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国留下的后代现状如何?中国有多少日本孤独?
1945年,日本投降了,但日本人并没有全部离开中国。有些人仍在抵抗,有些人被中国士兵抓住,没有释放。不得不说,日本鬼子真的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家人带到了中国,尤其是日本的关东军。但投降后,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终究是侵略者,被赶回家。
但有些人不能把它带回来,那就是日本孤独,他们不懂自己的身份。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日本人的后代和来中国做生意的日本人的后代。虽然日本鬼子对中国村民非常不友好,但中国仍然抱怨道德,收留了这些日本孩子,这在二战期间是独一无二的。侵略国家抚养侵略者的孩子。
从1937年918事件开始,现在也被公认为从14年抗日时期开始,他们实施了大规模移民计划。近100万日本人来到中国东北,在过去的十年里肯定会有后代。后来,苏联军队攻击了日本关东军。他们到处逃跑。他们不能保护自己,更不用说照顾孩子了。有些日本人直接放弃了,有些人要求中国村民抚养他们。
中国人也心软地接受了他们。虽然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但我们也尽一切可能抚养日本人的孩子。当时,中国也很穷,但收养孩子的养父母也尽一切可能为他们的正义孩子节省一顿饭,让他们上学,可能真的是作为他们自己的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日本孤儿也错过了他们的家乡,一些日本孤儿开始寻找亲戚。知道1972年中日两国为他们去日本寻找亲戚创造了机会,从那时起,日本孤儿去日本寻找亲戚,到21世纪初也组织了30多批日本孤儿寻找亲戚,也有很大一部分发现。
正因为如此,日本的一些人成为了对中国和中国的友好人士。虽然两国有着难以忍受的历史,但他们对中国村民的慷慨感到惊讶。这是日本孤儿的一部分,更多的日本孤儿成为中国的一分钟,自愿留在中国。有普通农民、国家政治官员、技术人员和专业学者。
虽然他们也错过了他们的家乡,但他们仍然对抚养他们的中国更感激。他们也对自己的养父母非常负责,愿意支持自己的生活。日本也有孤儿和古人。他们的养父母死后孝顺了三年。现在互联网上的键盘手也经常使用它“日本遗孤”来骂人,这不但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更是对中国的不敬。
日本孤儿(日本华侨)是指日本军队在1945年从中国大陆撤退和遣返期间遗弃在中国大陆的日本人。1993年后,日本被称为中国归国者、日本人和日本人。
战后流落中国的日本孤儿有多少?
所谓日本孤儿,是指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侵略者在撤退遣返期间遗弃在中国,由中国人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儿。孤儿包括军政人员的子女和工商界的后裔,但最多的是日本开拓团的后裔,总人数超过4000人,分布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90%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如此多的战争孤儿被当时尚未结束战争状态的敌国人民遗弃,被日本侵略者奴役和蹂躏的国家人民收养,这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7月13日,由54名日本遗孤组成“东京日友好会感谢团”在哈尔滨方正县祭拜中国养父母公墓
日本遗孤产生于日本移民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来,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移民侵略政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移民到中国东北,大量日本军政人员、工商人员和武装移民入侵东北。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于1936年提出,要在20年内向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这一移民数字占当时日本农业人口的四分之一和东北预计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事实上,截至1945年,日本在东北移民150万,其中农业移民30万。
1945年8月9日,日本孤。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迅速出兵东北,数十万关东军瞬间瓦解。缺乏军事保护的日本军事、政府、工商和民被迫紧急撤退,集中在沿海地区,乘船回国,导致数百万逃兵。据调查,日本绝大多数遗孤都是开拓团撤退时留下的。特别是分散在吉林和黑龙江的开拓团民,大多是妇女、儿童、老年人和弱者。在紧急撤退中,他们日夜旅行,穿越山川,逃往千里之外的港口城市。有些人饥寒交迫,生病,途中死亡。他们周围的孩子成了孤儿,孤儿流落在荒山、街道和车站码头附近;有些父母把他们送给中国人抚养,以防止他们的孩子死于疾病、饥饿和冻死;有些父母为了逃跑而把不方便携带的婴儿抛弃在路边,让狼撕狗,被中国人带回收养;更有甚者,当时一些死硬的法西斯分子在逃亡中集体屠杀同胞,幸运的孤儿被中国人带回家抚养。
普通人很难想象日本遗孤遭遇的不幸
