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地球内部之谜 地球内部结构由什么组成?
地球内部有同心球层的分层结构,各层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都发生了变化。地球内部不能直接观察,所以地球内部的知识大多是间接获得的。例如,地球的平均密度可以根据天文学得知的地球质量和地球测量的地球形状和大小计算为5.5克/厘米。但地表物质的密度小于2.7克/厘米;因此,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大于5.5克/厘米。根据陨石有石陨石和铁陨石,由于地球有明显的内源磁场,可以推断地球内有一个铁核。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各种迹象,证明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
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公里,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壳厚度可达70~80公里。1909年,A莫霍洛维奇根据近震波确认了地壳下界面的存在,该界面下的地震纵波速度突然从平均5.6公里/秒增加到7.8公里/秒。后人称之为莫霍界面。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高度不均匀,平均深度为17公里海洋部分厚,平均厚度为33公里,甚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为60公里~70公里,海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6公里。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 800余千米。1914年,美国地震学家B.根据地震波走,古登堡确定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界面深度为2 900千米。这个值相当准确,离新计算的值只有15公里远。地帘又分为上地帘(深度超过350公里)和下地帘。地震波的低速层存在于上地幔中,低速层的顶部相对坚硬。岩石圈通常与地壳合称。全球岩石圈板构成了地球最外层的结构,地球表层的结构运动主要在岩石圈的范围内进行。
根据地壳平衡的研究,岩石圈下有一层强度较小的物质层,允许缓慢变形和水平流动。1914年,J巴勒尔称这种物质层为软流圈。软流圈的概念和地震学中的地幔低速层的概念似乎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很多人把它们等同起来。根据板块结构理论,岩石圈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可以大规模水平移动。
地核
地下是地下核心,平均厚度约为3 400千米。地核也可分为外核、过渡层和内核三层,外核厚度约2 080公里,物质大致为液体,可流动;过渡层厚度约140公里;大陆核的半径是1 球心250公里,物质约为固态,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 000℃压力超过1.32亿千帕,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一些美国科学家用实验方法计算出地幔与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 500℃上述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为6 300℃,核心温度约6 600℃。
20世纪90年代,温迪施埃中巴赤在中欧的一个小镇上钻出了世界上最深的洞,直径22厘米,深14公里。这个地区的地理条件非常特殊,这里的岩石有30公里厚,向地表突出。历史上古老的欧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推挤啮合。正是由于这些地理条件的存在,地质学家计划用管状和中空的特殊钻孔机旋转岩心,提取岩心,但这项努力以失败告终。
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奥秘还在等们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