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
研究社会科学领域有关问题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阶级”这个概念。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人们似乎对该词语理解得较为模糊,有时甚至会产生错误。从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它似乎还连带着些许痛苦情感。但既成事实总无法否认,必须正视并且即使调整对主观思想。
何谓阶级?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
一、阶级社会的发展历程
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不可能出现阶级,当时生产资料公有,人类集体劳动,成果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效率提升,社会财富逐渐增加,同时自我意识也开始觉醒,因而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强有力”者指使相对较弱者(我们坚信人人平等,但不可否认人的能力有强弱之分。)为其服务,阶级由此产生。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进入阶级社会后,阶级性便成为人的思想意识所必然具有的特性。这种特性是由人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反映着本阶级的特殊利益和要求。一个阶级,即使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其阶级本性的转变也需要较长过程。因此,工农阶级掌握国家机器后,既要对剥削阶级进行改造,又应竭尽全力保持自身的优良传统。
阶级对立引发阶级斗争,阶级压迫招致革命爆发。从原始氏族公社解体以来的人类历史,始终充满着阶级矛盾,而且依靠阶级斗争来推动社会进步。古罗马斯巴达克起义,强烈地撼动奴隶制的根基、法兰西资产阶级发动大革命,将皇帝赶下宝座、无产阶级英勇抗争,为资本家掘好坟墓,都是明证。
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阶级社会也不例外。按照马克思、列宁的科学预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将会进入到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财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阶段。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和发展,社会财富将逐渐变得极大丰富,人类的思想觉悟也将逐步提升到很高水平,劳动成为个人的第一需要,三大差别(工农、城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最终消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到那时,阶级社会将宣告结束,共产主义便来临了。
二、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后新政权的建立,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从经济领域来说,虽然生产资料公有制占据主体地位,但资本主义因素在发展社会生产方面仍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解决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与共产主义不同,在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其原因是:一方面,尽管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但是它在思想上对人们的影响是较深远的(毕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属于革命力量,其理念在当时也具有进步意义;就中国而言,封建社会延续数千年,传统文化已经融入民族血脉),肃清其余毒仍需经历较长时期。另一方面,国际资本主义势力依然相对强大,它们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千方百计地试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而战争如今已行不通,所以现在运用的一种主要手段就是意识形态输出。西方势力凭借发达技术来“秀优越”,其背后却隐含政治图谋;还物色代理人,将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采用歪曲历史、抹黑革命英雄、编造虚假新闻等方式,对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进行“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