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鄂伦春族人吴曲忠在古里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整理皮毛制品。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的古里乡是鄂伦春族猎民乡之一。古里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所里有各种皮毛、衣服、鞋子和帽子。这些曾经是鄂伦春族猎季御寒的必需品,现在已经成为游客购买的手工艺品。
放下猎枪定居后,古里乡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邀请鄂伦春族老人向年轻一代传授皮毛制作技巧,为鄂伦春族猎人文化旅游注入活力。
“鄂伦春”它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山岭上的人”,自古以来,他们以狩猎为生。早在17世纪中叶,鄂伦春族就开始使用来自沙俄的火药枪,在大大小小的兴安岭长期狩猎,勇敢善战。1953年,鄂伦春人在政府的要求下来到山下定居。(本段来自澎湃新闻)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严格控制枪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被迫放弃了这个国家通常的生活方式――狩猎。2016年,中国鄂伦春族约有1万人,其中只有12人生活在鄂伦春族乡,每年冬天仍有临时使用猎枪和狩猎的权利。(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鄂伦春人祖先留下的规则:不要打怀孕的动物或年轻的动物。然而,政府对枪支的控制逐年收紧,由于猎人的过度抢劫,山上的猎物逐年减少。这些鄂伦春猎人不知道他们还有几年的时间可以打猎。(本文来自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