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白鱼、异龙鲤、滇池蜥蜴等8种生物完全灭绝!
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上午,云南省环保厅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调查结果。
最新发布灭绝的大鳞白鱼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仅产于云南异龙湖。1981年,异龙湖干涸20多天,大鳞白鱼灭绝。
《云南省生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是中国发布的第一个省级生物种红色名录。根据名录,800多个独特物种,如豹子,受到了灭绝的威胁。
云南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生物多样性居全国第一。云南也是生物多样性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从1970年到2012年,短短42年,全球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就下降了58%。
号称“长江女神”如今,人类只能在邮票上看到白鳍豚的神秘风格。
白鳍豚,于2500万年前由太平洋迁徙至我国长江一带,素有“长江女神”“水中大熊猫”之美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1996年“世界上12种最濒危动物”其中一个;2002年7月,白鳍豚“淇淇”去世后,中国科学家再也找不到研究对象了;2006年,皇家学会《2006长江豚类调查报告》声称:“生活在中国长江的白鳍豚灭绝了”。
鲥鱼,号称“长江三鲜”第一种新鲜。28年前,钱塘江发现最后一条鲱鱼后,完全灭绝。
据说鲱鱼肉又细又厚又好吃。古人称之为“胜牛乳”、“胜莼鲈”。王安石作诗赞叹:“鲱鱼出网蔽洲诸,竹笋肥甘胜牛奶”;见多识广的苏东坡咏叹:“芽姜紫醋烤鲱鱼,雪碗擎来两尺多,南有桃花春气,其中风味胜过鲈鱼。”
鲥鱼味极鲜美却多刺。民国女作家张爱玲曾感叹最美好的东西总有些“不足”,她写道“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鲱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如今,后人只能想象古代诗歌等文学作品中的无限美……
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2.3万多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名录,其中包括世界上41%的两栖动物、25%的哺乳动物和13%的鸟类。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根据去年10月2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自1970年以来,全球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58%。如果不采取行动,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野生动物可能会在10年内消失。“我们在第六次大灭绝中。”马丁,世界自然基金会科学家·泰勒(Martin Taylor)说。
此前,地球已经经历了五次物种灭绝。图为北京南郊“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鳞片般竖立的墓碑记录了现代灭绝的兽、鸟、鱼的名字。
一些专家警告说,“第6次物种大灭绝”时代已经到来,人类是罪魁祸首。
“野生动物在我们有生之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兰博蒂尼,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总干事(Marco Lambertini)说,“生物多样性是健康森林、河流和海洋的基础。我们正进入地球历史的新时代:人类世纪。”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动物的快速灭绝归咎于人口的增长和栖息地的破坏,其他因素包括污染、入侵物种、狩猎和气候变化。
虽然人类加大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力度,但效果甚微,动物种群显示出比两年前更大的下降。
据说灭绝的渡渡鸟是一种非飞鸟。它站着大约1米高,以水果为食,曾住在毛里求斯岛。自17世纪中后期以来,欧洲殖民者一直在这里定居和发展,过度的人类活动最终导致渡渡鸟灭绝。
几百年来,动物灭绝的哀歌从未停止过……
昆明动植物专家认为,由于资源过度利用、栖息地破坏、生态破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此外,由于濒危信息不完整、不清楚,生物多样性保护缺乏科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目前,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保护形势仍然严峻。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指出,地球上近一半的陆地已经被人类涉足,只有沙漠、冻土、山脉和一些森林幸免。此外,人类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最近,几位专家指出,虽然不是灾难,但它已经成为地球历史上污染最严重的阶段。
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包括人类,都在朝着适应近200万年气候条件的方向发展,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突变。到2070年,地球平均温度很可能达到人类存在以来的最高值。如果地球继续变暖,2100年的问题将达到近1400万年的最高点。地球上的生物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我们很可能很快就会迎来第六次大灭绝。
人类自酿的“苦酒”,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总有一天,人类必须自食其果。
“政府必须采取行动遏制地球的缓慢死亡。”马丁·泰勒和其他科学家认为,动物和鱼类在世界各地的消亡不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也可能对人类作为物种之一产生巨大影响。
回到北京的“世界野生动物墓地”。数百块消失的物种石像倒塌在一组多米诺骨牌上。它们就像下坡的汽车,突然失去控制,一路向未知飙升。据报道,在地质时代,鸟类平均灭绝300年,兽类平均灭绝8000年;18世纪,鸟兽平均灭绝10年;19~20世纪中叶,鸟兽灭中叶,鸟类和动物的灭次……
倒数第二个墓碑刻着“人类”。这曾经引起了一些游客的不满,“人这么多,以后会越来越大,怎么会灭绝?”墓地设计师郭耕问:当金字塔的中部和底部逐一消失时,金字塔的尖端还存在吗?
2019年12月中旬,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研究所回收检查了控制在保护区南部萨玛阁的红外相机,其中阿克的一台红外相机拍摄了水鹿的活动图像。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部第一次拍摄记录水鹿活动图像。
据专家介绍,水鹿是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名录。栖息地海拔2000-3700米,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草原、高山谷和高原地区。喜欢日落后活动,没有固定的巢穴,有沿山坡垂直迁移的习惯。水鹿曾被认为在白马雪山保护区灭绝。2017年,该物种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北部的奔子栏拍摄,证明水鹿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尚未灭绝。这一次,水鹿活动图像也在保护区南部拍摄,说明水鹿广泛分布在白马雪山保护区,种保护和研究的积极信号。
△狼被红外相机拍摄的
△红外相机拍摄了滇金丝猴
控制在保护区南部萨玛阁的红外相机的主要目的是监测保护区南部猴群的动态。经过近一年的控制,不仅拍摄了云南金丝猴,还拍摄了狼、黑熊、豹猫、红狐等食肉动物,表明保护区南部的生态系统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中央电视台记者李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