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水果摊主300万房地产老人姐姐发声:我哥哥患有老年痴呆症 他俩“意定监护”有效性存疑)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庄滨滨 张海振 上海报道
近日,一位住在上海宝山区的80岁老人通过意定监护将家中价值300万元的房产赠送给水果摊主的消息引起关注。11月24日,老侄女吴女士告诉记者,在2017年老人住院期间,许多亲属前来照顾他们,而不是在之前的报道中。此外,老人2017年摔倒住院时就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对于老人意定监护的有效性表示质疑。
老人住院期间 家人排班去医院看护
24日下午,记者在宝山区一个社区遇到了老人的侄女吴女士和老人的属。他们对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亲属没有联系表示悲伤和愤慨。“我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2017年,老人摔倒住院。家里成立了微信群,排班去医院照顾。现在我们说我们不联系,这让老人的几个姐妹都很心寒,很痛苦。”老妹妹王女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老人共有6个姐妹,现在有4个人住在上海、海南等地。妻子去世后,儿子在银行工作,后来因精神疾病突然去世。当老人的儿子去世时,他的亲戚联系了老人,希望去帮忙买墓地,一起处理事情,但老人说他附近的一个水果摊主帮忙,墓地也买了,不让家人来帮忙。“当时哥哥说这个水果摊主很照顾他,也很喜欢水果摊主的孩子,说我身体不好,就别来了。”王女士告诉记者。
2017年7月5日,老人在家中摔倒住院,外甥女吴女士接到电话后,和家人一起将老人送进医院。同一天,家里的亲戚们建立了一个微信小组,白天轮流去医院照顾老人,晚上邀请了老人的护士。吴女士告诉记者,老人在海南的妹妹去医院看望哥哥,喂他。然而,在老人住院期间,他精神不好,经常骂人。有一次,从凌晨1点到4点,医生打电话给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去了,然后停止了。
吴女士告诉记者,这位老人于2017年7月25日出院。当家人到达医院时,老人已经不在医院了,水果摊主把他带回家了。在出院总结中,家人得知老人有阿尔茨海默病症状。
出院时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 家属质疑监护的有效性
记者从家属出具的出院总结中看到,老年人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据了解,老人出院后,这些家庭成员曾想上门看望,但老人当时精神不好,以为家人来争家产,骂家人。从此,亲属与老人断绝了联系。“只要我们在电话里听到叔叔的声音和他健康的消息,我们就不想打扰叔叔和摊主太多。”吴女士说。
直到最近,媒体报道称,老人通过意定监护将房产赠送给水果摊主,并表示亲属无人关心。“看到报道,我们很难过。如果我们不照顾老人,我们将永远不会这样做。”吴女士告诉记者。
吴女士告诉记者,老人住院时,水果摊主去照顾他。当时,他对家人很有礼貌,说家人很忙。他可以照顾老人。“当时我们知道老人把家里的现金都给了水果摊主,他付了住院费。我们对此没有意见。”
现在,吴女士和她的家人质疑意定监护的有效性,并担心她叔叔将来能否得到有效的照顾。为此,吴女士及其家人前往上海普陀公证处,为老年人办理意定监护,询问意定监护以及如何定义。“我们质疑的是老年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行为不能独立,公证人如何公证。”吴女士告诉记者,公证人告诉她的家人,为了做意见监护,她去社区做了很多调查,征求老人的意见,并说老人精神状态很好。
记者从老人所在社区居委会获悉,公证人没有到居委会了解此事,“众所周知,水果摊主更照顾老人,有时老人生病了,他会来居委会借轮椅。然而,老人的精神不是很好,最近在社区里迷路了。”老年社区居委会主任沈女士告诉记者,水果摊主咨询了许多公证处,希望成为老年人的监护人。居委会收到宝山公证处的咨询。了解老人后,他没有对老人进行公证。
律师:如果程序有缺陷 家庭可以起诉撤销监护人资格
随后,记者来到水果摊主所在的市场摊位,妻子拒绝接受采访。记者致电普陀公证处公证员李先生,拒绝回应此事。
据媒体报道,作为第一批“意定监护”公证员、为老人公证的李先生在中国首例“意定监护”生效案例。他所在的公证处,80%的案件来自独居、独居、孤寡等老年人,大部分都是无血缘案件。李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说,像上海宝山这样的非近亲可能会让他们跑很多次,有意识地去公证部门“折磨”避免老年人被困惑和欺骗。专业人士将从他们的叙述和交流中清楚地了解他的社交圈和近亲圈,然后确定为什么老年人指定非近亲而不是近亲。
对此,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成强表示,意定监护是指18岁以上、精神健全的人通过协议确定监护人。建立意定监护关系需要书面确定。此外,上海市还规定需要进行公证。上述法律条件和程序有缺陷的,有关权利人可以起诉确认意定监护关系无效。从受托人(意定监护人)的角度来看,建议在被监护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宣告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确定监护关系。受托人在履行监护职责时严重侵犯被监护人权益的,有关人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