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午,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武汉市市长周先旺、联勤保障部队副司令白忠斌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签署了交换文件,标志着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人民军队医务人员。
武汉版可容纳1000多张床位,总建筑面积近5个足球场“小汤山”3日,医院将正式接收病人。
从荒地到标准传染病医院,其建设面临哪些困难?项目领导建设单位中国建设第三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施工过程中的七大问题“拦路虎”。
▲建设过程中的火神山医院
困难一:
前期条件严格
场地东西高差达10米
据报道,在综合施工前,施工现场高落差近10米的地面应平整,既有建筑物需要拆除,又有大量的疏浚工作和鱼塘回填任务。然而,整个项目建在水边,周围只有一条主要道路通向施工现场,材料交通进出压力巨大,气体和高压搬迁协调较大。
▲火神山医院在建设过程中
困难二:
很难调动人员
4000多名工人拥有1000台大型机械
在施工现场,几乎每天有4000多名工人和近1000辆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24小时轮班。春节假期期间,许多农民工已经回家过年了。如何在短时间内调动这么多工人?
1月23日进场当晚,中建三局在武汉加班的5个建设项目中,调动了1400多名工人,场地平整等工作才能迅速开展。同时,劳务分包公司迅速召集工人。据湖北含璋劳务公司总经理傅建平介绍,1月23日晚接到通知后,他于24日凌晨带着一辆公交车直奔恩施,沿途到宜昌、荆门、荆州、仙桃等地接回工人;同时,他还动员武汉周边农村的工人一起来。
▲火神山医院在建设过程中
困难三:
材料需求量巨大
板房达1650间 型号参差不齐
现场材料需求巨大:箱式板房需求1650间,各类门达1500间,混凝土需求1.4万平方米,HDPE膜需求量达到10万平方米,春节期间临时备货,型号参差不齐。
据负责人介绍,中国建设三局紧急抽调具有丰富医疗建筑经验的技术骨干,到武汉消防检查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参与单位协同设计院共同设计图纸。物资采购团队第一时间将现有能采购到的物资设备及时反馈到设计院,有的放矢地根据现有材料设备出图。进入施工现场,虽然厂家生产的板房规格型号不同,但通过进一步深化集装箱设计,科学有效地组装不同厂家的材料。
▲火神山医院在建设过程中
困难四:
难以组织协调
数百家分包商
中国建设第三局牵头,与武汉市等单位合作,专业分包商数百家。整个火神山建设现场时间紧,任务重,人员材料有限,参与单位众多。
据报道,各单位的高效联动作战是首要任务。武汉市城市建设局、中国建设第三局、分包商三级指挥作战系统现场建立,各单位凝聚共识、统一调度、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参与单位无缝连接,市政配套单位全天候服务,高压线路燃气管道仅用一天就完成,为工期的有效推广提供保障。
在7万平方米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从160人到近1000人,劳动工人从240人到4200人,大型机械设备和车辆从300人到近1000人。现场作业实行两班轮班制,24小时连续施工。
▲火神山医院在建设过程中
困难五:
安全防疫难度大
操作人员每日体温检测不少于4次
近千名管理人员和4000多名工人24小时不停工。其防疫安全也面临考验。
现场成立安全防疫管理团队,与现场施工同步分为两个安全团队“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安全监管。在办公区和工人生活区设置5个固定红外温度计,在施工现场设置3个移动温度计,安排8名管理人员携带温度计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所有操作人员每天监测温度不少于4次。火神山工程开工以来,施工现场无安全事故,参建人员无疫情感染。
▲解放军正在接管火神山医院
困难六:
防治感染难度大
医院采用“三区两通道”设计
火神山医院将重点治疗患者,减少疫情蔓延,如何保护医护人员,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据负责人介绍,医院严格采用“三区两通道”设计,医护人员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工作区域的工作流程布置。每次进入一级区域,医疗通道与患者通道完全分离。隔离病房有一个由两层玻璃和紫外线系统组成的传送舱。患者的食物和药物将通过传送舱内的紫外线系统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每个病房都有两张床,房间里有独立的浴室,在多重保护下,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解放军正在接管火神山医院
困难七:
污染控制要求高
铺设5万平高性能防渗膜
作为一家呼吸系统传染病医院,如何避免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施工后能否达到环保标准?
据介绍,中建三局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两布一膜”为解决施工污染问题,医院铺设了5万平方米的高性能防渗膜,使污水和废物无法渗透。医院管网完全封闭,建立雨水污水处理系统。经过两次氯消毒处理后,可排入市政管网,确保不污染周围环境和周围湖泊。
同时,每个病房分别设置不循环的新风系统和排气系统,共同形成负压系统,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清洁,消毒后排入空气;1号病房南侧设置垃圾焚烧炉,集中焚烧固体废物,确保不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