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十大宰相是谁:裴度、马周、狄仁杰、岑文本、姚崇、李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王朝。一个王朝是否繁荣、强大、繁荣,除了要有一个好皇帝,还要有一个辅助皇帝的永恒名相。丞相在中国古代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唐朝之所以如此强大,直接关系到唐朝十大名相。那么唐朝十大名相是谁呢?他们都取得了什么伟大的成就?
一,“元和中兴”第一功臣:裴度
唐朝的“元和中兴”没有总理裴度的帮助,总理也帮助了四位皇帝。他真是一位长寿的总理。他在位20多年,为唐朝发掘了许多名人。他真是个好人。
裴度祖基因好,出了许多宰相,他本人先后三次拜相,分别在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任职。晚唐宦官当道,人臣趋奉,元祯等人奔门下求闻达,只裴度敢于打击这些恶势力。在朋友党的斗争中,他没有拉帮结派。为了将领20多年,他推荐了李德裕、韩愈等名人,重用了李光颜、李苏等名将,保护了刘禹锡等诗人。因为抑权宦官,无朋党,所以屡遭排挤,但他威望德业,一直被世界重视,一身系世界安全几十年,时人论将相,都是“推度为首”,就连“四夷君长”,“见唐使,经常问老少用舍”。
中唐某一天,长安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案件。宰相武元衡在朱雀街被刺客乱刀分尸,另一位宰相裴度也险遭意外。裴度沿着通化街西行时,突然被刺客袭击。刺客用剑刺了裴度三次:第一把剑切断了它的靴带,第二把剑切断了它的夹克,第三把剑朝他的头刺的是,他戴着一顶厚厚的毡帽,没有被击中。裴度虽然没有那么多卫士,但有义仆就够了。王义护主急切地看到刺客挥剑追杀,从后面抱住刺客,大声呼救。刺客转身砍断了王毅的手臂,转身追上裴度。就在这时,裴度掉进了沟里,刺客以为得手了,裴度这才侥幸捡一命。
二、布衣宰相:马周
布衣宰相的名字一定要颁给大唐贤相马周。曾经,马相也是个流氓。后来,他得到了正确的介绍,一步一步地提高了自己的初衷,永远不会忘记,为了大唐为了人民。
马周是名相,也是贤相,即便如此,一度也成了流氓,在山东老家混不下去,只好往西跑,于是,愤青变成了奋青。他住在长安的一家酒店,要来一斗八升酒,狠狠地炒作自己。对于这场闹剧,后人不断吹嘘冯梦龙在《余世明言》中,马周甚至要了五斗酒,三斗用来洗胃,二斗用来洗脚。岑文本还画了一幅《马周卓足图》“白鹭飞在西塞山前,桂鱼肥桃花流水”唐代诗人张志和还在画一首诗:“世人尚口,我独尊足。口易兴波,足能涉陆。不倾,千里可逐。劳重赏薄,无言忍辱。酬之以酒,慰尔仆仆。今尔忘忧胜于厌腹。”
马周和常何到底是怎么认识的?后人很难考证,也没那么重要。但《贞观长歌》说是安乐公主介绍的,纯粹是胡说八道。据说,唐太宗一下午请了四次马周,这礼遇比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牛逼多了(事实证明他比诸葛亮贡献更大)。当然,马周也算是知恩图报,从监察御史开始,前后只有十五年,竟然达到了宰相的重位。更令人惊叹的是,马周从第一次见到唐太宗,就再也没有当过地方官,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三、东方福尔摩斯:狄仁杰
狄仁杰的故事仍然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狄仁杰在国外也很有名。狄仁杰不仅是治国宰相,也是优秀的刑狱专家。
狄仁杰这个名字,即使是西方人,也是妇孺皆知的。他被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就像很多外国人通过李小龙了解中国功夫一样,很多人通过狄仁杰了解中国判决。在中国人眼里,他比黑脸包公更人性化,比法学之父宋慈更神奇。从唐高宗到武则天,两朝有100多名宰相,但最受欢迎的一定是狄仁杰。武则天嗜杀成性,宰相杀了一篮子,却对狄仁杰另眼相看。她不仅称狄仁杰为“国老”,而言听计从,被视为股肱之臣。就连宋朝皇帝赵匡胤也表示,武则天后来能被唐朝祭祀,应该是因为没有杀狄仁杰。为什么这么说?答案来自《新唐书》,武则天摧毁了大唐的政权,狄仁杰通过提拔张柬等人最终恢复了李唐的神器。
说到狄仁杰,他真的很传奇。他不仅是一个保护国家的好外表,也是一名刑狱专家。从修建水利到统一战斗,从为人民请命到分担主人的烦恼,他几乎无所不能。在普通人眼里,他不仅聪明明智,而且公正处理案件,直言不讳,敢于提出建议。几年前,一部电视剧专门讲述了狄仁杰如何突破一些奇怪的案件,以及他有多神奇。
事实上,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更神奇。他在大理做得很好。第一年,他处理了无数前任积累的案件,涉及17000多人的生命。这是一个难得的荣誉,他观察了秋毫,遵守了准确的规则,没有不公正的监狱。他被长安人比作戴周。
四、才子宰相:岑文本
岑文本是一位公正能干的官员。他是一位优秀的宰相。他很小就能为父亲在衙门口伸出冤屈。他有很高的辩论能力和天生的演讲人才。
岑文本在《贞观长歌》中就像一个神话人物,但不是编剧的想象。在正史中,岑文本确实是官公正、能干的能臣,无论是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在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团队中,岑文本被人文采用。岑文本14岁时,由于父亲被诬陷,他到衙门伸出冤屈,口若悬河,雄辩滔滔,父亲沉怨昭雪。右仆射封德彝把他介绍到朝廷后,根据唐太宗的活动,他先后写了两篇文章《借田》和《三元颂》。他写得很漂亮,受到了将军李静的赏识。他很快向李世民推荐,晋升为中书舍人,专门负责诏书和军国文件的写作。
