半,而且耗费白银超过3千万两。当时中央财政算上加派一年也就9百万两,各单位银库、皇帝内帑都打的一穷二白。此后,盛世的大明走进了末日黄昏。
丧乱之余、痛定思痛。蓟辽督师孙承宗在关门重新组建部队。他先后编练了19个骑营,合计5万骑兵。一个基本作战单位情况如下表。
此外,每人还配备腰刀、铁甲、铁盔等
可以看出,这支部队装备铁甲、以远距离射击为主。按照孙承宗的作战理念,大部分的骑营要与步营混编为车营,为此编练12车营。
在野战中,骑兵主要起追击作用。独立骑兵部队编成很少。此时的关宁铁骑只具备成军条件,并没有独立成军。
1627年宁锦之战中,这支部队在步兵营垒的配合下依城作战是较有战斗力的,明军由此衍生出“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思想。但这样的军队只能被动抵御女真兵,不能主攻进攻。
成名于袁督师
1628年8月,袁崇焕再次赴任辽东,出镇行边督师。事权归一,做事效率自然高。到12月份,袁已经将关内关外军队整顿完毕。此次编制与孙承宗时期有重大区别。
▲ 两位督师的兵力结构对比
对比会发现,袁崇焕不仅在骑兵数量上有所增加,关键是他改变了之前的作战构想,20营的骑兵都独立成军。
袁督师要尝试骑兵集团作战。这是明朝自土木之变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组建骑兵集团。这也标志着关宁铁骑正式成军,不再是城池或营垒的优质防御部队。
关宁铁骑主要由辽东本地骑兵、各边入援辽东的骑兵和夷丁(以蒙古人为主,也有满洲人)构成。
这支部队很快就经受了战争检验。1629年皇太极率大军潜师入边,从蓟镇中部直插京师。袁崇焕率关宁骑兵昼夜兼程西进。11月20日,双方在京师城下大战,此战又被称为“广渠门之战”。
这一仗关宁骑兵12000左右,步兵数千。清军与蒙古部队合计在2万左右,以骑兵为主。
早晨双方进入对峙状态,午时开战,酉时结束。作战六个小时,战况相当激烈。一女真兵甚至有机会抡刀砍向袁崇焕,多亏旁边的材官及时用刀格挡,不过,袁督师仍然身中数箭,幸有重甲而没被穿入骨肉。
上面的描述来自周文郁的《边事小纪》。当时周在袁崇焕旁边,目睹了整场战役,自己也受伤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