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英国军队战斗力之差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在东南亚的战场上,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英军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1942年1月4日,日军第33、第55师团从泰国分两个方向向缅甸南部的毛淡棉、土瓦发动进攻,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攻占仰光。得势的日军立马兵分三路继续向北进攻,3月17日,日军沿着伊洛瓦底江自南向北发动攻击,英军一触即溃。中国远征军一方面要守住自己的战线,还得协助英军突破日军包围。因此,在英国人可笑的战斗力下,整条战线开始崩溃。
4月底,日军按照计划切断盟军重要的补给线——滇缅公路,并一步步将英军逼向印度境内。幸存的英军主力可谓是丢盔弃甲,士兵丢掉所有武器,仓皇撤退。最后成功撤离至印度的士兵仅占缅甸战役中英军总人数的1/3。
不过,作为老牌的强国,英国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容忍失败的。在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整后,英军开始计划发动对日军的反扑。此时,在缅甸的日军也遇到一些麻烦。首先,在日军攻入缅甸时,受尽英国人和印度人欺压的缅甸人选择借助日军的力量谋求独立。而日军给出的条件也很优厚,包括建立独立的政府和军队等。然而攻占仰光后的日本高层突然变卦,称“缅甸必须在日军的管理之下建立新政府”,且对缅甸进行军事化管理。由此一来,以昂山将军为首的缅甸革命人士不乐意了,随即反戈投入反法西斯阵营。
其次,1941年12月日本对美国发动偷袭后,惨烈的太平洋战役给日本本就不够雄厚的国力带来极大的消耗。因此,缅甸日军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影响,加上战线拉得太长,后勤很难保障。因此,日军的整体实力和士气都开始下滑。
1943年10月,经过重整之后的英军开始对日军进行反攻。英军一方面改变和日军在正面硬碰的战术,借助缅甸险要的地理环境与日军打起消耗战;另一方面,英军充分发动印度军地和亲英的缅甸武装,对日军的后勤不断骚扰。加上盟军重新夺回滇缅公路的控制权,并切断了日军补给线,日军一下就陷入尴尬的境地。据记载,供应紧张时,日军士兵每天的口粮只有大约100克大米。
因此,日军为了保持战斗力,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从周边环境中获取食物。一名日军随军记者描述道,“士兵们为了填饱肚子什么都吃,比如嫩树枝、草根甚至是泥土。很多士兵因为无法消化,最后吐血而死。”而此时,补给充足的英军伙食简直令日本人垂涎,英军食物供应充足,包括大量的牛肉罐头等。虽然饥饿削弱了日军的整体战斗力,但饥饿同样能够激发日本人的野蛮。走投无路的日军士兵开始把盟军部队的补给当作目标。
1943年10月,盟军与日军展开的拉加苏战役中,日军攻占了一处中国远征军的阵地。日军侦察兵称中国军队撤离得十分匆忙,这就意味着部队的补给很有可能没来得及运走。饥饿的日本士兵立马蜂拥而至,但他们立马就傻了。虽然中国军队撤走时确实没有带走粮食,不过盟军士兵也挺狠的,把整袋的大米都倒进了战地厕所里。据日军士兵回忆,还有中国士兵故意留下字迹,嘲讽日本士兵如果饿可以捞出来吃。
日本人围着粪坑纠结了半天,人群中渐渐有人忍受不住饥饿,从粪坑上方将白米捞出,并拿到河边冲洗。在这些人的带领下,日军士兵开始纷纷效仿,这些饥饿的日本兵才勉强吃了一顿饱饭。当时有位叫做井上咸的大佐回忆称,“如今饱食终日的人们,是无法理解那种情况的。”
虽然这些日本士兵确实有点可怜,但非正义的战争注定失败。1945年8月24日在缅甸的仰光,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木村兵太郎大将向英军指挥官投降。日军在缅甸战场阵亡约为13.7万,对爱面子的日本人来说,惨烈的缅甸战役是一场灾难,一段不愿意回忆得到悲惨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