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之子曹丕是好皇帝吗?
曹操不仅留下了绝唱诗人,还培养了诗歌的后裔。他的两个宝贝儿子:曹派和曹植,都是诗歌和文学的天才。曹操对历史和文学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曹的父子组合,就像宋朝的苏迅、苏石、苏哲的三苏一样,是一个文学故事。曹操是一位诗人,他的家人都是一位诗人。皇帝的家成了诗人的家,曹家令人惊叹,真的是一个华丽的家庭。
网络配图
电影《铜雀台》以曹操之死告终。片尾字幕显示,曹操死后八个月,曹丕废墟汉献帝,登上帝位,成为曹魏的开国皇帝。看来他比父亲更果断,直奔主题,闪闪发光,把大汉的名字彻底扔进垃圾堆,让历史不再暧昧,翻开新的一页。其实曹丕还是给汉献帝留了点面子,只是逼他禅让,所以自然代汉自立。
《铜雀台》中的情节为曹丕后来的称帝奠定了基础。即使父亲王健在那里,曹丕也雄心勃勃地预谋着诱人的未来,甚至勾引汉献帝的伏后承诺将来封为皇后。不知《铜雀台》对曹丕野心家形象的塑造是否有失夸张?也许真正的曹丕更贪婪。谁能说出过去的故事?谁能刺探出他心中的想法?但曹丕当上皇帝,还是挺约束自己,给后人留下谦谦君子的好印象。王勃说:文帝春秋富裕,光应禅让,临临
曹丕死后,庙名高祖,文皇帝。真的不是胡说八道。我不相信你的简历: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作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之一。由于文学成就,他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并称三曹。曹丕的政绩是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众所周知,他的弟弟曹植是七步成诗的少年天才,却不知曹丕也是神童,八岁就能写文章。
很多人认为曹操重视武功,不把写诗当回事,只是诗歌的高级票友,曹丕是三国时期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他的五言与乐府清绮动人,代表作《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开启风气之前,为后来唐诗七言盛行奠定了基础。秋风萧瑟,天气凉爽,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游思断肠。君何淹没并把他们送到了他们的家乡。贱妾独自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自觉地泪流满面。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摇摇欲望,尔独何辜负河梁?一首燕歌,既像南飞燕的依依惜别,又像唱着北方的爱情:幽燕与河梁千里相思之苦。
我更喜欢曹丕的杂诗:漫漫秋夜长,烈北风凉。辗转不能睡,披衣起彷徨。犹豫了很久,白露沾了我的衣服。俯视清水波,仰望月光。天汉回西流,三无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叹息,切断我的中肠。曹丕也很奇怪。虽然是皇帝的命运,但他的诗一点也不主旋律,没有政治色彩。他不像曹操父亲那样唱歌,但他喜欢表达思乡之忧和思人之忧。他看起来英雄气短,孩子情长。和他万人以上的现实生活真的很分裂。好在他总能把内心情感表达得缠绵悱测,给读者的眼睛抹上一缕秋色,这种哀愁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至今也不过时。作为帝王诗人,在心底保留一个自我比那些假大空更难得。
网络配图
如果曹丕真的是电影《铜雀台》中热衷于权力纠纷的官二代,他能写出令人心碎的爱情诗吗?然而,《铜雀台》描绘了一个即爱权又好色的曹丕,江山美人都想要,他汉献帝的私通就是一个例子。这不仅是对傀儡汉献帝的冒犯,也违背了曹操父亲对王子的纪律和要求,可谓双重叛逆。贪恋伏后妖娆的曹公子居然就这么做了。也许,他更关心的是伏后的特殊身份。这种对权力和美丽的双重挑战和征服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曹丕并非完全没有真情。当他不得不杀死伏时,他的眼睛仍然在流泪,他的心仍然在流血。就在那一刻,他表现出多情的一面,类似于文学史上曹丕短暂的一面。此外,他几乎以冷酷无情的面貌出现在整部戏中。
那一年,曹操南征北战,喜欢带着小儿子。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进军助须口,攻破孙权江西大营,活捉督都公孙阳,然后引军回老家乔郡休息。跟随、曹植兄弟跟随军队,同题创作《临涡赋》。曹丕的《临涡赋》:上建安从十八年到桥,余兄弟从上拜墓,然后乘马游览,经过东园,尊涡水,在高树下漫步,驻马书鞭,为临涡赋说:阴高树临曲涡,微风起水坛波,鱼颉顽鸟蜿蜒,雌雄分声相和,萍藻生散茎柯,春水繁盛丹华。”
曹丕交给父亲的家庭作业让杀人不眨眼的曹操眉开眼笑。元荣祖评价文武双全的父子兵:昔曹操,曹丕,上马横瘦,下马谈论,这在世界上不负饮。曹丕可以成为父王的接班人,进一步成为大魏的开国之君。他不仅出身好,而且有真正的技能。他的手很硬。魏文帝的诗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堪称温柔。虽然清朝乾隆被称为诗皇帝,但他到处都是舞蹈和墨水。事实上,他很优雅,留下了成千上万首诗。如果论文史的地位不能超过曹丕的《燕歌之旅》。
曹丕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也就是说,成为父母和国君后,他们强迫和威胁弟弟曹植。譬如命令曹植七步成诗,不能按时交出作业就重罚。曹植苦不堪言,忍不住借此机会吐苦水: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哭。本来是同根生的,相煎为什么太急?豁出去,把家庭纠纷暴露在世界上。幸运的是,这首诗感动了同母兄弟曹丕,他放了曹植一马。但这首诗总是把曹丕钉在耻辱柱上,他恨弟弟的才华。事实上,曹丕报复曹植是有原因的。他们确实为继承权而战。曹操本来喜欢曹植,认定他在诸子中最能成大事,多次想立其为王子。但曹植并非没有缺点,诗人气质太重,自由散漫。有一次曹操封其为中郎令,命他带兵出击,他却喝醉了,未能前进,使父王彻底失望。曹丕更虚伪、更圆滑,会来事,在大家面前做出克勤克俭的样子,因此在立储斗争中逐渐占上风,如愿以偿。在培养政客素质之前,他努力抑制诗人的天性。是的,在政治舞台上,会收会放,能屈会伸。曹植可能比曹丕更有才华,但曹丕比曹植更有心计。
网络配图
刘谢比较了曹的兄弟:魏文的才华,洋洋清奇,旧谈抑郁,所谓种千里。然而,儿子建造了思捷和才华,诗意而优雅;子桓很细致,很有帮助,所以他不竞争先鸣。乐府清越,《典论》辩论,选择短长,无知。然而,庸俗的压抑和相似的声音使文帝以地位降低了他的才华。思王以势利益,不是为了诚信。
曹丕的三曹中,曹丕的脸也是历代帝王中最模糊的。如果你不读他的诗,你几乎猜不出他深邃莫测的心在想什么。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沉默的伪装,他才在政坛上得势。曹丕唯一流露出来的心迹,就是他的诗。但那些诗就像另一个人写的,一点也不像他自己。他的生活与他的诗有很大的反差,但这恰恰构成了他的两面性。他在诗中自画的形象有多简单,但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形象有多复杂。
曹丕是一个无情的野心家还是一个善良的皇帝?是真正的诗人还是伪君子?这就像一个永恒的谜。陈寿似乎看透了曹丕,准确把握了他的优缺点:文帝才华横溢,写作成章,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如果我们加上宽宏大量,鼓励公平、真诚、雄心勃勃、克广德心,那么古代的圣贤就远远了。