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死后,罗贯中没有向读者介绍貂蝉的去向。也许他被好色的曹操嘲笑,也许他被处死得像吕布一样。
貂蝉在《三国演义》中首次亮相,只是说他擅长歌舞,色伎俱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我们先是通过吕布目不转睛,两人眉目传情,后来董卓笑着说:真神仙中人也!等词从侧面展现了貂蝉美丽的容颜。后罗贯中又分别用两首赞诗来赞叹貂蝉的歌舞双绝,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了游子的仇恨,脸上断了老人的肠子。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必百宝妆。不知楚襄王是谁。舞罢,卓命近前。貂蝉转进窗帘,深深地再拜。这个女人是谁?允许说:歌妓貂蝉也。卓说:能唱吗?允命貂蝉执檀板低讴一曲。正是一点樱桃启江唇,两行碎玉喷阳春。舌令董卓称赏不已(见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
网络配图
貂蝉的美就不用说了。她被称为闭月,这意味着月亮的光线不如她的美丽。从貂蝉的事迹来看,她深刻而机智,是浪漫中最辉煌的人物之一。
作为三国历史中最为闻名的女子,貂蝉的事迹在史书中却少得可怜。鲁迅先生所着的《小说旧闻钞》说,有一本失传的《汉书通志》记载:曹操未得志时,先诱董卓,进貂蝉以惑其君。这样说来是曹操把貂蝉献给董卓的,但是根据曹操的为人以及其后他对董卓的行为来看,这个说法有些靠不住。
现在最流行的观点是历史上没有貂蝉,貂蝉的形象是宋元以来流行文艺虚构的产物。可以说,这是三国史和三国演义研究界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因为纵观《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只有一句话有一点貂蝉的影子:布与卓侍丫私通,恐事发现,心不安。三国志整篇文章连名字都没有,只称卓侍丫。连外貌、身家来历、与布卓的决裂关系都没有提及。在《三国志评论》中,貂蝉这个角色有些眉目: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父母是吕布,自临兆府相失以来,至今没见过面……”
《元人杂剧》《连环计》中也有貂蝉,她自报家门道:你的孩子不是这里人,而是州木耳村人。任昂的女儿,小字红昌。因为汉灵帝刷宫女,把孩子带进宫里,用貂蝉冠(注)叫貂蝉。
网络配图
罗贯中利用作品的需要,利用历史书、评论和杂剧中的细微资料,重新构思了貂蝉的形象,向读者详细解释了她的出身、外貌和年龄,并严格概述了一个女人如何巧妙地运用连环美容计划,最终使董卓和吕布的父子成为敌人。
而且看《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出现:(允)突然闻到牡丹亭旁有人长叹……貂蝉也是乃府中的歌妓。她从小就被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许亲女待之。在这里,貂蝉的出身已经从董卓府的侍女变成了司徒王允家中从小长大的歌伎,王允以亲女的渊源为王允献美的策略铺平了道路。想象一下,如果财富没有这样一个合法的起源,只说普通买歌伎,似乎不够无辜,让董卓、吕布父子嫉妒她,真的很难想象。给貂蝉加上几条来龙去脉,使父子俩的决裂有了合理的铺陈。正是这种对人物关系的创造性转变,使貂蝉的美丽、智慧和警觉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成为与政治和历史密切相关的人物。
这样,读者不仅相信貂蝉是真实的,而且更关心貂蝉的命运。不幸的是,也许是因为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也许是罗贯中的遗漏,或者根本没有办法处理它,罗贯中甚至没有解释貂蝉的结局。只有在第19次下邳城曹操激烈士兵,白门楼吕布死亡中,吕布即将死亡,有一个短暂的外表,建议吕布将军和妾决定,不要自杀。
吕布放弃了陈宫的妙计,最终使吕布被俘。让我们觉得,在与吕布经历了如此多的战争之后,深明正义、侠义勇敢的貂蝉似乎已经磨掉了原来的棱角,变得平庸,孩子们的爱情也变得漫长。吕布死后,罗贯中没有向读者介绍貂蝉的去向。也许他被好色的曹操嘲笑,也许他被处死得像吕布一样。也许罗贯中也不会想到他的疏忽成了后人不解的千古谜。
网络配图
这样,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央视版中,貂蝉随着微风的结局是最好的:紫陌红尘、西风古道、风尘爱情、老马老车。貂蝉穿着红色的衣服,终于盯着曾经风虎云龙的长安城,然后倒下了窗帘。此时此刻,千年的灰尘被她锁在车外,世界与她无关。历史上最著名的虚构人物远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