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龙游石窟发现了大量超现代技术设备,已被列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所有的石室凿痕都是整齐统一的,需要非常先进的挖掘机来挖掘。也有很多说法
龙游石窟
一个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巨大地下工程,自八年前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以来,仍然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站在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和游客面前。这就是观众的惊呼“旷世奇窟”的龙游石窟
中国浙江拥有良渚、河姆渡文化遗址,历史悠久,人文汇聚。钱塘江上游、衢江、灵山江交汇处 ,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县名“龙游”。虽然县很小,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被称为“姑蔑”,浙江省第二大古都,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龙游石窟位于县城北3公里处的一座临江山中。当地人称这座山为“童坛山”,方圆只有几英里,但山腹有24个大小不一、布局精美的工人洞穴。在被发现之前,它们都被淹没在土壤中,洞口岩块坍塌,所以很难看到真相。当地政府如今已开发出其中的5个洞窟供游人参观。这些洞穴的形状和规模一般相当——洞厅面积小则数百平方米,大则超过1000平方米;洞高在20到40米之间;洞是矩形的;洞壁陡峭,洞顶呈弧形斜伸;洞内有2至5根粗石柱支撑,横截面呈熨斗状,大的需要5人拥抱;洞顶、洞壁和石柱的表面无一例外地刻有细细的斜纹,形状像虎斑;从洞口到洞底都有一个宽大的石阶,石阶呈波形;每个洞穴的底部都有一两个凿石池和人工斜坡……
大量专家学者对石窟形成的时代和用途提出了各种推理和论证:采石场、墓穴群、藏兵站、储冰库、巨石文化“道家福地”、“造反采矿者的安身之处”等等,众说纷纭。龙游石窟在现在被认为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所以甫一发现并没有引起轰动,默默无闻地发现了六年。直到1998年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在人们发现,在衢江北岸,类似的石窟星罗棋布,附近2.88平方公里的地下至少有50个洞穴。在古代并不发达的科技水平下,完成中此浩大的地下工程实在让今天的人们匪夷所思。洞穴中的许多谜团使观众更加困惑“入窟充满探奇者,出窟全变猜谜”。
在众多研究楚良才博士在众多研究人员中,经过10多次实际调查和搜索历史资料,提出龙游石窟最早在西汉宣帝开挖“边郡皆筑仓”当时,它的功能是储备粮食、货物和战备物资,并被称为历代,尤其是隋朝“北常平仓”,当时已被列入“古迹”。楚博士还发现了两个令人信服的典型洞穴,一个是童坛山上游不远处的簸箕洞(宋代有记载称为“千古万年”),另一个是下游不远处的石洞(洞口有三个,洞前有防水石堤)。但至少可以得出结论,龙游石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此外,它也是外国学者提出的“中国第五大发明——凿洞术”提供直接有力的证据。
笼罩在龙游石窟中的雾正在逐渐消散,中国古代具有巨大文物和考古价值的地下工作正在向世界展示。令人欣慰的是,龙游石窟已被相关方采取相应措施严格保护,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议程。毕竟,龙游石窟应该是人类古代文明的一大见证。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龙游县衢江北岸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距杭州180公里,距金华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岛湖1小时,距大慈岩、诸葛八卦村、灵栖洞半小时。
1992年,世界传说“无底塘”在四名当地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龙游石窟断代的原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千古之谜。
龙游石窟是中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这一偶然发现也被当地人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龙游石窟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有规律地分布着24个洞穴,每个洞穴的面积从1000到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穴从矩形洞口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为漏斗型,洞穴科学分布3-4个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令人惊叹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均匀地留下了古人似乎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龙游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气势磅礴,巧夺天工。走进石窟,就像时间倒流到古代。“开采年代”、“开采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谜。
