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为什么要告诉中国共产党的秘密使者如此不可告人的担忧呢?(张学良为什么去了美国)

2022-09-15 21:43:46 作者:我的霸道只對你
导读:张学良是西安事变的主谋吗?张学良为何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是西安事件的主谋吗?为什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件? 为何张杨发动西安事件?官方修复现代史的解释一直是,他们渴望爱国主义,看到蒋...
究竟谁才是西安事变的真正主谋 杨虎城之孙说出了真相

张学良是西安事件的主谋吗?为什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件?

为何张杨发动西安事件?官方修复现代史的解释一直是,他们渴望爱国主义,看到蒋介石不抗拒,就开始了“兵谏”,“逼蒋抗日”。因此,西安事件是爱国行动。蒋介石不想抗日,但被这种爱国行动逼得同意。因此,我们党不仅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中流砥柱,而且张杨也陪伴着最后一位,成为了民族英雄。

如何传递党史之光 山河岁月 育民族情怀绘时代底色

近年来,随着史料的披露,西安事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杨奎松教授整理了大量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研究,详细研究了几个不同意见的谜团,近年来出版了《西安事件新探索》——2006年11月,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江苏人民出版社第一版)。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我们党在西安事件前后的政策和战略变化,非常值得一读。

要知道张学良发动西安事件的动机,就要简单回顾时代背景。

一、从“以革命止瓜分”到“以抗日为倒蒋”

现代日本对中国的战略是“分而治之”,使中国始终处于内乱之中,无法获得统一国家至少具备的国防能力,使其能够从容吞噬中国。就像英国一贯的欧洲政策是支持欧洲大陆的次强国家反对头号强国一样,日本的中国政策是尽一切可能破坏中国的统一。一旦出现强人统治世界的迹象,日本人必须支持对立面,破坏这一趋势。

此时日本已占领东北全境,进窥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显然,拯救生命的一线希望是统一分裂的国家,由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动员和组织国家人力物力资源,利用国家的力量来阻止侮辱,结束胡适所说的话“中国只有省防没有国防”可笑可悲的局面。这是蒋介石的“喧外必先安内”战略。这是人类常识,任何有常识的人都能理解。

统一国家的努力必然会引起军阀的反抗。当然,倒蒋策略最方便的口号是“抗日”。1933年4月,蔡廷凯秘密出任“西南抗日军”据胡汉民说,总指挥的目的是“以抗日为倒蒋”(2)《塘沽协定》签订后,萧佛打电话给胡汉民,告诉他游说陈济棠的原因是“不但能救国,还能巩固其个人地位。”(3)

“抗日”能成为的原因“倒蒋”最方便的借口是蒋介石是名义上的全国领导人,必须对全国负责。在“安内”任务完成前,“攘外”没有希望。所以他只能忍辱负重,委屈求全。必须授予地方军阀口实。他们不是中央政府。当然,他们不必承担激进口号或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不管他们怎么表演,都没问题。

二、少帅的心事

民族英雄张学良一枪不放,放弃了东四省。逃入大陆后,他一直在积极保持实力。然而,东北军驻西北围剿红军后,被红军歼灭。蒋介石立即取消了这两位老师的名字,并拒绝了张老师的要求。因此,张怀恨在心,认定蒋借红军之手消灭了他的私人武装,准备与蒋介石摊牌,在西北占主导地位,并与我党秘密建立了联系。1936年4月27日,中共密使刘鼎向中央汇报了少帅的心事:

“看看他的计划,大则要把他家大房子的一角(靠他住的一边)完全拿过来,他也试图在东一条大道上尝试过;小则要把他的几个仆人培养成强大的打手。最近,他准备出去参加一个大活动。现在他不得不假装诚实。他想和几个住在大门口的年轻人和严老老相处。他已经开始使用了‘爱X’、‘抗X’内向外活动会让大老板无法公开反对,同时准备努力工作,和大老板打架。”(12)

这意味着,张学良想把他驻扎的西北的西北地区,并寻求向东发展。目前,他假装诚实,抓紧时间把袍泽训练成一名强大的打手,并联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反江势力。为此,他已经发挥了作用“爱国”“抗日”为了阻止蒋介石公开反对他,招牌。与此同时,他还准备武力抵抗中央政府,实现西北分离。

