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之桥中阿贝尔真人的真实下场 《间谍之桥》背后的真实历史
电影《间谍之桥》近日于欧美上映,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再次用自己“创造史诗”的电影镜头,唤醒了人们对冷战时期“U2事件”的回忆。电影真实改编自冷战期间的一次秘密谈判,讲述了一名名见不经传的律师代表美国政府同苏联斡旋,最终促使美苏于1962年互换间谍的故事。影片虽然是以真实历史为基础,但是一些人物仍然并非历史中真实的模样。
1960年5月1日,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服务的鲍尔斯驾驶U2高空侦察机从巴基斯坦白沙瓦起飞,进入苏联领空从事间谍活动,结果被苏联击落,鲍尔斯被抓获。由于他在跳伞时未按规定销毁间谍证据,苏联当局拒绝将他释放遣返。1962年2月10日,在一番幕后讨价还价后,鲍尔斯出现在以交换间谍着称的“间谍之桥”——柏林格林尼克桥上,苏联人用他和被东德当局扣押、指控为美国间谍的美国学生普赖尔,交换回苏联王牌间谍阿贝尔。
在斯皮尔伯格今年推出的电影《间谍之桥》中,名不见经传、“几乎无人知道他”的小律师多诺万是这次间谍交换得以成功的真正的看不见的“桥梁”:正是他不避嫌疑、不辞辛劳地在美国法庭奔走,才保住阿贝尔的性命;也正是他不怕危险在“铁幕”两边进行一系列秘密活动,这次牵扯三方(美国、苏联、东德)的复杂间谍交换,才得以在冷战情绪最激烈的上世纪60年代实现。但电影终究还是电影,尽管“U2事件”是真的,但电影《间谍之桥》中所叙述的却仍然是一个文学故事,尤其是故事中的“新美国英雄”多诺万,也并非历史中真实的模样。
多诺万在“间谍之桥”真实事件中第一次登场亮相时,可不是电影里所竭力渲染的“无名小辈”,恰相反,他当时已是了不起的名人,知名度在案发前比鲍尔斯和阿贝尔要大得多。这位1916年出生的职业律师早在1942年就成为美国科学研究和发展办公室法律总顾问助理,次年出任美国战略情报局的法律总顾问,1945年针对纳粹战犯的纽伦堡大审判,他担任美国指派的大法官杰克逊的助理。
让多诺万扬名天下的是成为号称“千面人”的苏联王牌间谍阿贝尔的辩护律师。阿贝尔真名费舍尔,1957年因同事哈伊哈南的叛逃指控,被美国联邦调查局人赃并获,但阿贝尔态度强硬,只承认假冒身份、非法入境居留。在当时的冷战氛围中,大多数律师对这起案件避之唯恐不及,在这种情况下有丰富律师经验和应对冷战政治审判背景的多诺万,成为合适的人选。由于人证物证俱在,辩护十分艰难,多诺万坚持不懈一路上诉,避免阿贝尔被判处死刑,最终成功“翻盘”。在他的努力下,阿贝尔最终在1957年11月15日被处30年徒刑和3000美元罚金,送进了佐治亚州亚特兰大联邦监狱。
1962年U2事件发生后,曾长期为美国情报机构工作、有法律专业履历,并曾在阿贝尔案件中明白指出“留下阿贝尔可以用于间谍交换”的多诺万被CIA选中,和CIA官员米斯科维斯基一起担负和苏联讨价还价的重任。在谈判中“阿贝尔砝码”果然起了关键作用,苏联人最终同意用在他们看来已无大价值的鲍尔斯,换回了屡立奇功的王牌间谍阿贝尔,还搭配了个“添头”普赖尔。
很显然,出现在U2事件中的多诺万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而是由CIA亲自挑选、心目中最适合担任交涉工作的人。当然,他在苏联的使命很艰难、很辛苦,也很重要,却并没有什么危险性——作为官方谈判代表,他和米斯科维斯基唯一的风险不过是“买卖不成仁义在”而已。
真正冒着风险来回奔走,且的确此前此后都不为人所熟知的律师,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此人并非美国人多诺万,而是东德律师沃格尔,正是后者的往来奔走“搭桥”,才撮合成了这次着名的间谍交换。
阿贝尔回国后转而从事行政工作,却因不适应新生活始终郁郁寡欢,于1971年11月15日死于肺癌,生前曾担任苏联间谍片“死亡季节”的总顾问,有趣的是那部影片也是以“间谍之桥”为重要场景展开的。
至于多诺万,因为此事的成功他于同年被委托前往古巴,交涉用价值5300万美元的私人经济援助换取“猪湾事件”中被俘的1113名美国雇佣军,但这项交易因过早曝光而功亏一篑,尽管他的努力得到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高度评价。1970年1月19日,多诺万因心脏病死于纽约,6年后他的形象出现在电视电影《鲍尔斯》上,从电影名可知他只是个配角。
影评 | 《间谍之桥》背后的真实历史:这个律师扭转了历史
