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有一个国家开始雕像:里约热内卢基督像
里约热内卢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语:Cristo Redentor)又称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大型耶稣基督雕像,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山,是城市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纪念雕塑之一。
1931年,总高38米,体积巨大,重1145吨,左右手指间距达23米。耶稣基督身着长袍,双臂平举,深情地俯瞰着山下里约热内卢的美丽全景,预示着博爱的精神和对独立的赞美。耶稣就像面对碧波荡漾的大西洋,张开的双臂从远处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庄严而庄严。耶稣基督的身影与群山融为一体,一些云不时漂浮在山峰之间,使耶稣若隐若现,使他显得更加神秘圣洁。巨大的耶稣雕像建在这座山的顶端,白天和晚上都可以从城市的大部分地区看到,成为巴西著名城市约热内卢最著名的标志。
2007年7月7日,基督像成为世界上七大新奇迹之一。基督像位于里约热内卢国家森林公园710米高的科科瓦多也称驼背山或耶稣山)的山顶上,俯瞰整个里约热内卢。耶稣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是巴西人民热情接受和宽广思想的象征。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雕像的想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天主教神父佩德罗·玛丽亚·博斯要求巴西帝国伊莎贝尔公主筹集资金建造大型宗教纪念品。伊莎贝尔公主不太关心这个想法,当巴西在1889年成为共和国时,这个想法完全被政府否认,因为当时的法律强制政治和教育必须分开。
70多年后,到1921年,建立宗教地标的想法再次被提出,这一次是里约热内卢大主教亲自提出的。大主教组织了一个名字“纪念像周”吸引捐款的活动也在世界各地举办了一场基督像比赛,看看谁能设计出最好的基督像。基督像的设计要求包括:必须有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必须有耶稣基督像和象征世界的基座。
最后,经过严格评估,法国纪念碑雕刻家保罗·兰多斯基赢得了比赛冠军,其设计“救世基督展开双臂”最终认可了外观。
法国纪念碑雕刻家保罗·兰多斯基设计,当地工程师海托·达·席尔瓦·监督科斯卡建设。一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研究了兰多斯基的设计方案,并决定用钢筋混凝土代替钢,以便更适合十字形雕像。科斯卡和兰多斯基决定使用滑石作为雕像的外部材料,因为它具有高灵活性和抗恶劣天气的特点。里约热内卢还专门修建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铁路,将雕像所需的大块石头运到山顶。
1931年10月12日,巴西总统瓦加斯在科科瓦多山举行了盛大的竣工仪式。这一天是巴西阿帕雷西达圣母的纪念日——圣母显灵日(又称守护神节)。完成仪式的亮点之一是照明系统的启动。最初的计划是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通过他在那不勒斯的游轮上发明的无线电启动开关。然而,由于天气恶劣,信号强度受到影响,最终不得不由科科瓦多山的工作人员手动打开。
2006年10月12日,里约热内卢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庆典上·奥斯卡·舍伊德枢机[5]在雕像下为圣母显灵日弥撒,并宣布基督像被列为朝圣地
如果加上基座,耶稣就像高30米,高38米。耶稣头部3.75米,单手长3米.2 两手张开距离28公尺(另外30公尺)。头重30吨,单手8吨,手臂57吨 吨,总重1,145吨。 为了避免海边盐化破坏耶稣像,美国向巴西捐赠了一些钛来保护耶稣像。至于耶稣雕像的填充物,它是砂、糖和鲸油的混合物。当时广泛应用于建筑中,但含有盐。因此,在完工前,利用电的原理破坏盐的化学结构,确保耶稣雕像的安全。即使小心保护,耶稣像也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修复。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耶稣全身的颜色不一致,因为修复的石头不同。水泥材料用于整体组装。在法国制造各大部件,到巴西组装,和自由女神像差不多,巨像里面装有电梯。耶稣像站在里约海边已经75多年了,是巴西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在里约市几乎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
当时画家Carlos Oswaldo提出的设计图是耶稣背着十字架,手里拿着地球仪,脚踩在象征世界的基石上,但里约人选择了另一个耶稣张开双臂的设计,也就是他现在看到的耶稣山。
无论是坐小火车、开车还是走路,到山顶看耶稣像,都要先乘透明电梯,再乘露天电梯或爬楼梯。从耶稣像的背后爬上山顶,你会看到向往已久的耶稣像。透明电梯有三部,每部可搭14人。这些电梯和耶稣一样来自法国,以保护环境和节约电力。为了缓解人群,最慢6分钟就有一班。自动扶梯从德国进口,共有 四、两上两下,各长6米,坡度30度,行进时可俯瞰海景。
这些电梯和电梯被称为电梯“看不见的工程”。里约人早就习惯了抬头看耶稣像。电梯和自动扶梯的设置必须考虑到景观,视野中不能有多余的东西。一开始做了很多测试,保证山脚下绝对没有人工设施。这些电梯和电扶梯都依附原有的自然景观建造,例如做成和山势同样的坡度,利用天然绿树作遮蔽,且涂上绿油漆。电梯的透明窗户是特殊玻璃,即使阳光照射也不会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