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放)“争取个人自由就是争取国家自由;争取个人人格就是争取国家国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隶能建立起来的!”——胡适
如何写胡适真的很麻烦,主要是因为胡适对我们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很熟悉和陌生。熟悉是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真正认识他……
1891年12月17日,胡适出生在上海大东门外。他的祖籍是安徽省吉溪市,是一个典型的官方家庭。他的父亲胡传是晚清的贡生。他曾任台东直隶州知州。他在1895年死于厦门。当时,胡适还不到4岁,他的母亲冯顺弟在23岁时就开始守寡……
胡适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他一生中几乎从不违背母亲,听从母亲的话。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上了9年私立学校。14岁时,胡适来到了新学校——上海梅溪学校读书。以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为偶像,开始初步接触西方思想文化。求学期间,胡适还发表了白话小说《真如岛》。在上海滩引起轰动。胡适于1906年考入中国公立学校,两年后又转入中国新公立学校,年轻兼任英语教师。
虽然胡适表面上一点也不疯狂,但他实际上对自己的才华和才华相当自负。从他的笔名天风和藏晖中可以看出一点……
胡适考入1910年7月“庚子赔款”第二阶段,官费生赴美留学,先读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再读文科。
1915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实用主义哲学鼻祖杜威,一生服从。
1917年夏天,25岁的胡适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力倡导民主和自由,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人物……
1927年3月,胡适将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的进化史》交给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从那时起,它失控了。据学者袁同礼介绍,胡适一生获得国内外博士学位和名誉博士学位36个,在中国获得冠军。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上映的《末代皇帝》中,前往紫禁城拜访溥仪的胡适实际上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腐败者。当时,胡适刚到30岁,优雅、温柔、优雅,但在中国早已出名……
陈独秀(左)和胡适(右)
胡适致力于用白话文代替流行了2000多年的文言文。他也是第一位倡导用白话文写作、用白话文创作新诗的作家。前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胡适生,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长。它在思想史、文学、哲学、历史、考证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他对西方哲学的熟悉程度似乎是一个欧洲人,而英语写作的优秀程度与大多数美国教授没有什么不同……”像这样的人物,才华不值得怀疑,我们只能仰望山。而且我儿时就知道胡适曾获得过一大堆博士头衔,就认为他一定渊博得无与伦比。但问题似乎没那么简单……
早在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时,他就受到了质疑。当时,胡适在北京大学开设了中国哲学史课程,由于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不同,引起了学生们的质疑。有人认为胡适的知识远不如国学大师陈汉章。如何在北大教书?滚蛋要卷盖。然而,一些学生认为,虽然胡适的书没有陈汉章多,但他们的教学方法相对新颖和西化,应该在北京大学占有一席之地。当时傅斯年也是北大学生,家学渊源,天赋超群。“国学小专家”之称。当时,朱鹏仙教授是北京大学教授的《文心雕龙》,也是张太炎先生的弟子。从一代人的角度来看,他仍然是傅斯年的师叔。然而,年轻轻浮的傅斯年却不在乎这些。他拿到了朱教授的《文心雕龙》讲义全稿,一夜之间看完了,并向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挑出了30多个严重错误。蔡元培一看,傅斯年头头是道,就重新调整了这门课的老师。傅斯年不是哲学系的学生。他去听胡适的课。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不怀好意”是的,胡适的教席肯定不会保证。但没想到傅斯年课后很满意,他对想赶跑胡适的学生说:“虽然这本人书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路是对的。不能闹。”从此,傅斯年成了胡适在北大的挡箭牌,使得年纪轻轻的胡适在北大站稳了脚跟……
傅斯年(左)与胡适(中)