奥斯卡金像奖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此次在《间谍之桥》中,重拾他的拿手好戏:美国历史。只不过,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如林肯般的国民英雄,而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纽约律师:詹姆斯.多诺万。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间谍之桥》讲述的是冷战时期,一位来自纽约布朗克斯的律师詹姆斯.多诺万,因被指派去为被指控为苏联间谍的鲁道夫·阿贝尔担任辩护律师,而身陷两难的局面。
《间谍之桥》里的主要人物几乎都能在现实生活找到原型。而詹姆斯.多诺万,由于其出色的谈判技巧,后来还在1962年主导了猪湾事件的谈判,从古巴时任领导人卡斯特罗手中领回来1113名被俘的美国士兵。
这是一部不同一般的间谍片。传统的间谍片的重要元素,包括敌对双方尔虞我诈、你来我往、火爆枪战,还有美人计等等,这些当然都是很吸引眼球的。而这些所有的传统元素,在这部《间谍之桥》当中一点都没有,但是这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却会让观众从头到尾看得十分入戏,当然这是有大导演的功力在其中。
这部电影完全是取材于真实的事件。特别是影片中的那位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上校。阿贝尔上校被为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之一。他以画家为身份,在纽约潜伏多年,为苏联窃取了大量的情报。而在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就是这位阿贝尔上校被捕之后,他完全不承认自己的间谍身份,他既没有背叛自己的祖国,也没有背叛自己的组织。但是尽管如此,因为证据确凿,所以他是被判刑了。
而多诺万律师,其实是从事保险业的律师。但是他出于对美国宪法和美国法制公平公正的信念,他还是为这位他并不喜欢的苏联间谍辩护。因为是苏联间谍,为苏联服务,是美国的敌人,但是他还是为敌人辩护了。也因此建立起了两人之间的情谊。
在影片里,汤姆.汉克斯演绎的多诺万律师,以及由马克.里朗斯出演的苏联间谍阿贝尔上校,都演得非常成功。
在冷战期间发生的另一起真实事件,就是驾驶U2飞机的美国空军飞行员,他在第一次执行任务时就在进入苏联上空以后被苏联的导弹击中了,他本人跳伞逃生。在他们训练时就有很严格的要求,就是一旦被俘,必须要自杀。但是他违背了训练时的要求,他没有自杀,他被俘了。而且他把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美国对苏联高空侦查的细节和盘托出,全部都交代了。
苏联间谍被美国俘虏后,他没有背叛自己的祖国,没有背叛自己的组织,但是这位美国飞行员在被苏联俘虏了之后,他交代了一切。但是尽管如此,经过了这位律师多诺万的安排,因为双方都不能承认是自己入侵了对方,所以必须要通过一位中间人,而且是和官方没有直接关系的中间人,就是这位律师完成了这样一个交易。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的是斯皮尔伯格这位导演的功力。他实际上拍的还是美国的主旋律电影,他实际上宣传的是美国的爱国主义。但是这种爱国主义不是狂热的爱国主义,比如说对对手的尊重。
当我们看到那位形象并不讨好的苏联上校,不能不感受到他作为间谍大师的能力。另一方面,影片的主角,这位来自纽约布朗克斯的律师,他本人本来对于冷战的双方,对于国际政治,对于美苏之间尔虞我诈的间谍战并不了解,他也没有多大兴趣,但是作为一个律师,也出于对美国法律和美国法制信念,他为这位苏联间谍辩护,而且在最后交换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一个美国大学生被东德俘虏了。而东德方面也试图用这个大学生来和美国谈判。
从这里可以看出,斯皮尔伯格是用汤姆.汉克斯所扮演的这位美国律师来体现美国主流的价值观念,但是这一切他做得十分巧妙,因为这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真实的事件用艺术的手段表现出来了,所以其有一定的影响,也能让人受到启发,我想重点就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