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子十二章是什么?
在古代,有一个传说,只要他成为皇帝,他就会得到12种神秘的自然力量来帮助他成为一个至善至美的明朝国王。后来,代表这12种力量的图案被印在皇帝的衣服上“象其德也”,这些图案是十二章。
什么是十二章纹?
在出土的实物中,明定陵皇帝朱玲钧的龙袍是最早的“十二章纹”的实物。
▲朱玲钧,神宗皇帝
这件“第十二章的西装”出土时,枪服上有丝绸标签,上面写着“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衮服”等字样。由此可见,该服的确切年代是公元1617年。
▲定陵地宫
在这件衣服中,龙纹最为突出,共有十二条龙,分别编织在肩膀和前后襟上。此外,肩部编织日月,背部编织星星和山脉,两袖装饰中国昆虫。宗毅、藻类、火、粉米、富、富等六种装饰分别列在龙的前后两侧,共12条。
明朝洪武十六年明文规定了章服制度,皇帝冕冠“玄衣黄色,十二章,日、月、星、山、龙、华虫六章织在衣服上,宗彝、藻、火、粉米、富六章绣在衣服上”。
这件服装符合明制,是一件难得的珍贵历史文物。服装开棺后氧化迅速,出土时面料呈深驼色,各种图案损坏,但仍能看出其概况。
▲出土后,明定陵十二章纹枪服装
▲博物馆复制的明定陵十二章纹枪服
十二章具体为日、月、星、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十二种图案有不同的含义。
▲十二章图案
宋代聂学义在《三礼图》中结合了《周礼》•春官•司服的说法总结了十二章的含义。以下是定陵博物馆出土的“明神宗克丝十二章纹身”以一比一复原品为例,详细说明十二章纹的含义。
【华虫】
即锦鸡,“取其文理”(文采)象征着王者的文采。
【粉米】
粉米,即白米,取其“养人”(滋养)象征着帝王养人。
【藻】
藻类,取其清洁,象征着帝王的高尚品格。
【黻】
是两个相背的“己”字,取其“背恶向善”(明辨)代表皇帝明辨是非。
【火】
火,取其光明,象征帝王光明磊落。
【宗彝】
宗彝,取其忠孝,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
【山】
山,“取其人所仰”(稳定)代表皇帝的稳定。
【日、月、星】
日、月、星,“取其明也” (照临)代表四方皇权。
【龙】
龙,“取其能变化”(应变)象征着皇帝善于审时度势。
【黼】
即斧头,取其“割断”(果断)象征着皇帝的能力和勇气。
十二章来自天地自然,是对自然物质的审美提炼。赋予皇帝自然物质的美好含义,使皇帝成为天地之间至善至美的化身。
十二章纹的演变
西周产生12种纹饰:
十二章纹最早产于西周时期,尚书·益稷》:“向往古人的形象,日、月、星、山、龙、华虫,作会(画);宗、藻、火、粉米、富、富、彝绣,五色作服。”
这段记录只说明这些服装在周代很流行,并没有说明十二章是周代天子的服装。
东汉时期确立为帝王专属:
从历史资料上可以看出,真正建立的章服制度是在东汉。十二章图案被确立为主要的礼仪图案,显然是在东汉永平年间。
永平二年(公元59年),孝明皇帝制定了详细的祭祀服饰和朝服制度,确定了汉代的服饰礼仪制度。
朝廷规定:“天子、三公、九卿……祭天地明堂,皆……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以下)九章,九卿用华虫(以下)七章。……”(《逗蠛菏·)。也就是说,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可以使用不同数量的章纹。
此后,历代帝王纷纷模仿十二章纹。
隋朝在龙袍上确立了每一条章纹的固定位置:
隋大业元年,十二章纹作为帝王专属纹饰的完全确立。
隋朝的杨帝制定了章服制度,并规定了皇帝的十二章“衮冕”具体位置:“在左右波动的日月各一,然后是星星,山龙九物,各重行十二,……衣质以玄,如山、龙、华虫、火、宗彝等,并织成为五物:裳质以纁,加藻、粉米、黼、黻之四。服装通数,这是九章,兼上三辰(指日、月、星),而备十二也。”
日月两肩,星星在背上,从此“肩挑日月,背负星星”成为历代皇帝冕服的既定风格。至于皇太子、侯伯、子男、孤卿、诸侯,分别是九章、七章、五章、三章(隋书)·礼仪七)。
明代维持了十二章纹的规制:
从明代弘治皇帝服上的十二章可以看出。
▲明弘治皇帝像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身十二章
▲前衣十二章
清代十二章纹状地位下降:
到了清代,十二章逐渐失去了主要地位,演变成了多种装饰图案之一,要仔细观察才能找到它的位置。
▲清乾隆皇帝像 藏在故宫博物院
▲宗彝左腿位置
▲藻类位于右腿
▲左腹位置的福
▲富位于右腹
十二章结束:
十二章最后作为皇帝的正统出现是什么时候?是洪宪元年。袁世凯穿着十二章长袍,终于体验到了帝制。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袁先生胸前的十二章。
▲袁世凯穿着十二章纹枪袍
PS:最后,纠正历史教科书中的谬误。教科书上的图片“袁世凯祭天称帝”,其实上面不是袁世凯。看那人的胸部,没有十二章。
▲打红圈的人胸前没有十二章,不是袁世凯
▲袁世凯由众人护拥天坛圆丘
▲天坛圆丘的袁世凯
▲显然,袁世凯穿着十二章的衣服和周围的人不一样
随着中华帝制的兴衰,十二章图案现在已经沉默了。它来自历史。要想了解它,也需要投身于历史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