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战败后,大顺军队最终怎么样?
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由于对吴三桂等明朝重要将领的安抚失误,吴三桂联清抗顺。李自成帅大军在山海关打了几天石头,最终输给了吴清联军。李自成决定弃守首都,退守西安。
然而,在多铎和阿济格清军的追击下,陕西未能守住,李自成被迫将军队转移到河南湖北。1645年5月初四(顺治二年),李自成在调查路线时被九宫山当地武装部队杀害。
李自成牺牲后,大顺政权没有强大的继承人领导军队,那么大顺政权剩下的数十万军队去了哪里呢?
东西大军
失去陕西根据地后,大顺军撤退分为两种撤退方式。一路由李自成、刘宗敏亲自带领西安商洛、豫西、湖北襄阳、武昌一线撤退的大顺军主力为东路;陕北、甘肃经汉中、四川、湖北荆州的大顺军为西路。
由于李自成的突然牺牲,李宗敏将军在李自成牺牲前被清军俘虏,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人站出来领导大顺军的余部。
东路大顺军主要将领有泽侯田见秀、义侯张奈、绵侯袁宗第、磁侯刘芳亮、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将领郝摇旗、王金才、牛万才等。由于持续的战斗和行军,将军率领的队伍人物极其不平衡,前下属领导的军队人数甚至远高于前老板。因此,李自成牺牲后,各部门之间没有原来的领导关系。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自为政,东路军成了散沙。
西路军改编成忠贞营
同时,西路军基本保持了完整的建制,撤退到湖北西部山区。从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这支顺军横跨清朝和南明,所以他们也成为了南北争取的对象。谁能赢得这支生力军,不仅能获得该地区的控制权,还能获得巨大的战斗力。
清朝湖广总督和南明隆武朝湖广巡抚都招募了李进(即李过)、高一功等人。考虑到民族正义,西路军领导人最终决定回到南明朝与清军作战。西路军被改编成“忠贞营”。
但是,虽然改编成“忠贞营”,然而,它仍然受到南明朝廷保守势力的怀疑。强烈主张联顺抗清的封胤锡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可以放下联合大顺军残部的偏见,而封胤锡的老板何腾蛟和其他顽固派则守卫着它“君父之仇,不共戴天”迂腐思想,再加上骨子里对农民起义军的蔑视,总是对“忠贞营”抱着仇恨的态度,处处为难。
封印锡与李进等大顺军将领达成联合抗清协议后,决定不失时机地发动恢复湖北的战役。他建议何腾蛟、张旷统兵从岳州北上,先攻下荆州,再带兵东下同何、张明军会师武昌。
东路军和奎东十三家
刘体纯,原随东路军南下的将领,在李自成牺牲之后于1645年冬至1646年带领部众进攻陕西失败后转入川东鄂西(即夔东)坚持抗清斗争。
袁宗第原本是大顺军右营制将军刘体纯的上级,但在李自成牺牲后,他失去了对右营将军的控制。湖南被占领后,他还带领部众进入库东,与刘体纯合并。
郝摇旗(郝永忠)自1645年以来,长期追随南明督师大学士何腾蛟,先后前往湖南、广西兴安、桂林等地。1649年何腾蛟被清军俘虏后,他在南明举目无亲,带领部门进入奎东,与刘体纯、袁宗第合部。
前面提到的“忠贞营”,当孙可望出兵贵州和四川时,清军入侵广西时,高一功等忠诚营士兵打不过清定南王孔有德部,也不想依附于孙可望。剩下的路就是带领军队北上魁东,靠近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等老顺军部门。
到目前为止,原东路军先进入奎东地区,改编自西路军“忠贞营”经过几次曲折,残部也进入了奎东地区。经过几年的辗转反侧,大顺军残部终于东地区再次相遇。他们与当地的王光兴、何珍、三谭武装部队合称“夔东十三家”。
库东十三家的灭亡
顺治18年(1661年),南明永历帝被俘。第二年,李定国死亡,部门将牺牲,部分降清,结束了以大西军为主体的西南抗清斗争。
康熙元年(1662)7月,清朝四川总督李国英建议向朝廷动员四川、湖广、陕西三省会镇压,并要求朝廷确定统一进军日期。
清廷对夔东十三家推行“剿抚并重”首先,派使者告诉永历帝,他已经被俘,抗清势力在大陆基本稳定,并被高官和财富所诱惑。然而,大多数将军并不感动,所以最后的战斗仍然非常激烈。刘体纯、袁宗第和郝摇旗之间的斗争最为激烈。他们根据自己经营多年的据点进行了斗争,最终失去了敌人,兵败被俘。
作为大顺军的残部,奎东十三家坚持抗清斗争至康熙二年(1663年),崇祯失国19年。他们的民族气节足以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