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爱吃鱼?其实他们几乎没有味觉
研究人员发现,部分企鹅的味觉感受器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功能。
腾讯科学讯 许多人都把新的味道称为“鲜味”,它通常与肉类蛋白息息相关。事实上这种味觉在食物选择的进化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过去几年里,研究人员们一直在寻找一些失去部分味觉感受器和失去辨别部分味道能力的食肉动物。现在针对企鹅的一项最新研究已经有了类似的发现,而且研究团队认为他们已经揭开了企鹅失去味觉的原因。
味觉的消失事实上要归咎于遗传,如果基因让蛋白质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它们就无法正常识别味道。可以肯定的是,研究团队在部分缺乏味觉感受器的企鹅身上找到了遗传学答案。这些企鹅的味觉感受器基因出现了许多序列颠倒,一系列的随机突变一代代的传递下来,最终导致原始基因完全失效。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需要了解为何企鹅基因出现了这种损伤。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它们的基因处于突变因素的不断攻击之下,而且所有的基因都有混乱的趋势。保持基因序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基因变化太大它就无法正常工作,会导致个体死亡或者不具备进化适应性,
这就意味着,在一种基因功能丧失的情况下,所有的基因在几代内都有着失效的趋势。而在人类进化史上,味觉接受器的保留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人员认为企鹅失去味觉接受器的原因非常简单:在低温下味觉接受器变得非常低效。这意味着当企鹅咬住一条冰冷的鱼时,任何享受新鲜美味的接受器功能都会立即受到食物本身的低温阻碍。因此在数千年的自然进化过程中,许多企鹅物种都不再把能量浪费在一直用不上的味觉接受器上。
相关报道:
据新华网华盛顿2月16日电(林小春):爱吃鱼的企鹅其实并不知道鱼的鲜美。中美两国研究人员16日说,人和许多动物的基本味觉有五种:酸、甜、苦、咸、鲜;但对企鹅而言,食物就只有酸和咸两种味道,因为它们早在2000万年前就已经失去了甜、苦和鲜的基本味觉。
“企鹅通常被视为适应极度严酷环境的成功者,”负责研究的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张建之对新华社记者说,“但就味觉适应而言,它们也有失败之处。”
这项研究当天发表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张建之说,企鹅吃鱼,但居然失去了鲜的味觉,这是最让他吃惊也最感到困惑的发现,目前对此还没有特别好的解释。
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李建文等人曾对阿德利企鹅和帝企鹅进行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它们缺乏一些味觉基因。于是,李建文、张建之及武汉大学教授赵华斌对企鹅基因组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所有企鹅都失去了甜、苦和鲜的味觉基因。
张建之说,大约6000万年前,企鹅从管鼻类海鸟中分离出来;大约2000万年前,企鹅又分化出了现有的各主要品种,企鹅鲜和苦的味觉就是在这期间失去的,而失去甜的味觉还要在这之前。此前曾有研究发现,所有已知鸟类都缺乏甜的味觉基因。
研究人员推测,企鹅失去甜、苦和鲜的味觉,并不是它们对企鹅没有用处,而是可能因为南极的极寒环境。与酸和咸的味觉受体不一样,甜、苦和鲜的味觉受体对温度敏感,一旦太冷就不再工作。也就是说,即便企鹅还有这些味觉受体,似乎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事实上,企鹅舌头的一些特征也显示它的味觉差。首先,企鹅舌头味蕾不发达,反而长满了尖硬的肉刺,说明其舌头的重点功能不是用来品尝味道,而是攫取抓紧食物;其次,企鹅进食都是整个吞下食物,也许它们根本就不太关心食物的味道到底怎么样。
企鹅起源于南极,但后来有些迁移到了温带地区。那么,这些迁移出来的企鹅有可能重新获得甜、苦和鲜的味觉吗?张建之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说:“这些味觉都已在所有企鹅的共同祖先中失去了,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