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信陵君堪称秦国头号劲敌 最后为何输了?
战车兵
战国晚期,在秦国必除之而后快的黑名单上,魏公子信陵君赫然在列。
信陵君在邯郸之战中窃符救赵,让不可一世的好战之君秦昭王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十年后,横扫三晋的秦国名将蒙骜,被信陵君指挥的五国联军击败,只得达成停战协议悻悻而归。秦庄襄王也在不久后去世。
从秦昭王晚年至秦始皇即位之初,信陵君堪称秦国头号劲敌。以至于秦相吕不韦不得不对这个心腹大患使用反间计。
自从秦国崛起以来,山东诸侯多次合纵攻秦。但指挥联军败秦的只有孟尝君与信陵君二人。孟尝君那时的齐国与秦国同样强劲,而信陵君组织两次合纵时,秦国已独霸天下,难度系数不可同日而语。
信陵君
总之,无论在战国四大公子小圈子,还是整个山东六国,魏公子信陵君都是一流的柱石人物。他的偶像光环让不少人YY过,假如信陵君不死,魏国必能复兴,秦国未必能一统天下。
然而,仔细对比各种记载不难发现,令诸侯信服的魏公子却不能挽救衰败的魏国,他的努力方向也被证明是走不通的。
养士救国的贤公子辅政模式
秦军在华阳之战中斩首魏军13万,给魏国君臣留下了深重的心理阴影,魏安釐王从此患上了恐秦症。
不甘屈服的信陵君则化刺激为动力,致力于振兴邦国。在他看来,宿敌秦国成于求贤,魏国衰于失才。想要救国,必须打赢日益白热化的人才战,把有本事的人从其他国家吸引过来。
信陵君效法孟尝君积极搜罗门客。无论布衣士人能力如何,他都不摆王族贵胄架子,以谦卑姿态礼遇之。
信陵君充分发挥了他的人格魅力,从各国揽得三千门客。这不但为信陵君的救国计划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也使得魏国在山东诸侯中的声望逐渐提高。
信陵君不是魏国第一个执政的公子,也不是魏国唯一养门客的公子,更不是唯一想挽救魏国的公子。
但司马迁为战国四大公子写的列传中,唯有信陵君的传记不用个人标识鲜明的《××君传》,而称《魏公子列传》。仿佛魏国数百年来,仅有信陵君一个配得上“魏公子”的称号。这个突出国别与出身的命名方式,折射出一种颇有深意的审美——贤公子崇拜。
贤公子必需有出色的军政外交才能,能礼贤下士并养着数千门客,同时还要是本国决策层的柱石人物。
尽管战国诸侯普遍经历了变法,但贵族政治依然在各国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齐国将相多为田氏王族成员,魏国常以太子和其他公子为将相。
这里说的“贤公子”,不光指个人素质优秀,关键是门下食客要达到数以千计的规模。否则只是被世人视为宗室出身的能臣,而非“贤公子”。贤公子辅政是齐、赵、魏、楚等山东大国特有的现象。
无论哪个时代,高贵的出身都容易涨粉,如果这样的人还有不拘于礼法的“平等意识”,能礼贤下士,好评铁定翻倍。如果他广结英豪又赤胆忠心,更是会被视作为国为民的无双国士。
信陵君就是这号人物的代表。哪怕在享誉诸侯的战国四大公子中,信陵君魏无忌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两次战胜强秦,主要依靠门客的智谋与力量,但他的悲剧命运也由此数千门客团队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