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为什么宋朝武将的地位这么低?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从唐朝开元盛世到宋朝成立,都是在打杀中度过的:安史之乱、藩镇分离、五代十国。欧阳修统计了五代十国:“五十三年间,易五姓十三君,亡国被杀八,长者只有十几岁,甚至三四岁。”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53年里,五个家庭的13位皇帝被改变了。有八位皇帝被杀,其中大的只有十几岁,小的甚至三四岁就死了。不仅人们流离失所,而且皇帝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战争决定了一切的世界,的太绝望了。努力获得的荣耀在一瞬间就变成了一个泡沫。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赢家。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五代十国时期。他深刻地知道当时的社会氛围是什么。面对如此频繁的皇帝替代,赵匡胤也害怕自己跟随他们的尘土。他之所以将军的兵权,是为了改变几百年来用武力统治世界的制度,转而寻求用笔墨统治世界。
因此,赵匡胤在开国后不久就开始了“杯酒释兵权”,接着,他又把禁军的最高统帅权一分为三,变成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三帅”三足鼎立,没有人能独立掌握禁军。
除禁军外,赵匡胤还将军事指挥权与军事调动权分开。换句话说,这“三帅”通常,你可以训练和指挥禁军,但你没有权利动员禁军。动员权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没有枢密院的正式文件。任何人都不想动员士兵和士兵,这消除了制度上军事政变的可能性。
赵匡胤从各个方面限制了武将的权力,降低了武官的地位。他把武将排除在最高权力中心之外。因此,在宋朝朝廷之上,当武官见到文官时,他总是自觉地低人一等。·曹彬传记载,即使是像曹彬这样的武官,每次在路上遇到士大夫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引车避之”。
宋朝皇帝对武器的警惕已经达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虽然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确保了朝廷政权的和平,但由此产生的军事实力的下降带来了长期持续的边境干扰,导致了“靖康之役”北宋灭亡是导致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