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包拯第一次当官是什么时候?
包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清官。随着金超群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的普及,黑脸和额头上有月牙胎记的包公形象也深入人心。然而,有些人不禁会问:历史上的包大人是什么样的人?
庐州合肥人包拯,字希仁。包拯中进士五年(1027年),授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因为父母年纪大,包拯没有上任(不是嫂子养的)。又要监和州税收,父母不想让他离开,包拯解决官员,回家为父母服务。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父母墓前建了一座草屋。直到葬礼到期,他仍然犹豫不决,不忍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任天长知县。包拯当得起孝字。
包拯在天长知县任,断了一个小案子。这是他在正史记载中唯一断过的案件,那就是牛舌案。有偷割别人牛的舌头,牛的主人来起诉。包拯对他说:”你回去杀牛吃。“(宋朝规定擅自杀牛是违法的)不久,有人起诉那个人私自杀牛。包拯说:”为什么要割掉别人牛的舌头再告发?“盗惊服。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包拯很有破案能力。
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知州,晋升为殿中成。端州出砚,端砚举世闻名。此前,知州借进贡的机会,收集了几十倍几十倍的砚台,送给当代权贵。包拯命令只制造进贡的砚台。包拯任职一年,不持一砚归。包拯值得诚实这个词。
包拯在朝中坚强坚毅,贵戚宦官大大收敛,闻者都很怕他。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的女人也知道他的名字,叫他”包待制“。所以京城里的人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拯权知开封府。旧制度,所有诉讼都不能直接提交官署。包拯打开官署正门,让投诉人直接到陈说曲直,小吏不敢欺骗。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自修建了园林楼榭,占领了惠民河,堵塞了河流,恰逢京城发大水,包拯摧毁了所有的园林楼榭。包拯当得起铁面无私,刚直不阿这八个字。
晚年,包拯上奏说:”太子之位已经空缺很久了,天下人都为此感到担忧,陛下长久地不作出决定,是为什么呢?“仁宗问他:”卿欲立谁?“包拯说:“臣下无能,还没考虑好,臣要求早立太子,是为了宗庙万世之计。陛下问臣要立谁,这是怀疑臣。大臣已经70岁了,没有儿子,不是为了自己和后代的宠物!”仁宗听了大为高兴,说:“慢慢讨论这件事。”包拯当得起忠字。
包拯性险直,却求诚。虽然很嫉恶如仇,但也不推之以忠恕之道。他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和别人,不巧言令色取悦人,平时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了交往。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都和普通人一样。他曾说:“后人孙仕宦,犯赃者,不得放在家里,死不得埋葬大墓。不从五志,不从子孙。”
包拯死时64岁,死后孝敬。
“清心为治本,直道为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历史上有遗训,没有来者羞耻。”这首诗显示了他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