收养前,有的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有的病缠身,伤痕累累;有的冻饿交加,气息奄奄一息。从档案资料来看,绝大多数战争孤儿在被收养时都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饱受磨难。据长春75岁老人于静回忆,当时长春火车站几乎都是日本人,很多人挤不上火车,只好一路把孩子扔掉。能说汉语的人恳求中国人收养孩子。83岁的项贵臣老人说,等待逃跑的日本人躺在地上,“成年人身上也有长鳞,我们看着是心不舒服,外面那蒿子格上的小坟包,都埋着孩子。”
日本孤儿流落在街上
我国人民施以德不暴易
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使这些本该依偎在父母身边享受家庭幸福的孩子成为孤儿,被遗弃在国外。但是日本孤独是幸运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些遗留在中国土地上的敌国儿童并没有以暴易暴,而是施之以德,以博大的胸怀将他们收留下来。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当时中国人民的处境仍然非常困难,但他们伸出了仁慈的手,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用自己的牛奶和省的食物喂养他们。同时,节衣缩食,千方百计让他们上小学、中学、大学,把他们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成年后,他们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为自己结婚,成家立业。
寻亲、探亲、回国定居
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本遗孤越来越强烈。20世纪50年代初,在协助日本侨民回国期间,少数日本孤儿开始寻亲。20世纪60年代,一些日本人和一些日本民间团体通过中日友谊协会、中国红十字会赴日代表团、华侨等组织和个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寻亲活动。1972年9月,中日友好协商,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为日本遗孤赴日寻亲创造了良好条件。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中日政府经过多次研究协商,决定从1981年起,由两国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分阶段、分批组织在日本寻找亲此后,中日遗孤寻亲活动大规模开展。
到2000年,中日政府组织了31批在华日本遗孤寻亲团,2121名孤儿前往日本寻亲,666人在日本找到亲属,约占总人数的31%。与此同时,已被确认的日本遗孤开始陆续回日定居。
根据日本厚生省提供的信息,1972-1995年,在日本定居的残余孤儿有2171人,配偶和子女有7801人。据中国有关部门统计,日本有3800多名孤儿回日定居。
育孤善举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育孤善举赢得了中日各界人士的赞誉。1983年4月3日,日本外相安倍晋太郎在会见赴日寻亲的日本遗孤时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是一个错误因为这场不幸的战争,你在中国生活了38年。”日本兵库县的一位友好人士说:“我们尊重中国。世界上很少有中国对日本孤儿给予人道主义待遇和友谊。”1984年10月,日本遗孤代表在哈尔滨会见日本厚生省大臣渡部恒三时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翻开中日关系史有一段不幸的经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日本孤儿在侵华战争中遭受了各种磨难,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走投无路。当我们在死亡的边缘挣扎时,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手,把我们年幼的孩子带回家,给我们衣食住行,从死亡的边缘拯救我们。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送我们上学,毕业后安排工作。帮助我们建立家庭,生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日本遗孤留华仍不归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数百名日本孤儿留在中国各地生活和工作。他们包括政府官员、工人和农民、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他们留在中国的原因有几千个,但最根本的是对养育他们的土地和人民的依恋。1986年,日本遗孤和诗人于德水被确认为遗孤,同年9月去日本寻亲。但由于养父母没有赡养费,他们没有申请去日定居。养父母相继去世后,他又守孝了三年,才于1992年去日。在日常生活中,他不能忘记第二故乡,写《思乡》诗:“身在扶桑心在华,萍踪万里到天涯。樱花满目催泪,夜夜梦到老家。”1995年,他回到长春,投资建厂,写诗明志:“不愿名传后世,拼将热血唤和平。世界上有很多灾难,铸剑是犁劝耦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