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获悉,1亿年前,中国、捷克共和国和英国古生物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种原始萤火虫祖先:白垩萤火虫(Cretophengodidae)昆虫。这种萤火虫不同于现在大多数萤火虫为求爱而“老祖宗”发光可能是为了防御和自我保护。
中国科学院南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晨阳介绍,研究小组研究了2万多块琥珀化石,发现了一种保存完好的萤火虫“老祖宗”雄虫标本。这种古老的昆虫大约有7毫米长,前端有一对长长的枝触角。与类似的萤火虫相比,它的眼睛更大,头部更前伸,身体更柔软。更重要的是,萤火虫的发光部位现在位于腹部末端,而这种古虫的发光部位更高,位于腹部前端。
“与现代类似的萤火虫相比,我们推测这些萤火虫‘老祖宗’发光不是求偶,而是抵抗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捕食者的攻击。”蔡晨阳说。
近日,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延伸阅读 萤火虫启发人类发明 荧光灯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在科学家眼里,萤火虫是启迪发明的灵感。萤火虫虽然微不足道,但在发光、医疗、防疫、环保等领域具有科学的应用价值。
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是遗传工程科学家研究的热门对象。与其他光不同,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其温度不超过0.001℃,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几乎没有热损失的光源,因此也被称为“冷光源”。早在20世纪40年代,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科学家们就发明了荧光灯,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远远落后。生物发光领域是近两年国外逐渐兴起的科研热点,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生物发光领域三位科学家。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意外发现了锯齿状的鳞片,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然后科学家将其应用于二极管(LED)在设计中,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自然结构LED覆盖层可以提高50%以上的效率。研究人员估计,这种新颖的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LED在生产中,为人类节省更多能源。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具有易于检测、敏感、对人体无毒的优点,越来越多地作为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的首选。人们不仅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来测量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并迅速培育出新的抗病虫害玉米系统。
萤火虫在生物防疫和生态环境领域也起着重要作用。萤火虫是血吸虫病的克星,因为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螺钉,而螺钉是血吸虫病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也是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体内腺苷磷酸可作为检测水污染程度的优良检测剂。萤火虫种群分布的所有区域都是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地方。
(原标题:科学家发现萤火虫祖先1亿年前)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新华网,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