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尹哥聊基因
这段时间关于疫情的谣言已经少了许多,尹哥本想在劳动节专心国际抗疫,谁知道又出现了一篇文章,然后被媒体一顿转,又引起大家不小的恐慌。我们都知道,突变对于RNA病毒就像人类脸上长个痘,有关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一直是科研人员的探索的方向,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之前尹哥也也多次在公众号中聊到关于新冠病毒突变的问题。(相关文章:①新冠病毒起源自美国?鲁迅:我没说过。②听说新冠病毒进化了?别慌,其实可能早就同时存在)
这篇文章来源于英国媒体的报道,新冠病毒已变异出至少10种不同变种,其中1种名为A2a的变种最危险,被称为“女王”毒株。因为该变种比其他变种更善于“在人际间传播”,并且正在取代其他10种变种,包括原始病毒。
△新闻截图
英媒报道的这个发现,是印度科学家Nidhan Biswas和Partha Majumder即将发表在印度医学研究杂志(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的一项研究成果。
目前尚未找到该研究论文的原文,但根据披露的信息,该研究分析了从GISAID上获取来自55个国家的3636株新冠病毒序列。依据病毒基因组上的变异情况,现有新冠病毒可分为A2, A2a, A3, B, B1等11个类型。研究者发现A2a型占了此次研究收集的3636株新冠序列的50.8%,成为世界流行的主导变种。
深入看A2a型新冠基因组的变异信息,其特征是这个类型毒株在S蛋白(spike protein)上有一个突变(S:D164G),而前面我们也讲过,S蛋白与新冠病毒结合人细胞的ACE2受体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者推测这个S蛋白上的变异可能使A2a型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更强。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根据出现在S蛋白上的D164G突变,就解读该变异会导致新冠病毒结合人ACE2受体能力增强,是不是有点太大胆?这中间是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呢?D164G突变难道就是帮助A2a成为“女王”毒株的幕后英雄?
关于D164G突变对S蛋白的影响,还真有报道,在virological网站就有科学家通过结合S蛋白空间结构模型,分析D164G突变对于S基因功能的影响。
但结果却发现,D614S突变并未对S蛋白的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造成影响,因此研究者认为该突变不会对S蛋白的结构或功能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图片来源:virological.org
总的来说,S基因上的D164G突变对新冠病毒致病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通过生物学实验才能明确,当前暂无足够证据说明携带这个突变(S:D164G)的A2a类型的新冠毒株更加危险。这篇文章不仅缺乏足够的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支撑,还缺乏生物学实验证据,轻易下结论容易造成对病毒变异情况的过度解读。(还是那句话,作者本人都没这么想这么多,不明真相的围观者就别跟着煽风点火了)
参考资料:
[1]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00428/Dominant-SARS-CoV-2-strain-A2a-binds-more-easily-to-ACE2-receptors.aspx
[2]http://virological.org/t/whole-genome-sequence-of-the-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obtained-from-a-south-african-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patient/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