现已开发出五个石窟:
一号谜窟: 七个谜窟中最小的一个,地面面积约300平方米,近方形,地面平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只有支撑面小 一根擎柱。洞顶分为两层,相差约50层CM,就像擎柱顶着大梁把一个大厅分成两个。洞穴入口处与竹林禅寺仅隔一墙。离洞口不远,有三种动物雕刻图:鱼、马、鸟,这是七个已干燥的谜窟中唯一的图像雕刻。
二号谜窟: 2号谜窟比1号谜窟大3倍,地面面积约900平方米,也接近正方形。北部仍有少数未完成(或故意留下)。由于洞穴顶部的支撑面较大,有四根柱子,其中三根鱼尾柱朝北,一根靠东,一根朝东。四柱中最粗的三柱横截面边长为297CM、274CM、155CM,高约10CM。 谜窟光线充足。 进口处(天井)下洞壁上有明显的不规则凿痕,有人认为象形文字中有明显的凿痕“正”、“伏”两字。
三号谜窟: 与2号谜窟相比,3号谜窟大约1200平方米,但高度差异很大。洞顶45度斜面从南延伸至北壁,地面几乎45度斜坡延伸至北端,给人一种深沉阴郁的感觉。 谜窟呈长方形,但东北角仍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此呈缺角矩形,是挖掘者故意不挖掘,还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是一个谜。从顶部到顶部都有螺旋刀痕,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械刀痕。 谜窟有三根擎柱,南北排列一字形。矩形水池位于西北角,梯子沿西壁向下延伸,西壁有少量深水。据报道,一个巨大的石窟还没有被开发出来,渗水是在压差的作用下渗入隔壁石窟的积水。
四号谜窟: 这是工程最大的一个谜窟,进口先为一平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与前几个谜窟一样的锯齿状。原阶距3米,从洞口到洞底20米以上,阶道50米以上,洞底较平,面积约2000平方米,三根擎柱分为三角形,洞底中间有矩形方池。 由于洞穴规模大,矩形方池可能比前几个洞穴大多倍。
五号谜窟: 谜窟规模小,只有700平方米左右。谜窟入口处有大量土石未排出,梯道埋在土石堆下。游客可以从洞底人工开挖的横门进入4号窟。 洞穴呈矩形,南北排列三根擎柱,东北角排列矩形池。
上个世纪末,浙江省龙游县的一个惊人发现轰动了世界,也带来了一个永恒的谜团,激起了学术界的不同意见——这是神秘的龙游石窟。
1999年12月8日, 第二届中国石窟文化经济研讨会在浙江省龙游县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鸿勋、国家历史文化城市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郑孝谢、文物专家胡季高、北京大学教授谢宁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楚平等数十位专家学者聚集在龙之旅中,讨论这个谜。
12月8日上午,与会者亮的冬阳,与会者来到龙游县郊凤凰山, 在森森雷竹和茂盛的松树下,人们一步入龙游石窟,立刻被眼前宏伟的气势震撼:四根石柱顶天立地,支撑着宏伟的石室。洞顶向内倾斜45度,顶部和四壁刻有纹理匀称的装饰图案。洞高二三十米,整个洞约1200平方米……
千年末的惊人发现
凤凰山其实只是一座海拔69米的丘陵,一直荒芜。20世纪50年代,山下村民迁往山上避洪。村民们很快发现山上有许多水池,都很深,所以这些水池被称为“无底塘”。池塘已成为村民多年用水的水源;池塘里有鱼,经常为村民提供食物。有一次,一个村民在水池里抓了一条37斤重的鱼,引起了村民吴阿奶等人的兴趣,何不把水抽干去钓鱼呢!
1992年6月9日,吴阿奶等四位村民选出水面积仅20平方米的村民“洗衣潭”抽水。抽水机开始日夜工作,水在下降,石墙逐渐暴露。然而,水面越往下倾斜,第四天,水面上露出一行台阶!四台水泵,第九天,两个巨大的鱼脊石柱暴露!17天后,一座宏伟的地下石室出现在他们面前。此时没有人注意到,17天的工作甚至没有闻到鱼腥味——一条鱼也不见了。几名农民抽干了7个石窟(其中2个回填)。每个石窟都紧挨着,排列整齐。每个石窟都有石阶通向洞底。石窟内的石柱根据洞的大小从1到4不等,其布局符合力学原理;洞与洞之间的间隔只有50厘米;令人惊讶的是,这7个石窟的布局实际上是北斗七星。
农民在1号洞的石墙上发现了一幅神秘的画: 石墙上刻着马、鸟和鱼;在其他石洞里,发现了几米长的闪电雕刻。在7个石窟周围的1公里范围内,有24个类似的石窟,沿着曲江北岸有更多的石窟。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石窟群。
然而,除了在七个洞里发现一尊无头石像外,没有发现任何文物。
龙游石窟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经专家调查,龙游石窟是继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等世界八大奇迹之后“世界第九大奇迹”。考古、建筑、历史等国内专家学者纷来龙游县探索。
谜团接踵而至:石窟是谁挖的?凿于何时?有何用途?石窟倒斗,口小底大,怎么采光?石窟并行排列,并行石室间隔只有50厘米,互不沟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测量? 估计24个石窟会有8万立方米的石头被挖掘出来。它们都运到哪里了?洞穴中有鸟、马、鱼的石雕图案和闪电雕刻图案这是什么意思?有多少石窟?石窟曾是明代石背山竹林禅寺的放生池,放养了许多鱼龟。为什么抽水后没有鱼或龟?他们都逃不掉吗?……然而,史书、方志大的项目,史书、方志和经典都没有记载,甚至没有民间传说。为什么保密工作做得这么好?
