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初中央行政体制的利弊

2022-09-15 21:46:44 作者:挽手說余生
导读:论唐朝初期中央行政体制的利弊,论唐初中央行政体制的利弊 摘 唐代职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中央和地方职官制度,中央职官制度以中央行政制度为重点...
唐朝周密的户籍制度 社会控制与人口管理相结合,介绍信至关重要

论唐初中央行政体制的利弊

摘 唐代职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中央和地方职官制度,中央职官制度以中央行政制度为重点。由三省六部制、翰林院、枢密院三个方面组成,其中三省六部制为主。中书省管令,门下省处理日常生活,尚书省执行行政,是中央行政制度的核心。六部分是官员、刑事部、工作部、礼品部、士兵部和家庭部。分工明确,各有职责。三省六部制对当时的社会和唐以后的行政制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时代缺陷。


三省六部制

强汉盛唐 中国最出彩的两个朝代,什么决定他们不同的对外政策

唐朝从李渊建国(公元618年)到朱温灭唐(公元907年)。经过20位皇帝和290年的武后执政,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大的时代之一。辉煌时期集中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号(627)—649)武后武赵执政自立皇帝(6555)—705)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开元之治(712—741)。这一时期的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贤才。贞观时期,太宗重贤才出名。他不仅让臣下注意寻找人才,还让他处处注意。因此,就像马周、李积一样。武则天也是重视人才的掌权者,把刘苑封为礼部侍郎;李隆基量才为官,才出现重臣张九龄、宋靖、姚崇。可见,在辉煌的时代,有了伯乐,千里马也是众所周知的。有了皇帝的重视,才华横溢。更多的人提出建议,也有利于完善行政制度,进而改善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正是因为唐代人才济济,当时的中央行政体制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本论文的研究方向是发现当时中央行政体制的合理性和不足。

唐朝的中央行政制度由三省六部制、翰林院和枢密院组成。三省六部制由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隶属于尚书省的官员、刑事部、工作部、户部、礼品部、兵部六部组成。尚书省掌管行政,中书省掌诏令,门下省掌封驳。唐玄宗时期设置了翰林院“内相”的职能。枢密院是宦官参与政府决策的机构。其中,中央行政体制以三省六部制为主,是历史发展的结晶,具有不可否认的科学性。

1.建立中央行政制度

以李渊父子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赢得了农民起义、世界和唐朝。由于隋唐统治集团是关龙集团,思想文化非常接近,唐朝统治者发现了三省六部制、均田、军事、科举优势,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隋朝由于三省六部制尚未完全建立,事实上,仍是上海首相,隋文帝导致皇帝专权高度集中,唐朝统治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完善改进了三省六部制。

南北朝时期,三省仍然是皇帝的秘书和咨询行政制度。南朝职官制度的梁发生了几个重要变化:尚书、中书、门下开始正式承担省名和下属的职责,将三省位于虚衔三公之后,尚书令和仆人的官品上升到侍中和中书监之上。梁时,尚书省的职责是“出纳王命,敷奏万机”,门下省的职责是“封玺书”,集书省的职责是省奏章,有不同意的,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职官开始从事务型向政务型转变。南朝重要职官仍然缺乏:门下中书的性质仍然是皇帝的秘书,士族占主导地位,三省官员只能做到位。从形式上看,北朝的情况比较复杂,其实和南朝的发展方向是一样的。中书门下仍处于禁中,发展不平衡,仍是皇帝的侍从。

隋朝时,三省正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在吸收南北朝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改进,并没有推翻原有机构,重新开始。

“高祖既受命,又改周六官,其名称,多依前代法。

高祖践极,百度一开始,复废周官,还依汉魏。只以中书为内史,侍中为纳言,自余妾,颇有损益。”

隋初,三省六部制建立,尚书六部二十四司确定,与九卿职能分裂,六部负责政令,九卿负责事务,成为两个相互关联的不同体系。

就尚书省制度而言,其改官是在南北朝的积极因素上进行的。根据北齐,官部增加了司勋,礼部根据梁、度支合一,兵部根据周夏政府,形成了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工部根据周冬政府独立成部,各部模仿梁分为六部二十四司。门下省已成为一个严格的组织,除省名外,机构、长官的名字都来自北周。梁、北齐、北周是中书省长官内史令的名字。杨帝即位后,三省成为按职能和政务处理程序分工的有机整体,不再是南北朝以来的集书、秘书、内侍等省份。圣旨必须通过三省运作,他们有分工和合作,共同构成最高政权机关。唐初,三省六部制度进一步完善,统治者将内史令改为中书令,民部改为户部。宰相不再是个人,而变成集体,中书令、门下侍中中带有平章事的三品官员成为真正的执政者,其他三省长官不能贸然去政事堂参加议政。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