这计划中哪有一丝抗日的影子?少帅自己说得明明白白:他图的是在丢了东北王的王位后,变成过去那样独霸一方的西北王,之所以要喊“爱国”、“抗日”口号,是为了“大老板不能公开反对”,这是爱国主义吗?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要告诉中国共产党的秘密使者如此不可告人的担忧呢?张国涛说了这个秘密:

“张学良的计划以西北为基础,与蒋介石作战。‘联蒋抗日’只有形成西北单独抗日的局面,‘反蒋抗日’才有前途。为了获得苏联的实际援助,他最重视我们能够拉拢他与苏联的关系。他不重视红军的力量,认为是‘反蒋抗日’它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13)

所以,虽然中国共产党的实力很弱,但它是苏联在中国的独家代理。过去积极和消极的历史经验早已证明,“毛子是纲举目张,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张学良看不见吗?东北军的工资来自南京政府。没有苏联的全力帮助,不可能独立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

得知张学良的心事后,伟大的领立即给予全力支持。毛泽东在1936年5月8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为西北国防政府而斗争”行动政策的基本步骤是联合东北军,以抗日为号召,夺取宁夏、甘北,连接新疆、外蒙古,与苏联形成联盟。他强调说:为西北国防政府斗争是可能的,因为西北是最薄弱的一环,并且有特殊条件,即中央和红军都在此,同时还有东北军,又接近苏联,而后面这点尤其重要。我们不要“光荣的孤立”,我们可以和宁夏、新疆、外蒙联系起来,与苏联结成联盟,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毛指出:“三月份订立的苏蒙条约告诉中国革命者,你可以这样做,我们可以和你联盟。”“这很重要!”以西北为基地,也可以提出最能动员群众的口号,因为西北靠近华北,处于民族危机的前沿“保卫西北”口号,和“保卫中国”联系足以号召群众和“日本、蒋介石反对贼子。”(14)

毛在这里揣摩斯大林的圣意,告诉战友:1936年3月,苏联与外蒙签订了共同防卫条约,其实就是告诉中国共产党,你也可以效仿外蒙独立。一旦中国西北分离,我们就会像对待外蒙一样与你建立攻防联盟。当时南京政府要平叛,必然被苏联政府视为对苏联的进攻。有了苏联人强大的武力保护,中国共产党当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这在战略上也很有利,因为西北靠近华北,处于民族危机的前沿“保卫西北”、“保卫中国”能起到口号的作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作用。这就是伟大领袖策划的“西北大联合”。

周恩来立刻带着这个“以兰州为大本营,建立局面,打通友邦”的“西北大计划”前往延安,与张学良秘密会谈,得到后者的完全同意。双方同意两军在1936年9月至10月共同组成“西北抗日联军”,成立以“抗日反蒋”为号召的“西北国防政府”,推动学良任这个“政府”的“主席”兼“抗日联军总司令”,副职(15)由中共担任。陕北中央随后向红四方军通报了该计划的中心内容:“红军与东北军密切合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开放苏联,与苏联和外蒙古签订抗日互助条约。”(16)可以看出,这个拟议“西北大局面”是外蒙苏联保护国,具有外交缔约主权“满洲国”只有宗主国不同。

毛知道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理念的前提是苏联的全力援助。在上引报告中,他强调指出,成立“西北国防政府”可能的原因是西北是最薄弱的环节,有特殊条件,即中央和红军都在这里,东北军接近苏联,这一点尤为重要。成功的关键在于苏联的武力援助。为此,他把“打通苏联”向红军将领下令作为中心任务:

“从总体战略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从红军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其他友好军队联合成立国防政府的角度来看,开放苏联,解决技术条件,都是今年全军必须完成的任务,这项任务必须是15军团负责人(17)。”

伟大的领导人也针对军阀的心理对症下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据张说,毛曾向他承认,“他是‘买空卖空’,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说,虽然红军现在实力不大,但他正在和人们谈论大生意。”(18)

