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曾国藩的湘军为什么这么能打,先看看人家工资卡里的工资
毫不夸张的说,大清后几十年的江山,是曾国藩带领着他的兄弟和乡党们,领着一帮湘人,在大清风雨飘摇的时节,以异军突起的方式脱颖而出,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克星,帮助爱新觉罗氏搞定了洪秀全等人。
看着战后湘军将领又是领赏又是封爵,又是吃肉又是喝汤,满清那帮八旗子弟口里心头都不服,凭什么?一群乌合之众,一群没编制的临时工,不过运气好罢了。
话又说回来,老曾带的湘军为什么这么能打呢?
是湘人本来就英雄无敌,还是老曾天生将才会带兵。
其实都不是,老曾弃文从武,也是逼于无奈,实属骑着毛驴看唱本-走着瞧。刚开始也打了不少窝囊仗,小编脑子里还满是幼时小人书里老曾频频被逼得要跳江自尽的影像。
湘军猛勇的原因很多,但小编今天只简单的讲一个。
你得去看一下人家湘军工资卡上的工资。
按理说曾国藩组建湘军,没编制没经费,主要经费来源只有二方面,一是卖官,二是在各通商码头设卡收保护费。按道理应该是吃完上顿没下顿,士兵待遇应该很差。
可是相反,曾国藩不但搞到了银子,而且让湘军的将兵工资待遇远超那帮在绿营吃皇粮的国家公务员。
在湘营里,老曾给一名普通士兵开出的工资是月薪6两银子。
而在八旗绿营里,一名普通士兵每个月能拿多少?2两银子。
老曾手头的这帮临时工拿的是国家公务员们的三倍。
而且老曾部队的工资管理十分严格,基本不会出现将官克扣兵勇工资的事(因对将官也实行了高薪养廉),而在绿营,这种事经常发生。
所以在湘军当差和在绿营当差,可以说一个在西游一个在红楼,天壤之别。
而到了中层干部(营官,手头管五百人)这个级别,老曾一个月给他的中层干部开出的是月薪50两银子,再加房补车补五险一金杂七杂八的,一个月能拿200两银子。
一年能拿2400两白花银。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大清一个七品知县的年薪也就是1200两,2400两年薪,这需要一个五品知府才能拿到的数,而大清武官的收入通常远低文官,一个提督(一品武将)一年能拿多少年薪呢?2000两
就是说一品提督拿的工资卡里的进帐还不如湘军里的一个营官。
有钱能使磨推鬼,你说湘军的众将士能不在战场拼命吗?
这也是为什么曾国藩一介书生,却能临危受命在战场上立一番功业的原因,因为他带兵打仗不为钱,甚至倒贴钱,对自己和族人,老曾是出名的抠和省,一个一品大员家的老宅,兄弟们修了几年花了五千两,老曾得知后痛不欲生不说,还将兄弟们骂得狗血淋头,说兄弟们败家子不成器,反反复复叨唠了好几年。
但对于部属,老曾却不吝啬,倾其所能。
因为他知道,他掏出去的是银子,换人家的是命。
曾国藩湘军编制,营、哨、队各有多少人?
当太平天国的势力逐渐崛起,清朝江山日益动摇。原本在家守孝的曾国藩,对于局势的变化,并非完全不知。但他并没有愤然离家报国。相反,当咸丰皇帝多次下旨令他组建团练,曾国藩都拒绝了。
直到好友郭嵩焘的亲自到访,才令曾国藩改变主意。组建地方团练,并非从曾国藩开始。乾隆、嘉庆年间,为应付叛乱,都曾借用地方团练的力量。太平天国兴起初期,罗泽南就曾组建湘勇与太平天国交战。
曾国藩虽然多次拒绝了咸丰皇帝的旨意,但对于练兵,他一直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咸丰年间,过去被朝廷仰仗的绿营、八旗,都已衰败无能,不堪再战。它们的风气极差,平素忽视训练,临到战时,才匆忙披甲上阵。
遇到险情时,只会退缩。弓马射箭的本事,早已丢得一干二净。武器盔甲也有各样的问题。绿营、八旗的糟糕情况,都让曾国藩对自己的练兵方式,更为执着。
在他看来,组建军队应该先招募将领,再招募士兵。对于将领、幕僚的人选,曾国藩侧重文人。但也并非全是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儒生,还有许多都是对西方文化有很深了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如李善兰,如数学极有研究,在这一领域有一定建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
徐寿,翻译了大量介绍西方科技的书籍和刊物,又创建了一所中国近代第一所教授科技的学校——格致书院。
容闳,中国最早留学美国的人,曾获得耶鲁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这种融贯中西的人才,在曾国藩的人才中,并不少见。
找到将领后,就要确立军队的编制。如果说将领是大脑,编制就是骨架。曾国藩确立的湘军编制,以营制为基础。每个营五百人,设立营官。
曾国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组建起一支由十三营兵力,六千五百人的陆军,十营五千人的水军。
这支军队凝聚了曾国藩多年练兵思考的心血,也是湘军后来成名的基础。在营制以下,又有哨,设立哨官。睄的编制是八十人,一个营有四哨。
