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盗的起源:日本海盗与朝鲜的关系最终结束
想必大家都听到了“倭寇”这个词会想起一群粗野的日本流氓在烧杀抢掠。但是历史怎么会这么直观简单呢?真正理解“倭寇”从这个名词的出现开始,我们还是要追根溯源。
也许这超出了许多中国人的预期。目前已知的第一个问题“倭寇”据记载,东晋时期位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政权。第十九代国王好太王(广开土王)赞美高句丽王国“好太王碑”广开土王十四年(公元404)甲辰条说:"日寇溃败,斩杀无数"。这是现在最早找到的“倭寇”一词。但是在好太王碑里“倭寇”指入侵朝鲜半岛的日本侵略军,而不是后世的侵略军“海盗集团”。
从汉书到唐朝,中国正史都习惯于使用“倭国”来代称大和政权。唐高宗时期大和定国号“日本”,因此,唐朝以后的史书大多是“日本”叫大和朝廷。
而“寇”这个词在《书经》中被解释为“群行攻劫”,左传多指“外人入侵”。
而“倭寇”这个词成了术语,应该是在高丽王朝。
《高丽史》是公元1415年李朝鲜文宗大王元年时,金宗瑞和郑林趾为国王的命令编写的关于前朝高丽王朝的官方史书,共139卷。《高丽史》在存世不多的高丽王朝史料中尤为珍贵。《高丽史》高宗十年(1223)五月条记载的《日寇金州》一句,是目前“倭寇”最早出现在书面文字中。但这句话应该读为《日寇金州》。可以看出,这里的日本海盗并不是一个名词,所以我们无法理解当时有日本海盗的固定概念。
日寇这个词成了固定语言的时间,历史学界颇有争议。中村荣孝认为是高丽忠烈王四年(1278)。田中健夫认为,高丽忠定王二年(1350)后,即《高丽史》、《高丽史节要》等历史资料描述了1350年日本海盗在固城、竹林、巨济等地的侵略时所说。“日寇之侵始于此”或者“日寇之兴始于此”。这里的“倭寇”这个词显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语言,这表明日本海盗的概念已经固定在朝鲜半岛人的思维中。
日本海盗活动从何年开始到何年结束是一个难题。“倭寇”一词早在东晋时期已经初次出现,但我们一般认识中那种类似海盗的“倭寇”直到14世纪才出现。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14世纪及以后。
中国元明时期在东亚海域活动的日本海盗一般分为“前期倭寇”(14-15世纪)和“后期倭寇”(16世纪)。这两个时期的日本海盗在活动地区、组成人员和原因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海盗的活动区域从14世纪的朝鲜半岛和日本沿海地区发展到中国沿海地区。到16世纪,它几乎覆盖了中国的所有沿海地区。力量一度抵达台湾和菲律宾。可以说,整个东亚海域已经成为日本海盗猖獗的地方。
从14世纪到15世纪的早期日本海盗大多是日本人,其中一些被称为“禾尺”“才人”的朝鲜半岛贱民阶层的参与。而十六时期的倭寇则以中国沿海人民为主,兼有朝鲜人,日本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的加入。
原因是早期的日本海盗主要受到蒙古崛起的压迫,无法维持与日本地方政权的进奉船贸易。此外,由于日本南北朝内乱,大量皇室家庭(直属幕府的武士)贫穷,难以生活,形成了早期的日本海盗。因此,早期的日本海盗主要掠夺日常必需品,如食品和人口。
后期日本海盗的主要原因是明朝的海禁政策,所以后期日本海盗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走私贸易集团的支持。暴行并不代表它的全部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