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辨材须待七年期)

2022-09-12 23:55:07 作者:后来,我没挽留你没回头
导读: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之三 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
七年,看这个外国人是如何一步步在中国建立了NBA篮球文化

放言五首之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描写春天的10句古诗词,写尽了整个春天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士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鄙虽微贱,愿和大家谈谈白居易这首诗,虽然个人不赞同诗歌翻译,会失真,但翻译是最快捷达成沟通的办法: 我赠送你一个方法可以让你不狐疑地下决定,不需要钻凿灼烧龟甲产生裂纹来做预测,也不用拿起蓍草占卜问天地,什麼方法呢?就好像要看玉是不是真玉,就要用火连烧满满的三日,如果不热,就是真玉;要判断豫章木是不是真的,要等到它生长了七年之后才可以准确判断。试想,正直贤良儒周公,在管叔蔡叔放出流言说周公专擅朝政的时候,何尝不恐惧;王莽心怀不轨,在簒汉之前表现得多麼谦虚敦厚,礼遇人才。如果他们在心迹未明被人误会的时候就死了,那麼他们这一生真正的心,有谁会知道呢?

这首诗的背景是这样的,元稹被贬官时,写了五首「放言」赠白居易,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官,也写了五首「放言」回赠,这是白居易〈放言〉的第三首,而这首诗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正面,很有希望的,她和元稹互勉,只要不死,就有河清海宴的一天。

这首诗白居易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烧玉应该典出《吕氏春秋》:「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汉‧高诱注:「钟山之玉,燔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

豫章木则引用《史记正义》:「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

至於其他注释,我也不多废言了。

白居易 《放言》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雨编注】   

① 诗中的“君”字指唐代诗人元稹——被公认为《西厢记》中张君瑞的原型。

② 狐疑——狐性多疑,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

③ 钻龟、祝蓍(shī):钻龟壳以卜吉凶或拿蓍草茎占卜。

④向使——假如当初;复——又。

⑤“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

【解读白居易《放言》诗一首】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前有序:“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元稹被贬官时,写了五首《放言》赠白居易,过了五年,也就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也写了五首《放言》回赠。当年六月,诗人因为上书请求朝廷追捕杀害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那就是放开怀抱,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等问题及古往今来的历史真相、真真假假的世事纷纭直抒己见,以表达对当时朝政的抨击并告诫世人。   

此诗为第三首,意思是说我送给你一个鉴别事物真假的办法,既不需要钻凿灼烧龟甲产生裂纹去做预测,也不用拿起蓍草占卜来问天地,什么方法呢?那就是宝玉也好,优秀的材质也好,都必须得经过一定的时间考验才能识别出来。因此,当年周公忠心耿耿辅佐成王的时候,有多少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但最终人们还是看出了周公的忠心赤胆,高尚品格;又比如当年王莽辅佐也不过九岁的西汉平帝,表现得多么谦恭敦厚,礼贤下士。可又有谁知道他后来居然会篡位自立呢?看起来,一个人的为人还真是猜不透啊,大家想想,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没弄清楚真相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么他们真正的为人处世的品格就没人能够知道了。

【白居易】(772年~846年)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手握一枚玉 无需寻觅桃源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