虽然傅斯年买了胡适的账,但他的老师和老师根本不买胡适的账。傅斯年的老师黄侃是世界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一个目空万物的人“主”。黄侃和胡适曾是北京大学的同事,黄侃是文言文“死忠”,胡适是白话文“旗手”,黄侃对胡适的厌恶总是溢于言表,他在课堂上说:“假如胡适的妻子死了,有人用白话文给他发电报,一定要这么说:‘你妻子死了,赶快回来!’多达11个字,文言文只有11个字,‘妻丧速归’光电报费可节省四个子2/3。”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纲要》只有上部没有下册。黄侃以后在中山大学课堂上开玩笑说胡适是作监。学生们感到困惑,黄侃笑了:“太监也是监者。太监,下部没有。”……
黄侃完全否认了胡适,尤其是他讨厌胡适大力推广普通话,甚至不喜欢胡适的名字。有一次,他对胡适说:“如果你真的推广白话文,你的名字不应该叫胡适,而应该叫胡适‘往哪里去’才对。”……
黄侃对胡适成见日深,后来发展到了面对面破口大骂的程度。在一次宴会上,名人文士雅集,胡适谈起了他最喜欢的墨子。而黄侃听了气不打一处:“现在说墨子的都是混帐王八蛋!”胡适大方,没有黄侃的一般知识。但黄侃以为胡适示弱,居然指名道姓:“是胡适之的尊翁,也是混帐王八蛋。”胡适看到骂到自己先父头上,忍无可忍,指着黄侃的鼻子大骂。而黄侃则嬉皮笑脸:“我跟你开玩笑。墨子整天谈论爱情,所以墨子一定没有父亲。而且你父亲在你心中神圣不可侵犯,那你就不配谈你怎么崇拜墨子了。”黄侃的话音一落,去宴会的名人都笑了……
黄侃
黄侃的老师张太炎是一代学术狂人。就连学术领袖康有为和梁启超也只是他眼中的一道菜。他对前来拜访他的后生说:“没必要谈康、梁、康;梁,后来变节了。他的佛教还不错,但改节了吗?……”后生又问章太炎:“先生怎么看胡适?”张太炎笑了:“胡适之也配谈哲学吗?康、梁多少有些‘根’。胡适之,他连‘根’都没有。”与学生黄侃相比“着作监”妙讽几乎如出一撤……
但胡适一直尊重太炎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的自序中,言之凿凿地写道:“我做这部书……对于近人,我最感谢张太炎先生……”胡适在书中多次提到太炎先生。
自出道以来,胡适的知识和才华一直受到批评。而在20世纪50年代,它在大陆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比赛“胡适的思想批判”。胡适自愿留在大陆的小儿子胡思杜不仅鞭挞了他的父亲,还有一大批著名学者和专家加入了批评胡适的团队。
章太炎
1954年,魏晋南北朝史权威周一良发表了《批评胡适反动的历史观》和《西洋》“汉学”对胡适的治学方法和水平提出了全面质疑。而1955年,着名历史学家赵俪生在《文史哲》杂志上发表《批判胡适反动的考据方法和校勘方法》一文,文章开头一句便是:“胡适的知识是浅薄的,胡适的知识方法是错误的”……
虽然改革开放后,周一良和赵丽生写了一篇文章来表达他们的忏悔,但他们不同于所谓的学者和专家,他们以严谨的学术和高尚的正直而闻名,他们可以写这样的文章很可能对胡适的知识和才有一些看法。
历史学家唐德刚博士在《胡适杂忆》一书中明确指出:“胡适之的破书真的不值几篇文章。所以,如果我们把胡适当成一个简单的学者,他就一无是处。即使是作为《水经注》的专家,他也当之有愧。这就是国内外“专家”——不论“白专”或“红专”——低估他的原因。”
中国人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容易走极端,说一个人好到完美无瑕,说一个人差到一无是处。年轻时听说胡适是站在神坛上的学者,学富五车,渊博如海。然而,随着各方面研究的深入,胡适似乎又被赶出了祭坛。任何人似乎都比胡适知识渊博,站得比胡适高,看得远。我个人认为,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可以根据你的好恶来评价一个学术水平。但如果你是专业人士,在评论一个人之前,你应该衡量你自己的水平和你评论的人的水平。而且千万不要的长处比人短。虽然上面评价胡适的人物都是大家,但似乎都失去了偏见……
如果胡适真的像有人说的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果你没有天赋,或者你没有天赋,那么很多事情似乎不容易解释……
1938年9月,胡适即将成为中国驻美大使的消息传到日本。朝野非常震惊,压力很大。日本主流媒体建议,政府应该派三个人担任日本驻美大使。他们是文学专家鹤见佑辅、经济专家石井菊次郎、雄辩家松冈有“三剑合一”与胡适的才华和能力竞争……
过去,中国人在美国人心中的印象是“东亚病夫”,许多美国人甚至认为中国人梳着梳子大辫子,裹着小脚。然而,胡适的优雅和杰出的才华很快得到了美国朝野的认可。美国外交部官员评论道:“现代派驻美国大使受到美国朝野的尊重,大概只有英国Lord Bryce可以和胡适博士媲美。”
1938年,胡适担任驻美大使,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财政部长摩根索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摄于1941年)
通过一个人的努力,胡适几乎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整体印象。日本鬼子占领武汉后,胡适第一次向中国借了2500万美元。蒋介石给胡适发贺电说:“贷款成功,全国兴奋。”而美国人对胡适更是赞不绝口,许多大学都以授予胡适博士学位为荣,仅在1942年,胡适就接受了10个这样的学位。
1942年,胡适卸任驻美大使后,突然将兴趣转移到《水经注》的研究上,20年来一直孜孜不倦。许多学者对此感到困惑甚至不屑,认为胡适完全是在浪费时间甚至生命。有学者认为胡适在文史领域找不到大的东西,于是转移到《水经注》的小考证上。真的是这样吗?