这么算起来,只有320人,跟每个营五百人,有了出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每个营官,有一部分亲兵,可以直接管辖。这部分军队是在四哨以外的。
而在哨以下的编制,就是队。每个队设立什长,一共有十人。这是一个标准配置。对于发放补给,以及战后统计伤亡人数,有很大帮助。
李鸿章组建湘军时,一开始也是以湘军的这个编制为基础,后来才引入外国军队的编制、武器和训练办法。
编制确立后,自然是对士兵的筛选。曾国藩对士兵,也有很严格的选拔。他只选择那些忠勇的山民,而不是夸夸其谈的街头无赖。湘军的士兵也是由将帅亲自招募的,以同乡亲族作为连接的纽带。
将官士兵之间,更有感情。湘军中以忠孝铸造军队的风气。跟当时其他军队相比,有很大不同。
但是,他们只效忠曾国藩一人,对兵部的调令,并不是完全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湘军更接近于曾国藩的私家军。湘军使用的这套编制,确实让军队有更强的凝聚力,指挥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湘军因曾国藩而创,曾国藩靠湘军而立。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才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国藩湘军为何能打败太平天国?除了湖南人蛮,这个原因更重要
曾国藩是同治中兴的四大名臣之一,他的崛起对清朝末年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波澜壮阔,经历了很多大事,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在他的手里化为灰烬,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为当时之中国试制船舰,同时在他的撮合下,清廷还派出了大量留学生出国,林林总总,的确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在现在的人看来,曾国藩除了修养高深,最让人敬佩的大概就是他一手创办、并以儒者身份率领湘军成功地剿灭了太平天国。清朝末年,原本满人赖以起家的八旗子弟日益腐化,竟然沦落为只好赏花玩鸟的闲散之人,与之相同,顺治时期建立起来的常备军绿营兵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在当时人看来,这两支部队打仗不行,扰民却十分在行,亦官亦匪。
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把明朝戚继光的戚家军当作榜样,不过,不同之处是他把儒学看成军队的灵魂,伦理纲常、仁礼忠信是他的部下每天都要学习的内容,德之高低是选择湘军将领的重要标准,而招募兵勇则一定要有乡邻担保,所以大多是同学、师生或亲友,这样就保证湘勇的纯洁性和稳定性。
1862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所部一路杀到南京城下的雨花台,并逐步占领了这块阵地,对南京形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从苏州率领号称六十万的大军,还携带了大量洋枪洋炮前来进攻不到两万人马的曾营。一个志在必得,一个死不肯退,于是一场恶战不可避免,而结果却是李秀成围了46天,用尽了诸如掘隧道、大炮轰、肉搏战,最终还是没能打垮这是孤军深入的湘军,只得黯然撤围。后来,也正是曾国藩的湘军率先攻破了太平天国盘踞了十余年的南京城,彻底荡平了太平军。
其实,除了儒学治军、效仿戚继光,曾国藩的湘军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法宝,那就是兵饷十分丰厚。作为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本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兵饷物质上“挥金如土”,其他将领率部下,虽说没有这么土豪,但毕竟也差不了多少。据计算,单个湘勇每月的兵饷不仅超出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甚至还超过了八旗兵,而且口粮方面也是尽量给足。在当时,当上湘勇不仅能糊口,甚至还能养家,所以曾国藩每次去招募士兵,都能得到大量生力军。
不过,高薪养兵也造成了一些困境,那就是后期兵饷负担越来越重,而朝廷却很少能及时拨饷,或者说故意以此作为控制湘军的把柄,曾国藩虽然能设路卡收取工商业厘金,劝捐筹款等,但毕竟消耗太大,一旦出现兵饷不继,就很容易出现哗变,比如在围攻南京最关键的时候,就有士兵为了兵饷而哗变闹事。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曾国藩的湘军成也兵饷,败也兵饷。文章观点参考的书籍有《战天京 晚清军政传信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