所谓“买空卖空”,无非是充分发挥独家代理身份的优势,向军阀保证发生困难后会得到苏联的帮助。与军阀秘密联系时,毛泽东等人必须抛出这一条,如向张学良保证:“打通苏联后,当时还有很多人和我们一起来!”(19)向杨虎城保证:“国际援助不是问题”,“所有抗日友军,所有联俄联合武装都可以得到援助,方式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0)向宋哲元保证:“近年来,国内统一战线取得了很大进步,红军主力逐渐集中,国际联系得到了肯定。所有这些都不是徒托空言,而是有实力,足以作为抗日用途”(21)向阎锡山保证:“我们可以介绍某方的帮助”(22)。

这就是少帅的心事。他觉得在蒋志的带领下,他没有发展前景,不仅没有过去的风景,军队也有消耗内战的现实危险。一旦他接近苏联,他就可以成为西北王,重温“三分天下有二”东北王风光(这是他获释后接受媒体采访,缅怀当年辉煌时所说的话)。如果苏联能像援助孙中山、冯玉祥、盛世才一样帮助他,飞机炮滚滚而来,他就像毛说的“立于不败之地”:退而与苏联形成军事联盟,苏联强大武力自保“满洲国”一般,让中国政府不敢任何人,然后作为苏联代理人东进拓土,席卷华北乃至江南。如有可能,我们也可以与苏联军队一起与日本人作战,收复东北,统一全国,成为青年历史上著名的风景“民族英雄”。也许是因为这个,他那个“相信法西斯方法可以拯救中国”人才会选择另一种极权主义,申请入党,我们党也向他张开温暖的怀抱,在秘密通讯中亲切地称他为“同志”,并向共产国际报告,准备批准他入党(24)。

蒋和张的根本分歧是对共产党的态度,除了张力图保护东北军的实力,蒋主张统一引发的权力斗争。张不是恨蒋“不抗日”,反而恨蒋剿共。直到临死,张都才对中国共产党印象深刻,认为他们代表了中国的希望,甚至自称是共产党员。除了对极权铁腕人物的自私倾慕之外,显然还有更实际的考虑,那就是苏联加强实力,巩固提升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这个独家代理当然是得罪不起的,只能只有中共马首是瞻。过去,如果中国共产党要求他反对蒋,他就反对蒋;中国共产党改变了说蒋是统战的对象。当然,他必须跟上,甚至推荐拉纤。如果国府同意共产党,他作为推荐人自然会受益。

三、半流产“西北大联合”

1936年6月,陈济棠、李宗仁等两广军阀举兵反抗国府,两广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兴奋不已,立即派人联系两广军阀和宋哲元,并决定“加速西北的发动来响应和配合这一发动”,创立“抗日讨逆统一战线最广泛的战线”,使发动持续扩大,充实并转化为全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神圣民族革命战争”(28)。伟大指挥官毛主席确实有战略眼光:蒋介石此时正在调动重兵,全力对付广东和广东。如果西北和华北军阀同时大规模发生困难,南京政府将难以生存。现在就要搞垮国府了。

但少帅却无视中共的催促。他知道西北贫瘠,无法与富裕的广东相比。南京政府为东北军提供工资。如果事后苏援不滚滚而来,不仅抵挡不住中央军的飞机大炮,连几十万军队迟早会断炊。因此,最重要的问题是提前落实苏联的态度。中共中央也非常体贴他的隐含意图,不仅特别派邓通过甘肃新疆到苏联报告,安排援助,还特别在1936年6月向国际报告,东北军一旦离开南京政府,工资将完全切断,加上红军,每月至少获得国际300万元,飞机、重炮、步枪、机枪、桥梁设备和各种弹药(29)。

因为少帅知道苏援是成功的前提,所以他在1936年8月制定了行动计划,第一条是:“为了促进西北国防政府的成立,红军应立即开始开放苏联。”(30)毛泽东立即回电给密使刘鼎,原则上明确表示中共同意。8月10日,政治局还开会讨论此事,决定“打通苏联的意义是伟大的,应该放在第一位“,这是党和红军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它进行,不要动摇。此后,毛泽东等人还致函张学良,明确表示完全同意他的意见,先打通苏联,再于9月启动(31)。