据研究,《水经》一书是三国时期的地理学作品,作者没有签名。这本书只有1万多字,内容非常简单,都是公式化的:记住每条河流的来源、过程、与其他河流和湖泊的交汇处、海口在哪里等。
北魏大地理学家李道元系统地注释了《水经》一书,大大扩大了其内容。《水经注》全书共40卷,30万字,《水经》记载水道只有137条,而《水经注》则补充发展为1252条。回顾这些河流从先秦到南北朝约两千多年的变化。用历史地理学家候仁之的话说:“以时间的深度,李道元给出了地理描写,并给出了许多历史事件特定空间的真实感。”这本书详细描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风景名胜区、历史故事、风俗习惯、神话故事等。这本书还涉及到当时印度、中南半岛包括印度、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覆盖面积前所未有。是中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地理工作。
李道元是范阳人,即河北涿州人。涿州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从小学到高中都在那里度过。我只知道那是“桃园三结义”大地理学家李道元只是历史老师的一句话,籍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想起来很奇怪,“桃园三结义”只有《三国演义》中的民间传说,在涿州市随处可见其影子。但当时李道元的一些痕迹无处可寻。但事实上,李道元确实是对我们国家贡献最大的人之一。米仓二郎,日本地理学家,也叫李道元“世界上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李道元出身官宦家庭,《魏书》卷89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出生就是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他多次被派往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在那个交通极其不便的时代,他利用公派的机会游览了许多普通人无法到达的名胜。然而,与绝大多数文人和骚客不同,这些人在参观后只会写一些无关紧要的诗歌和文字。每次李道元去任何地方,他都会注意调查河流和山脉的地形,追溯根源,调查城市的兴衰,河流的变化和山脉的名称,以及动植物和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他收集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献,并仔细研究。写《水经注》的书多达437种,汉魏金石碑刻约350种,耗尽了心血……
此外,李道元的《水经注》每一篇文章都写得别出心裁,文学才华横溢,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历代大诗人、大作家,包括李白和杜甫,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难怪胡适对此很着迷……
写完《水经注》后不久,李道元被杀。1400多年前400多年前完成,当时雕板印刷还没有出现,所以《水经注》还是手抄本。抄到宋代就丢了五卷。宋人将剩下的35卷重新编成40卷。由于不断的传抄和翻刻,整本书的错误和遗漏随处可见,有些章节甚至难以辨认。对水经注的研究一直被称为“郦学”。明清两代官场险恶,政治黑暗。一些学者出于爱或避免政治迫害,致力于《水经注》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胡适秉承明清学者的遗风,20年来对《水经注》的研究不懈努力:胡适收集了40多个版本的《水经注》,抄写了100多篇长篇大论和无数的文字……
胡适对《水经注》研究的最大贡献是推翻所谓的“《水经注》案,即:清代学者戴震(字东原)抄袭赵一清的研究成果。戴震校勘《水经注》,删除了1000多个妄增之字,纠正了3000多个错误,修复了2000多个缺失……胡适为“破”在这种情况下,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找到了成千上万的证据,合理地证明了戴震。“冤枉”……
胡适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地戴着它“平反昭雪”,一方面,胡适一直主张应用所学知识。虽然《水经注》历经千多年,但它仍然是研究古代水道变化、湖泊湮灭、地下水开发、海岸变化、城市规划、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等课题的重要文献。而且这本书也是文学创作的典范,所以胡适成为李学的铁杆粉丝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因为戴震和胡适都是安徽人,胡适有着极大的乡愁,会尽力保护同乡。第二,因为戴震和胡适同是安徽人,胡适有着极大的乡愁,会尽力保护同乡。第三,胡适对戴震“从一事一物”开始“训练心知之明”做学习的方法很有说服力。胡适还出版了《戴东原哲学》一书,简单分析了戴震的哲学思想,是胡适研究清代思想史最成熟的作品。
在唐德刚的《胡适口述自传》中,它被称为“乐观主义者不可救药”。而胡适自我定位是:“有时候我自称是历史学家;有时候也叫思想史家。但我从来没有自称是哲学家或其他专家。”
1918年,胡适在北大任教授仅一年,就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这本书作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篇文章叫是的“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序言”这样写:“中国古代学术从未编成系统记录……因此,没有研究过西方哲学史的人不能形成适当的形式。现在治过‘汉学’虽然有很多人,但他们从未治愈过西方哲学史。留学西洋的学生,治哲学的学生很少。这些人可以兼治‘汉学’更少。胡适“生于世传‘汉学’绩溪胡氏,禀有‘汉学’遗传,虽然从小进入新学校,但也可以自学‘汉学’,至今不辍。在美国留学时,兼治文学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非常有经验。因此,编写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难点,一到先生手中,就更容易了……”