一个又一个谜团令人费解,谜团更吸引人去探索和破译。杭州师范学院首先探索龙游石窟周少雄副教授。经过调查,他认为这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原因是,从凿孔的角度来看,岩石和岩体是通过斜凿剥离的。石窟靠近衢江,便于运输。从凿痕的角度来看,应该是铁。因此,时间可以推到汉代炼钢技术的出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剩勇教授和洛阳龙门石窟研究员李文生支持这一观点。
浙江省古代汉语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楚良才博士手里拿着矿灯走进石室。他后来描述了看到石室后的感受:“一种巨大的威慑感传遍全身”,他是人类祖先的伟大创举“兴奋得浑身发抖”。查阅县志时,他发现了一幅名为《翠岩春雨》的明代画,描绘了衢江边一个用作仓库的人工石洞。他提出了综合调查和这一发现“地下仓库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会长杨鸿勋认为,他从事建筑考古建设近30年,龙游石窟的研究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从石窟的凿痕来看,他认为工具应该是青铜器,所以时间大致可以定在春秋时期。在当时的吴越之战中,越国战败。据说越王勾践为了复仇,躲在山里建兵器,训练士兵,在何山秘密训练是历史之谜。“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借姑蔑之地练兵也是合理的。据此推断,石窟原本用于藏兵训练。于是就有了“藏兵说”。
石窟研究所所长石亭萍教授提出了建议“地下宫寝说”。之后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比如“道家福地说”、“伏龙治水说”、“巨石文化说”……有人甚至提出石窟是外星人做的,所以又有了“外星文明说”。
毫无疑问,无论是哪种理论,在获得科学论据之前都只能是假说。
千古之谜,解好?不解好?
有一种观点认为,神秘是一种资源,保持数千年的神秘,等于保持龙旅游的巨大魅力,如果神秘解开,魅力就会消失。因此,最好不要解决石窟的谜团。这种观点可以吸引一些人。
“保持谜团,形成谜团,定位旅游,科学建设”,这是龙游县关于石窟开发和保护的政策。这个政策是否与“谜语是旅游资源”目前还不清楚,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正是因为这个谜,龙游县的旅游业才兴旺起来。永远保持石窟之谜,使石窟永远成为旅游胜地,显然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大多数专家不同意这一观点。据说,农民在早期开发石窟时,并没有将洞底的淤泥全部清除,他们通过打桩得知洞底的淤泥有5-8米厚。专家认为,只有疏浚才能知道洞内是否有文物。为何从石窟发现至今,一直未对石室进行发掘?这和不想解开这个谜有关吗?当被问及这一点时,一些专家解释说,一个县的力量在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上都不足以完成挖掘任务,挖掘石窟的任务必须由国家承担。 12月8日下午,研讨会议程为新闻发布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杨鸿勋、郑孝谢、谢宁高、周楚平等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意见,研讨会成为专家论坛。
郑说,龙游石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大发现。这个石窟是大窟、深窟、空窟和群窟,不同于敦煌和大同石窟。它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文化,是一个伟大的项目,必须得到高质量的保护。
杨鸿勋称“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第一次发现这样的石窟”,谜语必须解开。如果不解开,外国人会认为中国人无能为力,所以几个洞也不清楚。石窟是建筑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要及时解决。
董楚平不同意“采石说”。他认为谜语是旅游资源,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谜语清晰,价值更大。 敦煌为世人所知才100年,藏经洞的发现引起轰动,谜语解开,全世界的人都去了。《越绝书》记载:“越国有石室”,是指龙游石窟吗?
龙游石窟是20世纪末的一个惊人发现,是一个千古之谜。看来要解开这个谜,只要等到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