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是怎么冶国的 明宣宗的治国之道(明仁宗朱高炽女儿)

2022-09-12 23:54:29 作者:萌比出没
导读:明仁宗朱高炽是怎么冶国的 明宣宗的治国之道,明仁宗朱高炽是怎么冶国的 明宣宗的治国之道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阿鲁台率兵进攻大同府。四月,成祖离京,进行第五次北征,也是最后一次。...
明仁宗朱高炽死亡之谜 只做了9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么冶国的 明宣宗的治国之道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阿鲁台率兵进攻大同府。四月,成祖离京,进行第五次北征,也是最后一次。六月,明军到达答兰纳木儿河一带,分兵搜索,却不见阿鲁台踪影。明成租担心粮草接济不上,于是决定班师回朝。七月,65岁的永乐皇帝在榆木川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犯上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做了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

朱棣为什么立行动不便的朱高炽为太子,而不立战功赫赫的朱高煦

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渡,太子朱高炽即位,改年号洪熙,是为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朱高炽.jpg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开始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朱高炽即位后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朱高炽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成祖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同样明仁宗注意人才问题,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任命杨荣、杨士奇、杨博三人(史称三杨)辅政,处处以唐太宗为例子,修明纲纪,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使得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这就是“仁宣之治”的开端。

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他也对科举制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后来的大清朝。

洪熙元年5月29日。朱高炽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于宫内饮安殿。谥号孝昭皇帝,庙号仁宗。其陵墓称献陵,建造得庄严简朴,象征着他的统治作风。朱高炽有10子7女;其中9子4女成年。太子朱瞻基为他与张后所生。

明宣宗的治国之道

明仁宗在北京逝世以后,太子朱瞻基一路小跑,从南京赶来称帝继位。太子朱瞻基继位后,朱高煕向他提出了利国安民的四项建议。朱瞻基对侍臣说汉王这次出于真心,说明他有心改过,但所提建议不可不听,于是下令予以施行,还回信向朱高煦道谢,朱高煦却认为新帝软弱无能,更加骄横狂妄。

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任命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朱高煦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张辅告发。当时,御史李浚在家守孝,得知朱高煦谋反,改名换姓,由小路赶往北京告变。朱瞻基仍不忍用兵,派宦官侯泰赐书信给朱高煦。朱高煦部署重兵压阵,面南而坐会见侯泰,并道:“永乐年间皇帝听信谗言,削去我的护卫,把我封到乐安,仁宗也仅用金帛引诱糊弄我,我怎能这样郁郁不乐地长居于此?

回去告诉皇帝,将奸臣夏原吉等人送来,然后再慢慢商议我的要求。”侯泰非常恐惧,只好返回京师。朱瞻基问起朱高煦所言,侯泰不敢据实回答。同月,朱高煦派百户陈刚上疏,又给公侯大臣写信,多有指斥之词。感而叹道:“汉王果然谋反了。”于是派阳武侯薛禄率军讨伐,大学士杨荣却劝朱瞻基御驾亲征。

张辅奏道:“请给臣二万兵马,擒拿朱高煦献给陛下。”朱瞻基道:“你确实可以平定叛乱,但我刚刚继位,也许还有心怀二意的小人,若不亲征,便不能安定小人的反叛。”朱高煦起初听闻薛禄率军,非常高兴,认为容易对付,及至得知皇帝亲征,方才害怕。

12天以后,亲征大军达到乐安,明廷大军四面包围乐安城,朱高煦仍命令部队守城抵抗。发射神机铳箭,震慑叛军,又不顾众将请求,再次把劝降书信射入城内,朱高煦仍不理会。这时,城内叛军都想抓住朱高煦献给皇帝

朱高煦大惊,暗中派人到行营面见皇帝,打算明日出降,得到允许。当夜,朱高煦把兵器与通谋书信全部烧毁。次日,朱瞻基移驻城南。朱高煦打算出城,被王斌等人劝阻,只得假意回到汉王府,暗中从小路出城投降。随后出城向皇帝投降,大臣们建议将他处死,朱瞻基没有接受大臣们的建议,随即撤军回京,将朱高煦父子及谋反的文武官僚一同押往北京。回京后,朱瞻基亲自撰写《东征记》,详细叙述朱高煦叛变及朝廷用兵征讨始末,发给群臣阅览。

朱高煦被囚禁起来,其同谋文武官员640多人被处死,另有1500多人被发配边疆。朱高煦本来可以保住性命,在囚室度过余生,但他一直对自己的处境耿耿于怀。一天,朱瞻基亲自来探望他,朱高煦趁他不备,伸出一只脚将宣宗勾倒在地。宣宗大怒,当即叫人找来一口铜缸,将朱高煦反扣在缸下。铜缸重达300斤,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

汉王朱高煦的叛乱能够很快被平定,赵王朱高燧的危机得以圆满解决,除了朱瞻基本身的因素外,还与他所重用的贤臣有很大的关系。

宣德朝的著名大臣主要有五位: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蹇义,其中前三人合称“三杨”,尤为重要。杨荣像朱瞻基所信用的大臣各有长处,互相补充;蹇义简重善谋,杨荣明达有为,杨士奇博古守正,而(夏)原吉含弘善断。事涉人才,则多从(蹇)义;事涉军旅,则多从(杨)荣;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杨)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夏)原吉。 朱瞻基在位期间任用的官员

内阁首辅成员 杨荣、杨士奇、杨溥、金幼孜、权谨、张瑛、陈山

名臣 郭璡、王骥、顾佐、胡濙、黄福、张本

武将 吴成、滕定、费瓛、李英、吴管者、李贤

当然,朱瞻基的品行也不是一点没有问题,记录他瑕疵的文字通常在野史里和一些文学作品中能经常看到。比如,他喜好促织,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之名。促织者,蟋蟀也,民间叫蛐蛐。称“太平天子”尚好,呼“促织皇帝”好像就不太中听了吧。而且他“好促织”的有点过了头,明人吕毖《明朝小史》里载:

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他在位只有10年。他被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

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朱高煦战功显赫,朱高炽肥胖迟钝,朱棣为何把帝位传给朱高炽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