蔡元培称赞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有四个特长:“证明方法、简要手段、平等愿景和系统研究”在序言的最后,蔡元培也提出了殷殷希望:“我只希望适之先生努力工作,从古至中古,而近世,编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把我们三千年来一半破碎,一半复杂的哲学界,理清头绪,给我们研究自己哲学史的门径,真是我们的幸福。”
冯友兰也多次表示:“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代化中,胡适的创始功是不可埋没的……”洛阳纸一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就贵了。当这本书刚运到四川时,它实际上是“买家争先恐后,瞬间编钟”。至1930年,一年左右的光景,该书累计再版15次。当时几乎有一本中国文人学者手册,常被称为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也是第一个利用西方现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先秦诸子哲学的学者。《中国哲学史纲要》一书分为12篇,阐述了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清晰客观地梳理了老子、孔子、孔门弟子、墨子、杨朱、别墨、庄子、荀子、荀子、荀子等诸子的哲学理念和体系。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指出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绝的原因……
左起蒋梦林、蔡元培、胡适、李大钊
胡适平等对待诸子百家,打破儒家思想“唯我独尊”的地位。例如,胡适在《大纲》一书中写道:“《春秋》这本书只能作为孔门正名主义的参考书,不能作为模范史书。后来,史家把《春秋》作为历史的典范,大错特错……因为,历史的宗旨在于‘说实话,记实事’。只写个人心中对实事的判断。明是赵穿杀君,却说是赵盾杀君。明是晋文公召周天子。却说是“河阳天王狩猎。”这些都是个人的私见,不是历史的实事……春秋的余毒使中国只有主观历史,没有物观历史。”胡适还不止一次地指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进步,不是孔子赐予的,是大家努力革命的结果,是大家接受新世界新文明的结果。前进是有希望的,开倒车是不会成功的。”
胡适是诸子百家中最喜欢的墨子,所以对墨子的研究也是最透彻的:“墨子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只在于他‘应用主义’。把生活行为的应用作为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兼爱、非攻、节用、非乐、节葬、非命只是几种特殊应用。他知道世界可以真知道“最大多数最大幸福”是的,只有少数人,其他人只是眼前的小利润,只有‘明小物而不明大物。’因此,他主张一种‘贤人政治’。要使人‘上同而下不比’……”
胡适对庄子也有其独特的看法:“我曾经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庄子的哲学:发誓我说我比你高半寸,你说你比我高半寸。你我争论不休,庄子过来解释:你们两个不用争了。我刚才在埃菲尔铁塔上看了看,觉得你们两个的水平真的没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多争?还不如算作同样的水平?……
若依庄子的话,把一切都看透了,说泰山不大,秋毫之末也不小;姚不一定是,杰不一定是;这种想法是见地的‘高超’,事实上,社会国家的制度习惯和思想永远不会进步,也永远不会有创新和改进的希望。庄子知道进化的道理,但不幸的是,他把进化视为天道的自然,认为人力是无助的。因此,虽然天道的进化确实是守旧党的祖先。他的学说实在是社会进步和学术进步的大阻力。”
胡适在写《中国哲学史大纲》时,也特别注重与现实的联系。“另一个例子是中国妇女缠足,以前认为是‘美’,因此,父母残忍地为女儿缠足,女儿忍受痛苦。‘美’的小脚。今天的人说小脚是‘野蛮’的,缠足是‘残忍非人道’是的,所以缠足的都要放了,没有缠的也不再缠了。这都是因为‘美’名字会引起人的羡慕心,‘野蛮’‘残忍’名字会引起人们的厌恶……正名的目的就是要‘善有善名,恶有恶名’;只要善名有羡慕爱做的态度,恶名有厌恶拒绝做的事情……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胡适总结了中国古代哲学中道断绝的四个真正原因:(一)怀疑名学。(二)狭义的功能主义。(三)是专制的一尊主义。(四)方士派迷信。真的很有启发性。……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纲要》之所以只上下卷,可能是因为他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在先秦时期已经中断,没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胡适深入研究了包括四大名称在内的12部古典小说,并出版了《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一书。在所有古典名称中,胡适在《红楼梦》上下了最大的功夫。胡适的《红楼梦》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独树一帜,成为新红学的鼻祖。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非常重视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从曹雪芹、曹雪芹的家庭背景和《红楼梦》中保留的各种版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他的祖父曹寅。胡适在乾隆初年(1735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证实了《红楼梦》的成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着,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着。
