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临近春节,为防控疫情,各地纷纷出台新举措,倡导当地过年。今年选择当地过年的总体情况如何?
2月3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21年春节“稳岗留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全国各地企业和就业人员的研究,涵盖企业“稳岗留工”政策和规划,以及异地就业人员的返乡计划、春节计划、困难和需求。根据异地就业人员的调查数据,57.6%表示春节不回家,26.7%坚持回家过年,15.7%未决定。
家庭团聚是影响异地就业人员就地过年的重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与家人同住的受访者更倾向于就地过年,占63.8%,高于63.8%“独自漂泊”群体10.8个百分点。其次,不同婚育情况的受访者也存在差异化。选择当地过年的群体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已婚已婚(62.2%)、已婚未婚(59.6%)、未婚恋人(56.1%)和单身(51.9%)。
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出口企业的老板李华(笔名)分析了中国商业新闻。对于白领来说,许多人愿意在春节和春节期间不回家。因为这个群体的工资很高,他们已经在工作场所买了一套房子并安顿下来。孩子们在城里学习,很多老人也来团聚,所以不回家对他们的家乡影响不大。但对于工厂里的许多一线工人来说,他们仍然想回家,因为他们的孩子和父母都在家乡,所以他们想早点回家团聚。
“对于那些想回家的人,我们公司的领导一个接一个地工作,基本上取消了回家过年的计划。”在广州越秀区当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的刘小姐说。
根据家乡的属性,来自农村的异地就业人员选择就地过年占60.4%,排名第一,其次是城市(57.1%)和县城(52%)。农村是重点防疫区,防疫政策更严格,春节期间选择留在工作场所过年的人比例更高。
就业场所的政策从另一端限制了专业人士,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具有较高的防疫水平和更严格的政策制定。因此,在这些城市工作的专业人士在返回家乡时更加谨慎,担心节后返工的影响。此外,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和文化活动,配套的生活服务相对方便。因此,北京和上海在当地新年就业的比例高于其他地区,约占70%。
除京沪外,天津、浙江、河北、广东的就地过年比例也位居前列。
从分行业来看,“稳岗留工”具有较高政策影响力的行业包括能源/矿产/环保、贸易/批发/零售/租赁/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生产/加工/制造。据说当地新年受访者的比例超过20%,其次是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和房地产/建筑。以上行业多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2020年疫情面临复工复产问题。
调查报告显示,物质激励的呼声最高,是企业设定的主流稳岗留工政策。64.7%的受访者表示“安排值班并支付高薪”53.3%的受访者期待着对当地新年最有吸引力的人“发放留岗红包”、32.3%的受访者被接受“发放慰问品或福利”吸引。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希望最大限度地鼓励职场人就地过年,用真金白银激励和补贴才是最有效的。
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和企业出台了一系列物质激励措施,吸引农民工就地过年。例如,今年1月,厦门宝泰生物宣布花费3000万元 给员工留红包“厦门过年,人均5000元。
李华告诉记者,高科技企业、房地产企业和其他利润高的行业和企业可以发放更高的物质激励。但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利润空间小,物质激励要小得多,只能做好各种服务保障,适当提高加班工资。此外,这也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做好稳定岗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