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亮在接受采访时恢复了新冠肺炎死者尸体解剖后的肺。刘亮说,患者的肺比正常人的肺更多“韧”,“像一个肝脏”。肺的切面会有很多粘稠的分泌物。
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亮及其团队自2月16日凌晨完成第一例新冠肺炎死者尸体解剖以来,已获得9例死者病理样本。2月24日,央视记者就新冠肺炎死者尸体解剖采访了刘亮。
尸体解剖的目的是什么?
记者:解剖新冠肺炎死者遗体,研究一些重要信息的目的是什么?
刘亮:目的是找出病毒伤害了病人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靶器官。首先,我们可以讨论它的传播方式。第二,我们应该研究这个地方的还有就是通过什么机制损害肺部。若找对,可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没有尸体解剖,基本上不知道对手,也不知道它打你的方向,整个人都不知所措。
为什么第一次解剖手术迟迟?
早在1月22日,刘亮就呼吁对新冠肺炎死者进行病理解剖,并联合团队向相关部门提交紧急报告,强调病理解剖的重要性。然而,新冠肺炎死者的第一次尸体解剖直到2月16日才进行。在此期间,刘亮的团队遇到了什么问题?
刘亮:首先,场地不能保证。解剖场地必须承受负压,但我国只有负压实验室,没有负压解剖室。在伦理方面,我们需要征得死者家属的同意,我们必须面对面地沟通。这包括时间和空间问题,因此非常困难。
记者:你在等待的过程中心态如何?
刘亮:我很担心,因为人们不断地死去,然后他们都不知所措。如果早一天知道他的病变,对临床治疗非常有价值。
家属同意捐献遗体 手术室改造成解剖室
2月15日下午,刘亮接到通知,武汉金银潭医院同意将小手术室改造成解剖室,部分家属同意捐献亲属遗体进行病理解剖。
刘亮:就在医院的手术室是一个负压空间,所以它更适合我们。我们清理了所有不必要的东西,另一件需要注意的是,它不会造成一些室内血液污染。因为除了空气,它还会影响地面和水。
记者:进去前要做什么样的保护?
刘亮:像临床医生一样,我们应该做各种保护。当然,我们的保护水平应该很高。我们戴三层手套、两层口罩、两层或三层帽子,然后戴护目镜和防护屏。服装规格也很高,密封性特别好,不透气。这样,全身暴露的位置就可以关闭了。
第一例遗体解剖持续近三个小时 是平日的三倍
2月16日凌晨1点左右,刘亮团队三人进入解剖室,开始了新冠肺炎死者的第一次病理解剖。
刘亮:解剖前,我们集体向他鞠躬,鞠躬时间很长。我们非常非常尊重死者,衷心感谢这些人。他们是伟大的爱。
刘亮通常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做一次解剖手术。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遗体解剖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几乎是平时的三倍,直到凌晨3:50才结束。
记者:这次长时间的原因是什么?
刘亮:第一个是第一个案例,要小心;第二个真的很不舒服。人们在里面缺氧。当他们在后面缝一针时,他们喘不过气来,腰也不舒服。穿上那件衣服,就像宇航员一样,他们在里面汗流浃背,会脱水。下半夜,也有饥饿。
遗体解剖越多越好 要做分类
记者:从做第一例到现在,您觉得是多多益善,还是到了一定的需求就可以了?
刘亮:越多越好。
记者:为什么?
刘亮:我开始说病毒欺负老年人。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和孩子都有了。因此,它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和是否有其他疾病进行分类。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出肺炎的一般规律。如果不进行分类,很容易出现新的问题。
解剖结果最近几天会公布
新冠肺炎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已送检,有望发现新冠肺炎的致病性和致死性病理,为危重患者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刘亮:今天(24日)早上,钟南山院士打电话给我。他说他们的一线医生会等我的结果,否则他们不知道如何治疗,如何评估治疗效果。
记者:接到这个电话你怎么想?
刘亮:我很担心,赶紧抓紧时间。今天(24),事实上,已经开始有初步的结果了。我们正在讨论初步的结果,并在最近几天达成共识。发送后,它将尽快交给一线医生。
近日,《经济参考报》推出了全新竖屏互动金融访谈节目《其实我想说》。
每一代企业家都是中国经济最直接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他们的时代品牌是什么?你在做什么?你面临什么?你担心什么?你期待什么?我们试图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中解构一个巨大的经济背景,并探索其未来的动力。
事实上,我想说的是,多个短视频通过技术手段交叉互联,试图从多个维度记录时代形势中的优秀企业家,不断观察和准确解释他们成长背后的发展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