事实上,岑文本不仅是一作大师,也是治世能臣。他重视军队建设,居安思危。在皇位继承人选中,上书封晋王李治为王子。当上中书令后,他忧患意识长存,生怕自己不称职,有些失落,损害了朝廷人民的利益。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居功至伟,儿子岑长倩、堂侄岑羲也相继为相,“一门三相”传为美谈。特别是四世玄孙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中国人都知道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叠,胡天八月飞雪。突夜春风来了,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五,“救时宰相”:姚崇
这位宰相是李隆基在马鞍上任命的宰相,也是唐朝迎来的“开元盛世”唯一能与房玄龄宰相功劳相媲美的大功臣。
方玄龄与姚崇非常相似,如擅长国家大政、勘定典章制度、拨乱反正是国家迅速恢复稳定等。姚崇的政绩总结如下:“崇尤长吏道,处决无淹思。三是宰相,常兼兵部,故屯戊斥候,士马储备,都记得。崇常先有司罢冗职,修制度,选百官各有其材,请无广释道,无数移吏。天子责成于下,权属于上。”最后一句很重要,说明中央集权再次加强,这是李隆基当时治国的初衷。
当然,姚崇是个政治强人。虽然在后人看来,他的形象远不如房玄龄完美,因为他得罪了很多同事,更多的是救时宰相。房玄龄谦虚谨慎,一生“不以自己长望人”。姚崇有些自负,最受后人批评的是他对同事的手段。众所周知,姚崇和张说不和。太平公主集团被粉碎后,张说先于姚崇入相,但姚崇却轻易扳倒了这个夙敌。他曾经介绍过魏知古,但很快就看不起魏;刘幽求是当时的首相姚崇“素忌之”,向皇帝报告刘幽求“抑郁散职,有怨言”,刘幽被贬为睦州刺史;官部尚书钟绍京“姚崇不喜欢”,姚崇借刘幽求案,乘机贬钟绍京为果州刺史。也许是因为姚崇的权力太大,李隆基也有些不放心。开元第四年姚崇辞职时,李隆基没有留下来,让他自推荐,姚崇推荐宋静,飘然而去。
六,史上第一谏官:魏征
挑刺皇帝的头,直言不讳的性格也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臣。魏征死后,太宗痛哭,显示出他的重要地位。
魏征这一生,是专门挑别人刺的。首先,他当过道士,后来跟着李密聚众造反。随着瓦岗内讧,大魏政权被王世充推翻。他和李密等四人入关投降李渊,被李建成为东宫的工作人员。魏征多次劝李建成先发制人,,多次劝李建成先发制人。玄武门变更后,李世民不仅没有责怪他,因为他长期以来一直重视自己的勇气和才能,而且还把他当作一个建议者,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治得失。
魏征一生中有200多次提出建议,以直言不讳、敢于提出建议而闻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他警告唐太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历史教训为鉴,努力治理,任贤纳诫,本着“仁义”所有的行为都不被采纳。长孙皇后想给皇帝一个妃子,据说这个女人已经许配陆家了,大家都不敢说,只有魏征冒着生命危险劝皇帝收回诏令。魏征经常犯颜直劝,即使太宗大怒,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太宗皇帝有时也会敬畏他。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鹰,非常自豪。但当他看到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他迅速把鸟藏在怀里。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贞观后期,唐太宗逐渐懒惰,懒于政事,追求奢侈。魏征演奏了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对当时和后人都有重要影响。魏征去世后,太宗痛哭起来,对群臣说:“丈夫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古为镜,能知兴替;以人为镜,能知得失。我经常保护这三镜,以防自己。今魏征逝去,遂亡一镜。”
七,“贞观之治”缔造者:房玄龄
方玄龄的名字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秦府十八学士中是不可或缺的。方玄龄担任宰相20多年,也是唐代贞观治理的直接推动者。功劳一般不大。
不管是“秦府十八学士”,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方玄龄都是榜上有名的。唐朝开国元勋中,他与杜如晦、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并功第一。贞观年间,他协助唐太宗执政20多年。“贞观之治”直接创造者。参与制定规章制度,主持法律法规和法律法规的修订,与魏正同修唐立;调整政府机构,省、中央官员;善于就业,不求取人,不求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觉居功。后人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谋杜断”。
唐太宗是开国君王,为房玄龄三次赋诗,可见他对房玄龄有多依赖。但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带着妻子束手无策,据说贞观年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唐太宗想给他美女,房玄龄反复拒绝接受。长孙皇后召见房玄龄夫人,小之以情,但这娘们不买。太宗皇帝指着一杯毒酒让她喝下去,谁知道她饮而尽,事后才知道是一杯醋,“吃醋”就是这样。但从历代评价来看,方玄龄绝对是历史上第一贤相,更不用说唐朝了,不是第一,没人敢称第一。皮日休是晚唐诗人,早年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踪房玄龄、杜如晦的事业,他曾写过一首诗:“爱房与杜,贫贱共联。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事。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魁然真宰辅美名公卿。”
八、大唐宰相被刺杀:武元衡
好官被刺杀真是令人心痛。宰相元衡是唐宪宗对藩镇最大的靠山,但这位“大唐第一美男子”宰相居然被当街杀害!藩王罪不可原谅!
