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记》: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参加中国抗日战的史记
韩国光复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军队,1940年成立于中国重庆。朝鲜义勇队是1938年由朝鲜“民族战线”理事、朝鲜民族革命党总书记金元凤组织成立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后与韩国光复军合并统一。他们积极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在对日本的宣传、情报刺探以及争取国际援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摘译郑靖和《长江日记》中记叙朝鲜义勇队与光复军在中国相关活动的篇章,作为史料,以此纪念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韩国志士。
《长江日记》原名《绿豆花》,出版于1987年2月,是由郑靖和女士口述、韩国未完出版社的编辑记录、整理的自叙传。该书大部分是关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领导的独立运动和在华韩国志士的内容,其中有很多细节是其它文献记录缺失的,因此在研究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及在华展开的独立运动史方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1998年8月,韩国学民社将该书的内容重新出版,书名改为《长江日记》,书中内容除了个别日期等有改动外,其它内容与《绿豆花》的内容完全一致。
作者郑靖和(1900-1991),出生于韩国首尔,1910年与韩末曾任外务督办署理、宫内部特进官的金嘉镇之三子金毅汉结婚。1919年三一运动爆发后,与公公和丈夫一起来到上海,参加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领导的独立运动,一直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员回国为止。其间她曾多次潜入日本殖民统治下的韩国国内,为独立运动筹募资金。郑靖和女士是韩国著名的独立运动家,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华展开的独立运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韩国临时政府成员及家属在嘉兴避难时的照片,后排左起第三开始为金毅汉、李东宁、朴赞翊、金九、严恒燮、褚凤章,前排左起第二为作者郑靖和女士及其子。
朝鲜义勇队与光复军
1941年12月9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终于对日本宣战。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美国与英国即向日本宣战。第二天,临时政府也对日本宣战。
12月末,韩民族在美联合会会长金乎表示,将组织居住在加利福尼亚的同胞们为战争捐款。在正式承认临时政府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的中国政府也从12月末开始对临时政府进行正式的财政援助。
中方从一个月前就已经有了这种积极援助的迹象。但是这对临时政府却并不是完全有利的。临时政府接受了中国军事委员会提出的韩国光复军九项行动准绳。即,作为中方援助光复军的条件,临时政府需将光复军的作战指挥权交予中国军事委员会。
总之,临时政府自对日宣战之时起便与日本处于敌对关系,日本实际上成为我们的战争对象。但是,日军仍在胜利的道路上持续前进,日本在珍珠港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沉重打击,又给驻屯在东南亚的英国海军以致命打击,更是以迅猛之势将香港收入囊中。
虽然希望在中国的我国青年们都能扛起枪来投入到与日军的战斗中,但是却没有可以组织战斗部队的人力资源。在日军占领区虽也生活着相当多我们的同胞,但是他们中几乎没有人响应光复军的招募。此外,我们的活动没能影响到满洲地区(译者注:指中国东北),光复军的第一、第二、第五支队与指挥部上了年纪的人合到一起也才不到200人。
此时,日军中已有韩国人士兵,在这些人身上看不到所谓的民族意识。在日本以所谓学生志愿兵的名目将大学和专科学校的学生们强征入伍之后,光复军才有机会输入新鲜血液。前文曾提过,朝鲜民族战线在光复军之前成立了朝鲜义勇队,其中的大多数人去了延安。
朝鲜义勇队是民族革命党的主干力量,最初于1938年在汉口南边的岳阳县成立。当时汉口已经处于危急状态,朝鲜义勇队作为守卫武汉的战斗部队而成立。民族革命党领袖若山(金元凤)是中国士官学校(译者注:指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毕业生,跟中国军队中的很多人都有交情,应该能很容易地与他们接触。
朝鲜义勇队成立时大概有140人,分为两个区队,被派至中央军第31集团军92军21师,第121连队和第122连队各一个区队。第一区队主要由义烈团和民族革命党的青年们组成,朴孝三任区队长。第二区队主要由朝鲜民族前卫同盟的成员组成,李义兴任区队长。后来前卫同盟的干部与第二区队的大部分人几乎都去了延安。
海公申翼熙也是这个团体的一员,之后去了重庆,独自挂着前卫同盟的牌子过了很久。
之后,朝鲜义勇队第一区队的指挥部迁移到了河南洛阳,第二区队去了湖北一个叫老河口的地方。
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遇到了同一个问题即人员不足的问题。光复军在第五支队(队长为罗月焕)之外设了三个征募分处,但是招募工作没有什么进展。
朝鲜义勇队的情况也是这样。在老河口的第2区队也因此迁移到洛阳,计划去多少有我们侨民居住的河北省和山西省,或者向内蒙古的绥远城(译者注:当时绥远是一个省,省城为归绥市。)前进。当时绥远城是满洲出身的马占山将军统率的东北挺进军的司令部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