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医院护士朱佳清是浙江省急救医疗队的一员。这是她在武汉写的日记,这让她难忘的一天,也让我们流泪。
护士日记:
“举手拿起剩下的半瓶可乐,一口气倒下,健康活着的感觉真好!”
今天应该是我一生难忘的一天。我累了,开心了。
我一直担心43床的病人。从我们入驻开始,他就是重点观察对象。我看到他从病重到病危再到好转。但从前天开始,他的病情突然恶化,但他仍然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甚至采取俯卧通风。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是我,也许没有那么坚强的毅力撑这么久。也从前天开始。我们只想办法帮他转院,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插管上呼吸机,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但金银潭一直没有床。
他已经写了遗书,歪斜的字体几乎认不出来:“我死后,我选择我的遗体捐给国家!”瞬间泪流满面。他已经拒绝吃药两次了。他说留给有需要的人,不要浪费药。他的妻子不顾劝阻,决定陪他。她说:她了解丈夫的处境。谢谢你的善意提醒。这一步,她永远不会后悔,一切后果都由她自己承担。
当然,医疗团队并没有放弃希望。这几天他们一直在积极想尽一切办法,24小时联系床位,协调120。最后,好消息来了:金银潭有床,但是120设备还没到位怎么办?这一步我们拼了!没有无创呼吸机,我们就用自己的!借一个不行,再调一个!没有氧气筒,我们自己扛,一个不行,我们扛两个!就这样,在医生和两名男护士的护送下,病人终于安全顺利地到达了今天的金银潭!
照片中,他闭上了眼睛。戴着压力面罩,却向空中竖起大拇指,祝他平安健康!
下班后坐在车里,车里没有人说话,也没有灾难后余生的喜悦。每个人都极度疲惫。当我到达酒店房间时,我坐在行李箱上。突然,我哭了。幸运的是,我们努力工作。幸运的是,失败后我们不再感到无力。我们举起手,拿起剩下的半瓶可乐,一口气倒下。我们感觉很好!
病危时写下“我的遗体捐赠国家”
歪歪扭扭的7字遗书让人流泪
长江日报记者获悉,这份遗书是2月12日上午,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肖贤友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写下的。当日下午,肖贤友被转至金银潭医院,第二天,由于病情恶化,肖贤友不幸离世。
2月17日,他的妻子林林告诉《长江日报》,她的丈夫永远离开了,她仍然想感谢关心她的丈夫和救援汉医务人员。
她讲述了丈夫入院18天的故事:“我笑,他们也笑;我哭了,他们也很难过。这些援汉医护人员与我心相连。”说到动情,她哽咽了很多次。
一天三次病危通知书
援汉医疗队带来希望
1月16日,丈夫出现发烧症状,先后到社区医院、市中心医院就诊,病情没有好转。1月25日,肖贤友入住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医院),确诊新冠肺炎。
“上了呼吸机后,丈夫的情况一开始有所好转。”令林林没想到的是,丈夫的病情迅速恶化,出现高烧、呼吸困难等症状,“精神不好,床下不去,一天三次病危通知书”。
在与丈夫的微信聊天中,林林不断鼓励丈夫,鼓励丈夫“坚持住”。背着丈夫,她哭了很多次,丈夫今年才47岁。
1月27日,林林被一个好消息激动:浙江援汉医疗队共有140多名医务人员支持武汉第四医院(古田医院),丈夫是他们接管的第一批病人。
“听说管床上有几个医护人员十几年了。ICU工作经验,我觉得丈夫的希望来了。”林林说。
浙江医护细心呵护暖心打气
“病好来温州,我们接待你”
林林一般不允许进入隔离病房,但四五名援汉医护人员轮流照顾丈夫,她放心多了。
穿着防护服,林林看不清自己的脸,甚至说不清自己的名字,只知道自己的姓——徐医生、林医生、胡医生、徐护士、朱护士。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汉医护人员的抢救和护理下,丈夫的情况有所改善,甚至可以用微信和她聊天,告诉林林隔离病房里一些温暖的细节。
每次查房,管理床位的朱护士都会鼓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还说,当他胃口不好时,医务人员会秘密地把他们的酸奶、皮蛋瘦肉粥和蔬菜粥送到她丈夫的床上,让他吃点东西来补充营养。丈夫喝了林林送到医院的汤,医生会很高兴地告诉林林第二次送汤。
家乡温州的医生对丈夫说:“好朋友,你病好后,来温州玩,我们接待你。”
“感觉这些医护人员和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丈夫情况好的时候,他们和我一样高兴,情况不好时,我哭了,他们也默默掉眼泪。”林林说。
病危时胸部比划手势
表达“捐献遗体”意愿
在病情好转的那些日子里,丈夫的核酸检测结果转阴了。徐医生在电话里给林林和丈夫打气:“坚持下去,一个阴性,你就可以回家了。”
出乎意料的是,2月4日,丈夫的病情再次恶化。经医护人员全力救助,生命得以挽救,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那天,林林准备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看着呼吸困难的丈夫,她的眼泪不停地流下来,丈夫睁开眼睛安慰她:“别担心,会好起来的,你要照顾好自己。”林林的眼泪又涌了出来。
林医生把她拉出病房讨论:尽快转到金银潭医院,治疗条件更好。等待转院时间长,丈夫意识模糊,说话困难。
10日晚,林林再次被允许进入隔离病房。“他一看见我,就抬起手在胸口不停地比划。”林林说,他摸了摸丈夫的胸部,问他胸部是否不舒服。丈夫拉开她的手,不停地摇头,继续用手在胸部画画。
林林和朱护士侧下身听,“捐出去”“捐给国家”一个字从肖贤友嘴里吐出来。“你想捐献遗体吗?”朱护士刚说完,肖贤友连续点了几下头。
当时不仅林林,病房里还有五六名医护人员哭了。
颤巍巍写下“我的遗体捐赠国家”
在场的医护人员泪流满面
林林说,这次之后,丈夫两次表示愿意捐献遗体。
林林知道她的丈夫就是这样一个热情的人。他没有工作,丈夫的二手车生意不容易做,有一个没有一个,但也让儿子上大学,经济压力很大。去年,一个朋友急需钱,他咬紧牙关借了8万元,“根本没有考虑对方还不够”。
12日上午,金银潭医院空出床位,可转入。肖贤友得知后,用颤抖的手向医护人员画写作动作。医护人员拿起纸和笔,他用力地把它们写在白纸上“我的遗体捐赠国家”七个歪歪扭扭的字。
在病房里,厚厚的护目镜下,医护人员反复强忍,也没能止住泪水。
那天中午,肖贤友还拒绝护士给他静脉输注丙球蛋白,“这个不打,给别人”。林林自费购买丙球蛋白。
医生“哄”他:还剩8瓶,已经从冰箱里拿出来了,开封了,只能给你用。小贤友别过头,表情失望。
当天下午,肖贤友被转移到金银潭医院。不幸的是,肖贤友第二天因病情恶化。
这几天,林林一直和大三的儿子隔离在家里,一人一房。他们拒绝了亲戚朋友的拜访,但他们无法放下浙江援汉的医护人员。“希望他们平安”。
17日,《长江日报》记者联系了护士小徐——杭州市第一医院ICU主管护士徐燕平。
“老肖的家人是感恩武汉人的缩影。老肖奉献自己的精神也值得学习。我们将永远记住他在危机时刻写的这句话。”徐燕平说。
网友评论
网友: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