获得苏援应该没问题,因为“西北大联合”莫斯科同意了计划。九一八事变前,南京政府支持张学良收回中东铁路,得罪斯大林。苏联不但因此发动对东北的武力进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中东铁路事件,而且与中国断交,不遗余力颠覆南京政府。1936年4月,共产国际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制定工作计划时,明确规定近期要争取东北军、晋军、红军停战,今后要争取“以西北为中心组织抗日联军”建立“反蒋统一战线”(32)。这就是毛泽东的计划“西北大联合”灵感来源。共产国际直到1936年7月才下令中共中央:“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与东北军抗日,但我们必须特别小心张学良,因为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张学良很可能会背叛我们。”(33)。

但斯大林意识到蒋介石的实力,随着发动两广事件的陈济棠迅速崩溃。更重要的是,东北地区一直是沙俄日争夺的焦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主宰了东北,加剧了苏日矛盾,苏联开始寻求改善中苏关系。蒋介石于1935年10月向苏联大使提议两国签订军事互助条约。两个月后,苏联政府明确表示愿意与南京政府讨论军事互助问题(34)。

斯大林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支持反江势力推翻中国政府的计划,因为有可能与南京政府修复。“西北大联合”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突然向中共下令:

“把蒋介石与日寇等量齐观是不对的,这个方针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在现阶段,一切都应该服从抗日。此外,我们不能同时有效地反对日本和蒋介石,也不能认为整个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军队都是日本侵略者的盟友。要有效地进行武装抗日,还需要蒋介石军队或其绝大多数军队参加。鉴于上述情况,必须采取停止红军与蒋介石军队之间的军事行动,与蒋介石军队合作抗日的方针。……为此,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司令部必须正式向国民党和蒋介石提出建议,立即就停止军事行动和签订共同抗日具体协议进行谈判。共产党和红军司令部应当宣布他们将立即派出代表团,或者在苏区接待国民党和蒋介石。”(35)

当然,中国共产党只能跟随上级进行180度的大转弯。第二天,中央政府立即作出决定“抗日反蒋”的口号改为“联蒋抗日”(36)此后,王明同志在莫斯科举行的代表团会议报告中表示,根据目前国际指示,只能努力建立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南京没有参加,则不行的”,“若只组织部分国防政府,则成为内战政府”(37)正确指出“西北国防政府”建立只会导致内战。中共中央立即正式发布指示,声称“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口号也不合适”(38)。

然而,有趣的是,中国共产党没有向张杨传达莫斯科的重要命令。虽然毛泽东让潘汉年告诉张学良,在短时间内与南京政府建立统一战线是我们整个统一战线的重点,但他将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策转变为南京对日本政策的实际变化,因此政策的重点应该是联合江抗日。即使是这种委婉的说法,潘汉年也不敢向张传达。盖刚才鼓励张反江,突然让他反过来游说张联江,真的很难说。幸运的是,张学良听到了国共秘密和谈的消息。潘汉年从苏区回来游说他时,他主动向中共表示赞成这一新政策(39)。正是因为张学良主动转弯,中国共产党才不向他解释政策转变的真正原因,他总是蒙在鼓里,误以为莫斯科还没有放弃“西北大联合”计划。莫斯科不再支持西北独立,而是因为蒋介石放弃了镇压共产党的政策。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以坚持“打通苏联”内战助长了张学良的错觉。“打通苏联”本是“西北大联合”中共和张学良多次就该计划成功的关键和重要内容进行谈判。如上所述,张8月初制定的联合行动计划第一条是让红军“为了促进西北国防政府的成立,立即开放苏联”。但在莫斯科命令联江之后,中国共产党在9月中旬至10月底发动了宁夏战役,试图收回苏联在外蒙古边境为中国共产党准备的1000吨军火。战役失败后,苏联换到新疆送货,等西路军取货。张学良知道这些事情,当然会误以为“西北大联合”计划还在进行中。

更严重的是,“苏联援助”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一张取消支票,但伟大的领导人仍然使用它“买空卖空”。

