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南)
昨晚,一个沉默了近12年的问答突然着火了。
2009年8月8日,有网友在问答平台上提问: “什么时候轮到中国人上国际空间站了?马来西亚人,泰国人,甚至日本人,韩国人都上去了,该去中国了!”
一位著名网友回应说: “中国人要上自己的国际空间站,上别人的不好玩。”
昨天18时48分, 聂海胜、刘伯明、唐洪波先后进入天河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全网“沸”了。
三名宇航员在空间站向祖国人民致敬。资料来源国航天科技集团
从昨晚到今天上午,100多人陆续去上述问答打卡: “我们做到了!”“我们必须依靠自己,自己!”“上面有人!”
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和俄罗斯领导的16个国家共同建设、运营和使用的最大、最复杂的技术和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从1998年11月开始建造,由‘曙光号’到2010年,功能舱已建成15个不同规模的舱段。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大小,总质量超过400吨。
自成立以来,它已经工作了2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有19个国家的宇航员乘坐美俄飞船来访。2015年,俄美达成协议,同意国际空间站的使用寿命从2020年延长至2024年。
90年代,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被美国拒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国没有参与国际空间站不是中国的因素。在航天技术方面,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从来不允许与中国合作,“在国际合作中,你要有实力掌握话语权。”
今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码发射升空,顺利入轨,包括11次飞行任务 由此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任务。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外国的长期封锁迫使我们自主创新。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我们不能总是跟着别人。即使我们想跟着别人,别人也不会带我们去玩。因此,我们必须独立发展自己,根据中国的力量进行自主研发。”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中国空间站的基本结构有三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舱20吨。空间站整体T型,核心舱在中间,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两边分别连接。
其中,核心舱用于控制整个空间站的组合,两个实验舱用于生物、材料、微重力流体、基础物理等科学实验。
据统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宇航员的活动空间约为7立方米;“天宫一号”宇航员的有效活动空间约为15立方米,相当于一个7平方米的房间。在中国空间站,宇航员的活动空间扩大到110立方米。
空间站核心舱 图片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今年和明年,中国空间站项目将继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和4次载人飞船发射,并围绕核心舱完成装配和施工。
据报道,中国空间站提供三个对接接口,支持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和其他来访飞机的对接和停靠。额定乘客3人,短期内可达6人,具有10吨以上载荷设备的安装和支持能力。同时,中国空间站的设计寿命不小于10年,通过维护延长使用寿命,可扩展到180吨,为后续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
在昨天下午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赵立坚说,进入空间站阶段, 中国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使中国空间站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期待中外航天员在不久的将来一起漫游天宫。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说: “突破科技创新瓶颈,我从不指望出国,靠自己。”
不畏霸权,迎难而上
中国人可以靠自己
开拓独立天地!
我们的旅程是星星和大海
加油,中国航天!
END
编辑|陈南旭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