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评:新德里雾霾遇北京蓝天)
近日,印度首都新德里被浑浊的雾霾笼罩,英国媒体形容其“宛如毒气室”。据美国驻印度大使馆称,新德里空气中的微尘含量是世卫组织规定的标准的19倍。据联合国报道,印度有14个城市污染最严重。许多西方机构还引用了一项更令人震惊的数据,称每年有100多万印度人死于空气污染。
许多印度网民开玩笑说,当政府控制雾霾无效时,他们都提到了中国控制雾霾的效果。近年来,中国首都北京蓝天白云,秋天宜人,与新德里形成鲜明对比。
2013年,中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事件“蓝天保卫战”。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已经遭受了多年的重雾污染。美国大使馆也宣布了这一点PM2.数据往往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很多不满和抱怨。如果有人预测中国的空气污染将在五年后得到有效控制,每个人都会认为他在吹嘘。
人们可以看到空气治理的效果。在雾霾最严重的几年里,就连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因此,中国的发展成就也在舆论领域得到了降低。后来,印度的雾霾越来越严重,而中国的雾霾则逐渐减轻。这种用雾霾否认中国制度的流行论调逐渐枯萎。
显然,雾霾不挑地方,不分政治体制,它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都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但中国和印度的这组案例说明,不同体制对雾霾的治理效果确有很大区别。不可否认,在这场“蓝天保卫战”中国体制体现了明显的优势。
人民所希望,施政所向。中国政府迅速回应了前几年人们要求控制空气污染的呼声,言必信行必果。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中国探索在过去六年的空气污染控制实践中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企业责任、公众参与”中国模式。这是一套超大手笔的组合拳。
反观印度,虽然民怨也很大,政府也相继做出了一些回应,但效果如何大家都看到了。由于体制的原因,印度政府、企业和社会在治理雾霾上很难形成强大合力,不同党派相互扯皮,政客们真正在乎的只是选票。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没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没有雷厉风行的执行力,要想制服雾霾自然很难。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大力控制雾霾,经济保持了6%以上的增长,整体发电量不断增加,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了宝贵的平衡。印度的经济总量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近年来,经济增长率与中国大致持平,能耗远低于中国。它的空气污染如此之大,为世界环境保护提供了另一个案例。
我们这样写并不是为了嘲笑对印度的讽刺。中印两国都是雾霾的受害者,应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中国冲在前面,给印度留下了有价值的参考。今天印度的困境也有助于中国的反思和总结。中印两国都是一面镜子,有很大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