胡适在红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代表作有《红楼梦考证》和《考证》<红楼梦>新材料、曹雪芹家籍贯、谈话<红楼梦>作者的背景》、《<石头记>此外,胡适还与顾颉刚、蔡元培、钱玄同、周汝昌等人进行了大量讨论。
胡适之前,红学研究主要分为以蔡元培、王梦阮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以张新志、姚谢为代表的评论派,胡适将红学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正将红学研究纳入科学研究范畴……
“一千多年来,几乎没有人知道上帝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历史上最不公平的事情是什么?”。在写《中国禅宗史》时,胡适发现了神会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历史地位。1926年8月,胡适奉民国政府的命令,前往英国参加中英庚子赔偿全体委员会会议。顺便说一句,他去了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国家图书馆,寻找斯坦因和伯希和被盗敦煌文件中的禅宗史料。胡适在这次旅行中收获了很多。在伦敦,胡适发现了两本书:神会和尚语录和菩提达摩南宗是非论,为他对神会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最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研究,胡适得出结论,中国禅宗史需要全部重写,因为禅宗史不能很好地写,因为它不写神会。胡适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大和尚神会是禅宗真正的开山之祖,也是《坛经》的原作者”。而所谓“五祖弘忍传法衣,慧能”事实上,慧能的弟子神会编造的神话是为了与北宗争夺皇室供养。胡适通过研究肯定了北宗神秀“渐悟”否定南宗慧能“顿悟”说……
1920年3月,他写的白话诗集出版,即《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个人诗集,也是第一部白话诗集。但客观来说,胡适作品的文艺性不是很高。如果只从文学创作水平来评价胡适,我们只能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余英时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说:“对于这样一个启蒙人物,我们既不能使用中国传统‘经师’用西方现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来衡量他是不可能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史学革命也说:“事实上,他没有深入西学,但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在西学的大海中灭顶。”在《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又称:“不可否认,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上都有基础训练。这种训练最终使他成为中国哲学史领域的开拓者……我们不能低估他的哲学知识。他在美国最近三四年的哲学训练已经达到了当时的一般水平,足以让他学习中国哲学史。”“但是开风气不是师”,也许是对胡适才华和学术水平的最客观评价。
如果胡适真的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学习,你似乎无法解释他的年表……
胡适于1917年8月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出生于1891年12月,按照公历算法,胡适只有25岁。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25岁的孩子刚刚走出校门,生活才刚刚开始。胡适已经是中国最高大学的教授了。第二年三月,胡适被选为北京大学英语部教授会主任。1919年,由于北大教务长马寅初患眼病,胡适担任北大教务长。1922年,胡适当选为北京大学教务长、英语系主任。1928年,胡适担任海中公立学校校长,自兼文理学院院长。胡适于1930年被聘为中国文化教育基金编译委员会委员长。1931年,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担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从1938年到1942年,胡适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胡适于1943年申请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胡适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在中国最高大学的教授。后来,他担任英语系主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直到最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如果他真的没有真正的天赋和学习,他可能会被骄傲的北京大学师生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