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坐大,唐宪宗李纯是唯一一位敢拿藩镇开刀的皇帝。宪宗之所以这么强硬,是因为他背后站着武元衡。武元衡是武则天曾侄孙,号称“大唐第一美男子”,是宪宗皇帝股肱之臣。刚当宰相八个多月,李凯势力被他一锅端,江南经济恢复。淮西是武元衡烧的第二把火,这使得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非常恼火,这家伙与李师道、王承宗等人合作,公开与朝廷挑战。这还不算,另一个卑鄙的计划也会实施——派人潜入长安,暗杀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他很清楚,如果这两个人死了,其他朝臣就不会再用兵了。
武元衡的结局非常悲惨,主张削藩惹怒了藩王,以横尸街为代价。元和十年六月三日,天刚蒙蒙,武元衡赶上朝廷,一群人围着靖安坊。黑暗中突然发出一声“灭烛”,然后侍卫的血肉横飞。武元衡还在惊呆,“嗖”一个人必须从树上跳下来,用狼牙棒击中他的大腿,一时痛苦。同时,有几个人越树越剑。他们都有很高的武功。一个人抓住武元衡的马缰,牵着十几步。当他举起蜡烛看到武元衡时,他用一把刀刺死了他,砍掉了他的头。可怜的武元衡坐骑,再也不能背着主人,一直走到大明宫建福门。
理财大师:刘晏
我见过这位宰相,就在《三字经》里,“方七岁的唐刘晏,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神童宰相的理财能力不是闹事,而是经济改革家的派头。
说到唐代宰相,刘晏远不如姚崇、房玄龄等人出名。但是打开《三字经》,你就能找到他:“方七岁的唐刘晏,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7岁选拔7岁“神童”。8岁被唐玄宗提拔,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官员。10岁那年,唐玄宗召集百官在勤政楼看王阿姨表演杂耍,刘晏脱口而出:“楼前百戏竞争新,只有长杆妙入神。谁说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这首诗在唐代很有名,收藏在各种唐诗选本甚至收藏书中,典故“楼前百戏”就这样流传下来。
更重要的是,刘晏也是理财专家。安史之乱后,刘晏在水运、盐政、常平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接管经济大权后,农村一切不合理纳税都陆续免除。对于城市工商业,也实行减税政策。至于做好粮食储备调整,平衡物价,防止谷贵伤民,谷贱伤农,这是他著名的功绩。就像亚当?像斯密一样,刘晏非常重视。“看不见的手”。在盐务活动中,他放弃了官方销售,但在私人和市场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他不赞成业,他不赞成强制性无偿劳动,将就业制度引入国民经济事务,建立劳动力市场,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史学家将他与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期的商鞅、西汉的桑弘羊、宋朝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合称为“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
十、大唐第一传奇宰相:李泌
这位神秘的宰相曾经让我怀疑凡人真的能问神仙,这样的神仙人物真的存在吗?我真的很想知道他长什么样。智慧真的很性感。
唐代有很多名相,一般宰相比较多,但说最传奇的无疑是李泌。说他很传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他和神仙走得最近,从小学佛道,研究易经和老子,学习神仙不死之术,经常谈神异之事。第二,他精通黄老之术,懂得儒家出生之道。第三,他当宰相才两年,直到德宗,但他在肃宗时期开始行使宰相权力。第四,他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四次被排挤出朝廷,四次回到朝廷,一次比一次重用,最终得到了好的结局,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著名的启蒙书《三字经》以李泌为例,启发人们早学:“泌七岁,能赋棋。人称奇的彼颖悟,尔幼学,当效之。”
李泌一生为官,从不虚妄浮华,先后做了很多实事。肃宗时期,他是首席谋臣,史称“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大于鲁连、范蠡云”;代宗即位后,他成为天子之师,劝张延赏改革官治弊端,避免人事局面进一步恶化;到了德宗朝,他第一次成为真正的宰相。德宗向吐蕃贿赂了安西和北庭的二都督府,以便吐蕃出兵帮助镇压朱巴。幸运的是,李泌强烈反对放弃。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泌不仅是一个实干家,千古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