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名琛故事简介:叶名琛最终结局如何?

2022-09-12 23:53:21 作者:看倦风景
导读:叶名琛故事简介:叶名琛最终结局如何?,叶名琛故事简介:叶名琛最终结局如何?一个被马克思称赞的官员1857年1月23日,在美国发行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上的醒目位置,人们看到了...
晚清 中兴四大名臣 之盛宣怀 中国实业之父的历史背景

叶名琛故事简介:叶名琛最终结局如何?

一个被马克思称赞的官员

叶名琛才华横溢却遭人诟病六不将军,兵败被俘绝食客死印度以明志

1857年1月23日,在美国发行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上的醒目位置,人们看到了一篇社论,这篇社论的作者是当时著名的政治评论家,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

这篇社论提到了前段时间发生在中国广州的一次清政府和英国政府之间的冲突,马克思在描述整个事件后,提到了一位清政府的官员——两广总督叶名琛,言语之中洋溢着对他的赞赏之情:“确实,这个中国人如此令人信服地把全部问题都解决了。”两天后,他又在另一篇名为《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的社论汇中再次赞扬了这位总督,“叶总督有礼貌地、心平气和地答复了激动了的年轻英国领事的蛮横要求。他说明捕人的理由,并对因此而引起的误会表示遗憾,同时他断然否认有任何侮辱英国国旗的意图。”他还说,面对英国人的蛮横无礼,“中国官吏心平气和,冷静沉着,彬彬有礼”。

能让马克思如此赞扬的叶名琛,到底是谁?而这件让他扬名海外的事件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一艘船引发的战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东西方,正在朝着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发展。此时的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的资本爆炸,正在随着西方列强纷纷对外扩张走遍全球;而东方的亚洲,已经被殖民主义夺取了半壁江山:南亚印度被英国完全统治,而看似强大的大清帝国,也已经国门洞开,成为了西方列强新的瓜分对象,他们纷纷效仿英国,在软弱的清政府手中巧取豪夺。五口通商之后的中国,再也不是国人眼中那个安定祥和的天朝上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在这些地方,列强势力迅速渗透,他们往往无视清朝律法和当地政策,干涉和挑衅接连不断,久而久之,自然引起了中国人的反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上文中马克思社论中的中英冲突,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在当时的的通商五城市中,要数广州地方政府最为强硬。1840年到1857年间的清政府和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都规定了通商口岸开放,但是当洋人来到广州以后,却被主政广州的一名官员,以条约中没有明确表述洋人可以进入广州城墙以内为由拒绝。这使得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极为恼怒,而这位言辞拒绝列强的清朝官员,就是时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

面对广州当局长期的强硬态度,列强希望通过“修约”的方式进行解决,他们认为只要逼迫朝廷接受修约,就能解决广州问题,但是他们失算了,此时内忧严重的清政府,很明显不愿意再想列强低头。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发展到了高潮,洪秀全的太平军,一路从广西打到湖南,最后顺江而下攻下南京,形成了和清政府的南北对峙,清政府从全国调集大军围剿,战况激烈却收效甚微。此时列强提出修约,让咸丰皇帝非常的难堪,农民起义尚没能解决,再让洋人无尽掠夺,清政府颜面何存?

因此,在英法美联合提出修约的照会后,清政府一反常态的严词拒绝,理由是以前条约的时间未到,并无修约的可能性。对于清政府的回答,英美法颇感意外,这个在鸦片战争中丢盔弃甲的古代帝国仿佛并没有那么容易对付。

为了敲打清政府,英国决定在这种矛盾积累的时刻制造事端,跳起第二次战争,迫使清政府屈服。很快,一件普通的海关搜查导致的冲突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对清政府用兵的借口。

1857年10月的广州,一艘100吨的货船“亚罗号”在黄埔港停泊卸货,这艘船的船主是香港华人叶亚明,船上有12名船员,在香港皇家殖民当局登记过。早些时候清政府收到举报称,这艘船上藏匿着正在被清政府通缉的两名海盗,因此10月8日上午,广州政府的4名武官和60名士兵奉命登船检查,船上的12名船员拒不配合,双方发生冲突,最终十二名船员全部被抓获,混乱中船上的旗帜被扯下。

这本是一件普通不过的调查事件,但是它的发展却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