十月间,张学良与阎锡山密谋“逼蒋抗日”。根据张向中共的通知,阎拟请蒋“联红抗日”。如江不干,阎绝不顾一切牺牲,联晋军、东北军、红军全力抗战,并将绥远省五个县给红军。但他最关心三个问题:苏联能否批准中国红军到绥远,联系外蒙古;苏联能否接受红军、东北军和晋军;红军能否听从联合作战的指挥。张学良当场向阎拍了拍胸脯,声音很大“俄罗斯计划在开战时将1万名士兵运送到敌人阵地。”后来他告诉叶剑英时,叶竟然肯定地回答了阎的问题。不仅如此,当叶剑英向中央政府汇报此事时,毛竟然回电让叶通过张转告阎锡山,“我们可以介绍某方的帮助”(22)。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没有说死,但再次加强了张原的误解。在张的位置上,任何人都只会认为中共应该尽力帮助阎锡山得到苏援,即使老阎得不到,自己也没有问题。

在反复得到“国际援助不是问题”保证后,张仍未能完全放心。以他轻率冲动的性格,这次做事可谓细心。11月5日,他请叶剑英发一封亲笔信,询问中国共产党的下一步行动计划,特别关注中国共产党获得苏联援助的情况和苏联对西北抗日军队援助的态度。这显然是苏联能否在与蒋翻脸后再次向中共实施所需的援助。毛周永远看不到这个意思,但他回答说他非常理解张的想法,但西路军很难接受苏联从新疆提供的援助。请张派学忠部协助西路军前往新疆“办货”,云云越快越好。张学良立即给红军提供电令,并回电中共“但商品还是不满意”(40)。

到目前为止,张最关心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实施:中国共产党已经证明,他不是一只空手套白狼,真的说话,有良好的声誉,不仅根据他在8月初的联合行动计划启动了宁夏战役,而且证明他真的可以得到苏联的援助。张对代理商的回答非常耐人寻味:“但商品还是不满意”——只是货物不能令人满意,这里“惟”表示美中不足,“尚”表展示了对未来供应改善的期望,“满意”当然,这是根据东北军而不是红军的标准来判断的。它的准确解释是:这次没有送我需要的飞机、重炮、坦克等,这是美国和中国的不足。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西北大联合”尚未正式启动,希望苏联能在启动后履行前言。

这是张敢于发动西安事件的前提,这是我们党给他的信心。在他看来,他只是按照双方制定的联合行动计划行事,并经莫斯科批准“西北大联合”事件发生后,苏联飞机大炮坦克必须滚滚而来。直到事件发生后,苏联官方媒体才强烈谴责张学良,他才开始了解苏联的真实态度。

然而,即使在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也必须误导他他不仅没有向他传达早在8月15日就发布的共产国际命令,还在听到苏联的官方反应后打电话给中国共产党中央询问共产国际的态度“目前,远方政府无法公开赞助我们应对外交。”。更糟糕的是,当毛泽东在12月20日致电张传达共产国际时,他删除了第一个关键:“无论张学良的行动来自哪种动机,客观上只会损害抗日统一战线力量的团结,鼓励日本侵略中国”,其余部分(41)只传达给他。

这结果就是延续了张杨的错觉。张学12月22日,良和周恩来先后致电中共中央,明确主张迅速成立西北军政委员会,周恩来还强调:“西北联合局张杨及其下属左派预计将尽快宣布”,此举必能“坚定内部”,他还推荐张学良为西北抗日联盟总司令(42)。这与原来的“西北大联合”与计划相比,只是将 “西北国防政府”改为“西北军政委员会”。然而,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名字变化。连毛泽东都承认,西北军政委员会的成立等于政府的成立。只是因为中共害怕失去“第三者”拖延未公开宣布(43)的地位。

事件发生后,张杨的错觉逐渐消散,但问题是他们已经骑在虎背上,只能尽量利用手中的人质,寻求全身而退。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张杨仍未放弃西北独立的幻想,将同意成立“三位一体”(芦注:张、杨、共同)军政委员会和抗日联军被视为释放蒋介石的条件(44)。即使在张学良和蒋介石一起回南京失去自由后,他也退缩寻求“西北半独立”这仍然是杨虎城的目标,只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决定放弃建立西北半独立局面的想法,不愿与南京作战。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成为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受害者,并支持蒋抗日(45)。

这些事实雄辩地表明,张杨确实将西安事件的发动视为执行“西北大联合”目的是寻求西北独立。即使发现苏联不支持,寻求西北半独立仍然是他们的首要目标。直到中共临阵抽腿,不愿与南京作战,他们才改为“逼蒋容共”为诉求。从头到尾,西安的事件和事件“抗日”没关系。

