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随着春节的临近,白酒市场迎来了传统的销售旺季,53度飞天茅台已成为市场“尖货”。在“一瓶难求”一些帮助消费者抢购茅台的抢购软件开始出现。但律师表示,使用抢购软件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不正当竞争可能破坏交易秩序和公平的抢购环境。
“每天预约,每天抢购”,在三个月来,在北京金融街工作的李女士和两位同事一直在“抢”茅台。10:30登录电商平台,预约次日10:00抢购资格,“立即预约”变为“立即抢购”然后快速点击订单,成为他们最熟悉的操作。
临近春节,白酒市场迎来了传统的销售旺季,53度飞天茅台已成为市场“尖货”。目前,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平台均有资格销售53度飞天茅台,但抢劫时往往有资格“秒光”。在“一瓶难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消费者将购买渠道转向黄牛党,抢购软件、抢购服务等也悄然出现。
“抢就是赚”
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一瓶500毫升53度飞天茅台售价1499元。在李女士看来,这个价格还算“平价”。记者走访了几家酒类实体店,了解到53度飞天茅台基本上是“无货”,有购买渠道的,价格也远高于1499元。蹲在电商平台上抢购已经成为很多人买茅台的重要途径。
“抢就是赚,转手出去就能赚一笔。”在李女士看来,53度飞天茅台属于还能买得起的茅台。“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不需要涨价,非常划算”。抢购前后几秒钟,她会盯着电脑屏幕跳动“北京时间”数字,将抢购过程准确到秒。
目前,JD.COM、天猫、苏宁易购等平台都有资格销售53度飞天茅台。不同平台设置的抢购资格、时间、方式规则不同。在JD.COM,买家需要PLUS正式会员,30天限购2瓶。国美推出“9.9元开九九会员可以参加飞天茅台的抢购”每月限购4瓶活动。
截至1月11日8时,记者在JD.COM看到,超过200万人预约了当天53度飞天茅台的购买资格;在苏宁,超过80万人预约。
“拼的是网速和手速,还有运气。”一直在准时抢茅台的李女士告诉记者,2020年12月15日,她在京东上抢到了一瓶53度飞天茅台。“秒杀的过程还没来得及回味就结束了,这瓶留着家人过年喝。假如还能抢到,我就卖掉,现在价格很漂亮。”
抢购软件卖得火
公开资料显示,贵州茅台将于2020年第四季度末大量发货,以增加市场供应,稳定终端市场价格。其中,第四季度直销渠道计划销售4160吨飞天茅台。其中,苏宁乐购表示,2020年12月发布50万瓶53度飞天茅台,满足消费者年底购酒需求。
虽然发货量在增加,但很多消费者表示,开通多个会员后,还是没有抢到货。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1499元“好价”,吸引了更多的茅台爱好者、白酒爱好者、不喝酒的普通消费者和“黄牛”抢购、囤货、倒卖等不同群体。
“假如要买茅台,建议找黄牛,他们都有货,熟悉规则。”河北唐山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通过黄牛多次购买商品,“在专业性方面,普通消费者远不如黄牛和他们‘抢手’。他们非常清楚电子商务平台和各收货区的交付量,其中一些‘抢手’还将使用抢购软件。”
“这段时间抢茅台比较火,我们有专门的软件。”1月10日,一头黄牛向记者推荐了一款只适合京东平台53度飞天茅台的抢劫剧本。他说,花80元提高抢购成功率,包装安装指导,一周内就能抢到。另一位黄牛说,在支付抢劫费和手动预约后,他需要用链接登录账户,并发送回收商的姓名和手机号码来报告。
业内人士指出,代理抢劫软件将模拟正常用户的操作,自动化、批量提交购买请求,运行速度和大规模并行能力远远超过劳动力, 因此可以抢购特定商品。
“打开监控库存”“避免打开防封”“成功设置商品”,在黄牛发来的指导视频中,命令行窗口有“预约商品”和“秒杀抢购商品”软件买家扫描黄牛提供的二维码并登录两个功能后,自动抢购过程将开始。
使用抢购软件存在潜在风险
“没有信息泄露的风险”“不会影响未来的购物行为”,黄牛在销售茅台抢购软件时特别强调。同时,“黄牛”承认不了解软件的运行原理,只负责销售软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抢购软件在安装过程中没有隐私条款,“保护买方隐私信息”这只是推销员的口头承诺。
业内人士指出,使用插件软件购买茅台酒存在隐私、财产安全等风险。如果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购买软件,他们应该期待潜在的风险。在使用抢劫服务时,一些黄牛座要求买家通知账户和密码,因此黄牛座可能知道账户中的收件人地址、联系方式甚至身份证号码等隐私信息。此外,一些抢购软件也可能隐藏木马病毒。
“生产和销售抢购软件破坏了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秩序和消费者公平抢购的环境,扰乱了市场秩序,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北京中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大量持续发出交易请求,将给其他正常运营的网站和运营商带来负担,这也是不公平竞争。
“现在平台上会有很多外部软件‘盾’掉下来,也就是屏蔽,黄牛会雇佣大量手速快的年轻人来做。‘抢手’,用人海战术抢茅台。茅台被囤积,消费者很难以原价购买。”王女士说。
律师提醒,制销抢购软件不受法律监管“真空地带”。在2017年“黑米”在抢购软件案中,三名犯罪嫌疑人构成了提供侵入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和工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