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 在威海发现了沉船遗址
9月3日,9月2日,经过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基本确认了清朝北洋海军的旗舰“定远舰”自2014年以来,北洋甲午沉船系列调查研究的另一个重大成果是沉船遗物的沉灭位置和出水。
“定远舰”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7000吨一级铁甲舰,是清朝委托德国坦特伯雷度(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1885年入选北洋海军后,被列为海军旗舰。1894年,中日甲午黄海战争主动开枪迎敌。其主炮威力和超强的铁甲防护能力在海战中表现良好,曾被誉为“永不沉灭的定远舰”。
在随后的威海卫保卫战中,不幸的是,他被日本鱼雷艇袭击,中弹受损。他被紧急移到刘公岛东村外搁浅。不久,他因战争崩溃主动自爆,以免资敌。战后被日军大肆拆除,武器和舰材作为战利品运往日本。
2019年7月至8月,30多名国内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对威海甲午沉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调查。根据2017年和2018年的水下考古探测和潜水现场探测结果,本次调查采用抽沙暴露的方法了解残余船体的保存情况。
首先,考古队采用多波束、浅层剖面等海测仪器收集遗迹数据,结合文献材料准确锁定 “定远舰”埋地。随后,考古工作选择在遗址上方抽沙,深达1—在3米厚的泥层下,发现并逐渐揭露一段舰体遗迹,收集和提取一些沉船遗物。调查区域可确认为舰体炮台和弹药舱附近的位置,发现并提取了150多件水文物。以前的类似物品“致远舰”“经远舰”还发现了遗址调查。
这是威海湾甲午沉船遗址第一期调查项目出水的一部分“定远舰”的铜铭牌。
沉舰遗物。
沉舰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