这就是历史的滑稽:西安事变其实是“半流产的‘西北大联合’”。所谓“半流产”,是神经中枢莫斯科取消了原始指令,执行终端张学良仍在忠实执行。这种奇怪的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导神经系统没有忠实地传达指令,也没有最关键的信息。

当然,对这段历史的误解主要是我们党造成的,但莫斯科也难辞其咎。斯大林怀疑成性,一直记得中东铁路事件的仇恨,怀疑张学良是日本间谍,所以不管张学良多次尝试,拒绝与他联系,但坚持让中国共产党作为独家代理,中国共产党警惕张学良(33),甚至准备批准他入党,严厉警告中国共产党:“不能把张学良看成是可靠的盟友,特别是在西南失败之后,张学良很有可能再次动摇,甚至直接卖给我们”,吓得中共放弃了吸收张入党的计划(46)。如果斯大林像宋庆龄一样对待张学良,并与他建立直接联系,信息将不会因中介传达而扭曲,西安事件也不会发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毛泽东吞没了最关键的信息,没有深入责任。作为一支政治力量,我党当时唯一的份额就是苏联独家代理的身份。毛泽东所谓“买空卖空”实事求是。世界上哪个推销员告诉客户原订单无法兑现?要和唯利是图的军阀形成统一的战线,唯一能打动他们的就是俄费俄械,所以知道是吊销的支票也要用。更何况大老板本人日夜变,发送容易误会的信息——明知“打通苏联”乃是“西北大联合”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取消“西北大联合”之后,它仍然向中国共产党提供军火,这不能强化顾客心目中现有的错觉。

整个档位“狗爬楼梯上猫当”在糟糕的事情中,最令人钦佩的是周恩来的辩论和个人魅力。据张学良后来回忆,当周恩来抓住江时,他说得很好。后来,他说放江也很好。他一生都生活在周的个人魔力之下。他死后是一个铁杆周迷。

他不是唯一一个被好总理迷倒的人?直到事件发生后,杨虎城,杨虎城仍然认为西安事件失败了,因为日本和苏联竞相吸引南京,苏联为自己的利益出售了西安。他不知道莫斯科已经取消了“西北大联合”计划不是苏联出卖他们,而是中共欺骗他们。因此,他还特别告诉好总理,共产党确实有足够的朋友,他将来一定会“与共党红军保持朋友”(45)!

最精彩的是张学良失去自由后,好总理从容应对东北军少年军官抗议的精彩表演。杨奎松教授在《西安事变新探》中描述了此事,但极其简单(47)。据张说:

“东北军的少壮派吵了起来。五十多名年轻军官威胁周恩来死亡。他们拿着武器,在会场上问周质问他们的少帅?他们说,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西安事件。后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解决办法,出卖盟友,秘密妥协江系人员,牺牲东北军,谋取自身利益。过去,共方总是说苏联的援助是骗人的。现在张少帅去了南京。当然,他很凶,东北军人也会死。罪魁祸首周恩来对这一切负责。

面对这样的危险,周恩来施展全身解数,幸好应付过去。他态度冷静,措辞真诚,向会众解释:张少帅随江赴京,发生意外,他不同意,但没有时间阻止。他还说,如果我们哄骗,张少帅的生的生命将消失,东北军队将结束;如果我们团结冷静,江会害怕我们的力量,不敢让你的少帅难堪;三角形联盟可以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周和向那些愤怒的士兵发誓,中共永远不会出卖三角联盟,永远与盟友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永远不会让少帅和东北军受害。那些暴躁的士兵终于在无奈中不得不顾全局。”(48)

显然,张国涛只能从周恩来或其他人那里听到这个轶事,但这个故事仍然相当可信。“中国共产党决不出售三角联盟,始终与盟友站在战线上”云云确实是周反复向东北军将领、杨虎城等人保证的,确实起到了作用。因此,杨虎城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中共政策的受害者,仍然表示“愿做共党朋友到底”(45)!

与好总理相比,《战国策》中的张仪、苏秦,甚至《三国演义》“舌战群儒”诸葛亮又何足道哉?

张学良撰写西安事变回忆录始末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