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83000人遇难 飞机真是最安全交通工具?
就在昨天(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一架波音737MAX-8客机在飞往肯尼亚途中坠毁,机上共有149名乘客和8名机组成员,157人无一生还。
据了解,失事飞机上共有8名中国同胞,且多数是正值青春年华的80、90后。
事故发生后,无数质疑的声音指向波音公司。
因为就在五个月前,印尼狮航驾驶的该公司同一型号的飞机也在印尼上空发生空难,机上189名乘客全部遇难。也是去年最严重的一起空难。
同样型号,甚至可能是同样的事故原因。
虽然失事飞机的黑匣子还没有找到,但埃航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却提到,该航班的加拿大籍欧洲飞行员已经具有超过8000小时的飞行经验,而此次失事飞机的机龄却还不到5个月。
同时,去年11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也曾针对事故中暴露出来的737 MAX机型暴露出的问题,颁发了紧急适航指令AD2018-23-51,要求波音737-8/9(MAX)机型的运营人/所有人在收到适航指令的3天内,修订飞机飞行手册(AFM)的指定内容,以在运行程序和机型限制方面给予机组人员明确的指导。
波音公司此前也曾向所有运营波音737 MAX飞机的航空公司发布安全公告,称传感器可能存在问题,导致飞机自行大角度俯冲并坠落。
可问题就在这,该公司明明知道该型号飞机存于安全问题,甚至连安全公告都发了,却没积极召回,这不禁让人质疑,当中是否有人祸?
要知道,此类机型仅仅交付中国航司的数量就已超60架!全球更是高达350架!
事故发生后,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航司已经接到民航总局的通知,要求737MAX暂停运行。
可逝者已逝,这是怎么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在此,希望真相能够水落石出,也希望遇难者家属节哀。
由于这次事件的严重性,部分的矛头也指向了这次坠毁的航空器的安全性,很多网友不禁质疑:现在的飞机,真的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从数据来看,自1964年有记录数据以来,全球已经累计发生致命空难3205起,死亡人数已高达83004人。
仅2018年,全球就共发生致命空难15起,导致556人不幸丧生。
长期以来,各国民航均宣称飞机是目前全世界最安全的交通方式,而他们给出的理由则通常是“飞机的事故率在所有的交通方式中最低”。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从数据的角度讲,飞机似乎能担得起“最安全的旅行交通工具”的称号,因为其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远低于汽车、火车、轮船等。
这么说吧,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天坐一次飞机,按照概率,需要3223年才能遇上一次空难事故。
事实上,这也符合平常人的认知习惯,因为空难事故在新闻中并不常见,而马路上的交通肇事等交通事故则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
举个更形象的例子来说,在任何给定年份,一个人死于闪电袭击的概率为190万分之一,而死于空难的概率,仅有300万分之一。
这样说来,一个人死于闪电袭击的概率甚至高于他死于空难的概率。
除事故率之外,还经常被拿来支撑飞机出行安全的数据就是单位里程的死亡率,也就是按照出行里程计算的死亡率。
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显示,每十亿千米的出行距离,飞机的死亡率仅有0.05,相比之下,轿车的死亡率达到了3.1,是飞机的三倍。
图源:维基百科
以上的数据,似乎都已证实了“飞机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的观点。
但是,凡事也应该多角度地思考。
虽然飞机的事故率确实要比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要低不少,但是这样的比较却恰恰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点:那就是飞机失事常在瞬间,再加上如果飞机在高空失事,除非能顺利迫降,否则一旦坠毁往往同时引发爆炸,旅客生还几率极小。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空难的后果又是最严重的,死亡率极高的!
至于说“按照出行里程计算的死亡率来比较,飞机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这样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就是有点不讲理。
要知道从行驶的距离和死亡人数的关系而言,乘飞机旅行确实是最安全的旅行方式。
可要是按照死亡人数和单次旅行时间的关系来看,火车与飞机一样安全,而乘汽车旅行的危险几率只是飞机的四倍;
但如果从死亡人数和旅行次数的关系来看,汽车要比飞机安全三倍,火车要比飞机安全六倍!
(这个统计就更直观了,因为大多数人一生不会坐多少次飞机,但却几乎每天都在坐车!)
图源:维基百科
谁都知道飞机飞行速度快,一小时就能飞行近千公里,所以按照里程来计算安全性,飞机可谓是占尽了便宜,这种方法从某种角度看来多少有点“耍流氓”了。
其实总的来说,每种交通工具的特点都是不一样,如果仅仅在某一种维度比较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没错,飞机确实是一种不轻易发生事故的交通工具,但一旦出事便是接近100%的死亡率,我想这么一说大家心里就都有答案了。
一刀观点:
有过统计学基本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事实上,任何一个基于统计数字而得出的结论,都会受统计的角度、口径等方式所影响而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某个交通工具是否安全的研究,对于我们普通来说,更多是参考的价值大于其他。
然而,统计数字都是冷冰冰的,而所带来的教训,却是惨痛的。
对我们作为乘客的一般人来说,也许各位都有抱怨过安检的时间太长,耗费太多人力物力,也有人抱怨过火车、公共汽车携带的行李太多限制。
但我相信,基于安全的理由,这些成本都是必须的。
我们不可能因为某个交通工具会发生意外就不去使用,那是因噎废食。
而对交通工具的安全性的统计与反思,是促使从厂商、机师、空乘人员乃至乘客提高对安全关注度的重要方式。
有了这些思考和理解,我们以后出门,才会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